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成长

时间:2010/12/11 作者: 剑雨江南121 热度: 337507
  平凡、忙碌、理想、奋斗,一个士兵成长的真实历程。
  
  1、南方的冬天黑得早,还不到晚上七点半,黑暗就似乎已经降临了半个世纪。梅上地区火车站新建的候车室还没有全部完工,因此等车的人们都拥挤在空旷的站台上,提包的挑担的带小孩的,男女老幼人潮攒动,高声大气地互相交流着家长里短和奇闻异事,冬夜寒冷,在炽白的大瓦数路灯照射下,人们嘴里呼出的白汽在袅袅地蒸腾向上,构成一幅写意的繁华景象。新兵路家书穿着崭新的连褶皱都无比清晰的橄榄绿军服站在一长溜和他穿着同样崭新军服的队伍后面,心情复杂地等待着那趟北上列车的到来。
  
  夜风冷冽,等待的心情更加难熬,在大家近乎渴盼的眼神里,火车终于喘着粗气进站了。列车刚刚停稳,站台上的人们顿时没有了刚才的和谐景象,大家一窝蜂地往车上挤,扁担横着的,屁股扭着的,一片喊喊叫叫,生怕自己稍慢一步就抢不到座位。车站工作人员手拿喇叭声嘶力竭地喊着大家不要跑不要抢,但这纯属徒劳,没有一个人听从了他们的号召,绅士风度在中国任何一个火车站或者汽车站都是找不到踪影的,更何况在梅上这样一个小型城市。只有靠近列车后部的十一号、十二号车厢却是例外,显得秩序井然,有几个提着人造革皮包和背着麻袋的小贩眼睛尖,自以为发现了好门道,急匆匆地往这边跑,跑近一看却大失所望,只见车厢门口有全副武装的武警士兵在威严地把守着,于是嘴里懊丧的骂自己一声娘,赶紧掉头往就近的其它车厢冲去。这两节车厢是部队协调铁路特意调配的,当然没有那个老百姓可以从运兵专车这里浑水摸鱼混。
  
  接兵干部们拿出军用口哨使劲吹了几下,尖锐的哨音在寒冷的夜晚显得十分刺耳,新兵们立马停止聊天,人人侧耳细听,一个少尉大声喊道:“去楚才的新兵带好行李,统一在十一号、十二号车厢排队上车。”路家书拎着武装部配发的军用绿色提包,在干部们的吆喝指挥下和两百个新兵有条不紊地鱼贯登车,他顺利找到了自己在十一号车厢的93号座位,这是一个临窗的位置。
  
  放下提包,路家书把自己的身体放松,扭头望向车外。火车慢慢启动,逐渐远离了站台的繁华,窗户外面变得漆黑一片,远远的零星的几点灯火一闪即逝,只有车厢里的灯光大方地把车窗玻璃反射成镜子,让路家书透过这面镜子依稀能够看出自己的俊朗和潇洒。
  
  终于当兵了,自己的理想朝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应是欢欣鼓舞的心情,但奇怪的是路家书此刻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欣喜,相反,他感觉到一种压力在不断地袭来,这种压力不是以往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境,反而就像小时候在家乡的沙江水库潜水,潜得越久、潜得越深就越像巨石压在胸口,仿佛如梦魇一般憋得人难受,难受中带有莫名的对未来的恐慌。
  
  自己的未来是条什么样的路呢?不知道,也许是阳光明媚康庄大道,也许是乌云密布荆棘坎坷,路家书无法预测,正如每一个少年都无法预测自己的青春在经过岁月洗练以后,记忆里是剩下钻石一样的璀璨还是河滩卵石般的平庸?既然未来无法预测,那就不需去预测,走上这条从军路就如登上这列车一样,已经没有回到起点的可能了,就算半路下车,再回首也早已不是当初的自己了。北上的列车,裹挟着一批年轻人嫩绿的希望,一路奔驰呼啸而去,谁也已经无法左右自己。就像此时此刻的路家书,他只能静静的坐着,只有静静的想着心事……
  
