阅读分享:“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赤条条地走。生命中实际能做的,就是把它奉献出去。”社会需要爱心,爱能创造奇迹。常怀爱心,用真情温暖他人,便能收获幸福。文章中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不正是爱心的体现吗?不正是榜样的力量吗?(特约教师: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 周月)
很多时候,汪凌莹的世界都被装在一个袋子里。那个白色的无纺布袋,被书塞得满满的,书上有拼音、生字和故事。通常,这个袋子被毫不起眼地安放在距离汪凌莹家4公里外,浙江双源完全小学的老师办公室里。3年的时间里,这所学校的全体12位老师,每人都提上过这个袋子。每一周,他们之中总要有人独自走上山路,把外面的世界用袋子装好,送到汪凌莹眼前。由于患有成骨不全症,她13年的生命中有7年都坐在轮椅上,如果没有这个袋子,她伸向外界的一切触角几乎都被斩断了。
蒋有兵是学校12位老师之一,也是校长。从学校到汪凌莹家,走路需要一个小时。每次隔着老远,他就能看到汪凌莹坐着轮椅等在门口。跟周围盖着欧式围栏的房子相比,那个家显得格外破旧。门前延伸下来的不是台阶,而是围着不锈钢扶手的缓坡。在这个三口之家,这个设计需要考虑到两个人——除汪凌莹外,她的母亲四肢发育畸形,髋部几乎直接连接着双脚。
蒋有兵记得在3年前,刚刚10岁的汪凌莹被浑身湿淋淋的父亲抱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我女儿想上学,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这个新调任的校长还在犹豫,面前的女孩突然抬起头:“求求你让我读书吧,不然爸爸妈妈老了都没饭吃了。”这个答案消除了蒋有兵的一切顾虑,他很快做出决定:让12位老师轮流到她家上課,包括他自己。
那个装书本的袋子破了又换,里头却始终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刚开始,老师手把手教她写字,总是担心用力太大把她的骨头捏碎。但她似乎永远不会疲惫,接连两三个小时的课程,汪凌莹从来不需要休息,总是央求老师“再讲一点”。她心里明白,这次下课以后,下次又将是一周以后了。在汪凌莹的花样年华里,她成了家里唯一一个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几乎在课本的每一页上,她都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汪凌莹的父亲在家排行老二,因为家里太穷,汪凌莹的3个叔叔至今讨不到媳妇。正对着门口的墙上,一面闪着金色的“囍”字匾额孤单地挂了15年。
看着汪凌莹,蒋有兵总能想起自己的童年。母亲不识字,可就算只吃酱油拌饭,也总会省下钱来供他上学。现在,已经走出大山的他又回到这里,想要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和蒋有兵类似,双源完全小学的12位老师都来自或远或近的农村和或远或近的时代。如今,这些人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希望这个选择能够在汪凌莹身上得以延续,他们每个人都是汪凌莹的班主任。
蒋有兵有时会指着远处的大山跟孩子们说:“你们不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吗?”他想让孩子们走出去。相比之下,汪凌莹的愿望要简单很多,仅仅是能走路、能识字、能活下去。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根埋藏在基因里,想要彻底根治无比困难。
她把一位记者手机里关于北京的照片一张张保存下来。在她刚学过的课文里,有一篇叫《我多想去看看》: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树村摘自《中国青年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