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吐槽类脱口秀:还原真实的另一种方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12+ 热度: 18708
郑帅

  阅读分享:近几年,专注于说真话的吐槽类综艺节目闪耀银屏。凡事红皆有红的理由。吐槽类脫口秀节目源自真感情,以快乐的方式感悟生活、品评生活。那些真实而略显夸张的表情、生动应景的弹幕、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并不让人生厌的广告植入,都会带给你全新的、非同一般的感受。让我们跟随优秀的主持人一道认识生活、领悟真谛!(特约教师:青岛国开中学 辛艳丽)

  2017年春,《吐槽大会》凭借近14亿次的播放总量,成为了首季网络综艺节目的“当红炸子鸡”。而近年来相继创造收视高点的《奇葩说》《火星情报局》等“爆款”综艺,成了脱口秀模式创新的市场领路者。

  吐槽的本质是还原真实

  1996年,《实话实说》打开了中国内地电视脱口秀的一扇门。早期,脱口秀的节目质量较依赖于主持人的个人能力与表现风格。崔永元在话题与嘉宾之间穿针引线,瞄准社会热点,直言问题根源,成功塑造了自身独特的品牌。《实话实说》犀利直接的语言风格,就是“吐槽”的雏形。事实证明,吐槽类网综,均是借由嘉宾及主持人的直言敢问,输出了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新锐观点,让综艺节目成为挖掘明星和社会话题趣味性的秀场。

  敢说真话,成了吐槽最贴切的代名词。《吐槽大会》里大张伟的“抄袭”、李小璐的“整容传闻”、凤凰传奇的“乡土气息”等,都曾成为当期的吐槽主线。而《奇葩说》《暴走法条君》等节目中,辩论成了吐槽之外还原真实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话题矛盾的双方对垒,幽默元素融入到针锋相对的激辩中,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兴奋点,真理也越辩越明。

  节目的“招式”

  在目前各大卫视的脱口秀争夺战中,东方卫视的《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秀》依靠各自锁定的目标群体,以及强大的制作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

  以《金星秀》为例,金星每期30分钟的个人脱口秀表演,成稿文字在1万字左右,10个人的创编团队中有4~5个导演同时兼任分集编剧。这样的团队支撑着紧张的周播节奏尚显乏力,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下的脱口秀逐渐沦为段子堆积的“重灾区”。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吐槽类脱口秀,作为以明星名人为主体的语言类综艺节目,变相地实现了网友“弹幕体”的真人演绎。

  在节目主题的设计上,吐槽类脱口秀也不断细分出新的内容。《暴走大事件》依托深受日本二次元文化影响的漫画风格,整合多学科的知识,用轻松幽默的吐槽方式解读社会热点。《火星情报局》通过引入“特工”与“提案”机制,巧妙地将议员之间的精彩讨论变成具备吐槽性质的“互怼”元素,收获了巨大的收视人群。

  把控“尺度”

  吐槽类脱口秀要把控吐槽的“尺度”——偏左会带跑容易情绪化的年轻人,偏右又会因缺少“爆点”而流于泛泛。实际上,中国脱口秀节目要比美式脱口秀柔和得多。美式脱口秀主持人擅长用讽刺、恶作剧的方式来阐述内容或者刺激嘉宾发言,而中国的脱口秀节目多从嘉宾的角度出发,更为幽默逗趣。

  电视评论人杨智帆说:“自黑会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很真实、很可爱。这就是现在‘路转粉的明星套路。”相对于明星的“套路”,一如马东所言,一档节目什么都可以变,唯有思辨性不能变,如果抛弃了思辨性,只是为了大胆而大胆,也会很快“被套路”。

  从美国的知名编剧路易斯,到国内的罗振宇、幕后策划李诞、编剧史航等人的转型就能看出,编剧、幕后制作人走到台前的风潮正成为脱口秀“复兴”的新趋势。

  (卖鱼猫摘自《瞭望东方周刊》)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