  路家书出生在湖江省梅山县沙江镇的程家村。程家村只是个很普通的村落,和南方大多数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梅山县却是个很独特的地区。梅山属于古南蛮之地,号称“梅山蛮”,一直到北宋时期的章淳“开梅”,使“旧不与中国通”的梅山地区归循王化,才正式纳入宋朝版图。似乎是为了应证梅山之蛮,在县城西边五十公里外的大熊山原始森林里,至今还留有远古时期战神蚩尤的屋场遗迹。这个蚩尤当年吃铜丸喝铁水,为着部落的发展壮大,带领梅山兄弟北上,与轩辕黄帝在中原地区大战三百回合,虽然最终败退南边蛮荒之地,但其精神却在中华大地千古传诵。梅山县以瑶族和苗族人居多,据说大部分都是蚩尤后裔,因此蚩尤这种不畏强权不惧艰难的优秀品性也被后人很好的继承了下来,近代陈天华的《警示钟》、《猛回头》、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情怀就是梅山精神的突出佐证。
  
  受湖江西部雪峰山脉的地势影响,梅山地区四面环山,中间渐次低洼,地形酷似一口大锅,所以蚩尤来此后,把守四道门户,安心繁衍后代,梅山先人口气大得很,有谚语称:梅山是口锅,谁敢来犯我,来一个煮一个。因此除了抗日战争末期,日本人进行雪峰山战役,一支日军联队被向导错误的带到梅山,结果在山高林密之处被梅山人东一鸟枪西一利箭射杀了不少鬼子兵,慌慌张张丢盔弃甲迅速逃离外,几千年来都没有遭受过兵灾。相对和平的环境和相对封闭的地域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
  
  梅山文化说是文化,实际上没有系统的文字,不论是山歌还是传说,都是依靠口口相传。梅山武术和巫术更是与众不同,武中有巫,巫中有武,自成门派。不论是武术还是巫术,都讲究生活和实用,桌拳、凳拳、扁担拳就地取材信手拈来,一招一式拳不打空;至于上刀山、过火海,请神驱鬼和围山打猎的神奇更是用现代科学都难以解释清楚。
  
  在梅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有着高山的雄峻,也有着大河的灵秀,沙江就是有名的支流,它从广西发源,流经湖江三分之一的地区,环绕梅山县半圈。沙江镇这个地方既有连绵的石山,也有丰富的水源,铁路公路纵横,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工业企业发展的所有条件,于是在大干快上的年代,省级大型国有企业雪峰水泥厂和雪峰维尼纶厂相继在沙江建立。高大烟囱冒出了滚滚浓烟,没有人在意工厂的生产使天空变得灰暗,灰暗的天空反而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经济的活跃和做为现代化标准的欣喜。围绕着厂区建立起来的街道上,局部的繁华甚至不亚于县城,在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亲们的感觉里,遥远的资本主义的香港似乎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于是工厂周边自然形成的热闹集镇也就被本地人称做小香港。国营企业的存在使得沙江乡不论在形式上和经济实质上,都要比一般的乡村发达许多,因而在八十年代初,梅山县就卓有远见地上报梅上地区,将原来的沙江乡改为了沙江镇。乡虽然改为了镇,但实际上镇里百姓吃国家粮的却不多,沙江依然还是典型的江南农村,人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沙江镇虽然还是农业为主,但却处于农业与工业交融的境地,由于经常能够接触到国有企业的工人,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碰撞的火花里,年轻的乡民们不再甘于男耕女织的生活,小伙子把能够拥有一份工作、哪怕是再苦再累的工作做为人生的最大追求,稍微有几分姿色的农村女孩子在努力寻找一切机会争取嫁个国营企业的工人,从而拥有令人艳羡的蓝皮本城镇户口。
  
  路家书的父亲路百晓是沙江镇中心小学的民办老师,他戴着黑边眼镜,清瘦的身材,一副儒生模样,是梅山县教育系统小有名气的民俗文化专家。路老师在课堂上手拿教鞭,谆谆教诲着学生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祖国做贡献,私下里却在家里跟子女反复念叨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教育他们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发奋学习考大学。
  
  路家书表姑妈有个女儿,比路家书大六岁,人长得很漂亮,很像当时的电影演员许晴,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女孩子长得漂亮的一般就读不得书,表姐也不例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帮助母亲经营一个小卖部。漂亮的表姐成了小卖部的亮点,小伙子们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有事没事往那里跑,这下子小卖部生意极好,乐得表姑妈合不拢嘴。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各式各样的年轻人都想抱得美人归,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谁也没有料到,表姐拒绝了许多帅小伙的追求,最终却选择了国营水泥厂质检科一个稍微有点瘸腿的年轻工人。水泥厂工会对找老婆困难的残疾工人特殊照顾,于是帮表姐也转了户口,安排在水泥厂工会下属的服务中心工作,表姐一下子成了吃国家粮的人,鱼跃龙门,让同龄的女孩们羡慕不已。村里有人感叹她的命好,也有人遗憾她这朵鲜花插错了地方,找了个残疾人。但表姐总是不屑地撇着嘴,一脸幸福像花儿一样招展,说他们晓得什么啊,纯粹井底之蛙。男人虽然腿有点缺陷,但他不需要挑担干重活啊,瘸点有什么关系?何况单位有房子,每月工资有保障,太阳晒不着,落雨淋不着,怎么也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强十倍百倍。
  
  路家书姐弟从小耳濡目染,也就梦寐以求地希望跳出农门。姐姐路琼比路家书大三岁,路家书小学毕业时,她就考上了梅上卫校,读上中专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成为父母的骄傲,也成为了弟弟学习的榜样。路家书上初中后,由于离家远,开始在校寄宿。那年代在农村学校读书,学生每周要自己背米带菜到学校,爬山涉水很是辛苦。但路家书却从没有干过这活,都是父亲定期送过来,包括家里做了好菜,父亲都会及时把热乎乎的菜用玻璃罐头瓶子压紧装好,踩着吱吱作响的单车兴冲冲的跑到学校来。路家书每次都说要自己带米去学校,父亲却总是笑着说:书宝仔,别的你不要管,你只留着这把子力气读书吧。
  
  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是深沉的。路家书记得初三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学生宿舍里,头天晚上装在脸盆里的水,一个晚上全结了冰。一天早上,天飘着鹅毛大雪,屋檐下冻着长长的冰棱,路家书和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冷得搓手跺脚。这时候,他看到父亲戴着蓝色八角帽的脑袋出现在窗外,一直默默站着。父亲送来新棉袄,路家书心里很温暖,嘴里却在抱怨:你来做什么啊?我又不冷。父亲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声好好学习,转身骑上单车就消失在风雪中。没有想到,下午上课时,父亲又来了,路家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手上拿着一双新棉鞋,母亲亲手做的棉鞋,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路家书。学校离家有二十里路,这样冰冷的天气,一天两个来回,多不容易啊。路家书看着父亲骑车在溜滑的路上蹒跚远去,那一瞬,他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眼里顿时涌出了泪花。他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爱,更明白父亲望子成龙的期望。
  
  路家书不折不扣地努力按照父亲的教诲去拼搏,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年年是三好学生,花花绿绿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堂屋正面的墙头,每当左邻右舍的孩子贪玩或者学习不好,他的父母便会掐着调皮孩子的耳朵来到这里接受教育,让他们向家书哥哥学习,这一面墙于是成为了当地村民教子的基地。
  
  可是春天种下的种子,在秋天却未必会有良好的收获。
  
  流光荏苒,转眼到了高中毕业,路家书毕业考试的成绩在同届的四个班中,排名前八位。按照梅山二中历年应届生百分之二十的录取率,路家书考上名牌大学是坛子里面捉王八---十拿九稳的事。班主任充满信心地动员他在志愿上填报了上海交大、中南工大等三个知名大学。
  
  这年高考实行异地交叉考试。路家书他们梅山二中的应届考生交换到梅山一中考试。一中二中虽然都是县重点高中,但两个学校相距却很远,一中在县城,二中在几十里外的横阳镇上。班主任带领路家书和同学们提前一天去适应考场,就住在一中旁边的梅山碳素厂招待所。碳素厂专门做碳素墨水和碳素铅笔,由于市场定位不准,营销不利,碳素厂一直只能勉勉强强维持生存。碳素厂招待所的条件很一般,但价格很便宜。一个长相白皙的年轻女服务员热情地给他们开好房,并告知注意事项。招待所比较老旧,客房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只有走廊尽头有一间公共厕所,厕所有四个蹲坑,每个蹲坑都有一扇小门,把门插上就是独立空间。蹲坑上方装有水龙头,旋钮一开,自来水就哗哗的可以洗澡,夏天是很方便的,只是不知道冬天的水龙头里能不能流出热水。
  
  晚上11点,路家书把该做的模拟考题都做了一遍,困意渐渐袭来,就想洗澡睡觉。于是拿起毛巾香皂去了走廊尽头的卫生间。卫生间的白炽灯许久没有擦拭了,玻璃外壳上厚厚的一层灰垢,阻碍了光线的散发,像个被遗弃了的什物悬挂在顶上,模模糊糊地给人以昏昏欲睡的感觉。路家书进了最里面那个蹲坑,脱了衣服准备洗澡,突然觉得有点内急,就蹲了下来。正在放松的时候,走廊上有拖鞋声塔塔塔塔的往这边走来,在门口稍作停留,然后关门进了卫生间。路家书以为是哪个同学,也就没有在意。拖鞋声到了隔壁的蹲坑,就听到窸窸窣窣的脱衣服,然后一个优雅的女声轻轻的哼起《绿叶对根的深情》来。路家书听得出这是服务台的那个年轻女孩的声音,他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自己进来时忘记关卫生间的门,使得她以为里面没人。现在如果做声肯定会惊吓到隔壁的女孩,那保不准动听的女声就会搞成惊悚尖叫的。
  
  路家书大气也不敢出,更不敢站起来,因为蹲坑的隔断不是很高,站起来就露出半个脑袋了。一男一女就这么赤裸裸的相隔不到半米,路家书既紧张又好奇还有点莫名的神秘感。耳听得女人短促而急切的小便声,自己的生理就控制不住也急流汹涌般地冲动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往那边一扭头,居然发现隔断用的塑料板因为年深月久而出现裂缝,最大的缝隙有近一厘米宽。路家书感到心都要蹦出来了,脸红心跳地忍不住凑近缝隙偷窥。只见女服务员哼着小曲站了起来,雪白的肌肤,丰满的双峰在颤颤巍巍,下腹部一丛浓密乌黑的乱草黑白分明地出现在眼前,路家书内心像缺氧一般的慌乱,顿时头晕目眩。
  
  女服务员打开喷头冲凉。此时正是盛夏,喷头的凉水出来还有点微热,水花喷在她身上,又细细密密地飞溅到了隔壁悄无声息的路家书身上。路家书屏住呼吸,像做贼一样心虚,又像小时候偷偷捕捉箩筐下面贪食的麻雀一样,两眼一眨不眨全神贯注的盯着年轻性感的女服务员,生怕错过一时一刻的精彩。年轻女孩白嫩的双手在胸前腹部细细游走,慢慢揉搓,这揉搓简直就是揉在情窦初开的路家书心尖尖上,女服务员的歌唱声渐弱渐无,两腿分开,两手在大腿里外轻轻擦洗,伴随随着年轻女孩鼻孔里哼出的轻微的惬意声,他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生理上的极度冲动喷射而出。少年路家书在这里意外地完成了自己性冲动的启蒙。
  
  女服务员简单冲凉后就出去了,路家书蹲了好一会还是不敢妄动。直到确认她已经走下楼去了,自己才匆忙冲洗一下,蹑手蹑脚地迈着蹲得麻木的腿回到房间,生怕惊动了任何人。躺在床上,路家书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年轻女人的胴体,怎么也挥之不去。
  
  第二天早晨,路家书他们去参加考试。路过服务台,路家书心虚的看了一眼女服务员,她正弯腰给热水瓶灌开水,裙子下的大腿雪白丰腴,路家书忍不住又有了反应。他赶紧疾走几步,使自己冷静下来。当天的考试还不错。到了晚上,路家书复习的时候心神荡漾,忍不住几次往厕所跑,潜意识里希翼着再有昨夜的艳遇。但这样的好事可遇而不可求。
  
  农村的俗语说偷看别人,眼睛会起“偷疹”。路家书眼睛没有起“偷疹”,但脑袋却中了邪,不知为什么,这天半夜里突然生病了,高烧39度不退,班主任急忙给他覆冷毛巾,见没有效果,又连夜送他去县人民医院看病,打了一晚上吊针,结果还是没有用,第二天在考场上还是晕晕乎乎的,连自己最擅长的作文也写偏了题,稀里糊涂的考试就只能取得稀里糊涂的成绩,老师们一致看好的优秀学生路家书阴错阳差的名落孙山,五分的距离使他与志愿中的大学失之交臂。这个七月,路家书十年寒窗的辛劳化为泡影,父亲路老师十年来的骄傲有着良好的开端却没有预期到这样的结尾。
  
  走出考场,路家书就知道这次很悬,但像溺水的人总在潜意识里盼望会有救命稻草的到来一样,他在心里也还是抱有一线侥幸的希望。尽管知道自己考得不理想,但当学校传来落榜消息的那一刻,路家书还是感到了天昏地暗,犹如从高山之巅坠落深渊。“流水落花春去也”,有生以来,他对李煜的这句话从来没有这么真切的体会过。路老师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有些发懵,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眼镜摘下搽了又搽,镜片已经搽得很光亮了,却还在做着下意识的动作。母亲是个贤惠温柔的农村妇女,面对这样的结局,她插不上半句话,她只有在神牌前絮絮叨叨地埋怨自家祖宗不争气、不保佑子孙发达。尽管父母都没有责怪路家书一句,但在两位老人深深的叹息里,路家书能够感觉到自己冰寒如骨的失望。
  
  那些日子是路家书最难忘的,在十八岁少年的眼中,阳光不再明媚,而是如一座火炉,逐渐在烤焦他的心灵,他甚至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像丢在炉灰里的红薯一样在慢慢萎缩。路家书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活着都有些对不住人了,少年路家书在那个夏天变得沉默寡言,沉默寡言的他白天主动拿锄荷担去到地里干活,狠着劲儿干,书没有读好,就让自己把以前缺失的劳动补回来,他放肆地让自己流汗,试图释放自己无言的苦楚。天一黑,就把自己关在房里,也不和人聊天,眼睛盯着天花板,看天花板上那些木头纹路上出现的类似行云流水白云苍狗的种种幻象,整夜整夜地躺在床上噶吱噶吱烙床板。
  
  路老师毕竟是知识分子,现实的理性早已经让他能够正确对待任何挫折了,他知道往事已矣,只有来者可追,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是他对儿子唯一的要求,可路家书血气方刚,一时还无法承受这样的毁灭性的打击,正像欢畅着奔腾着的沙江水,突然在拐弯处遇上一个巨大的障碍,一直顺当的水流顿时傻了眼,它咆哮着往障碍上碰,不碰得粉身碎骨绝不罢休。
  
  父亲路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生怕宝贝儿子会忧郁成疾,于是天天站在门口或者床前给儿子讲述落榜不落志的道理,用东山再起的故事来启发儿子从头再来;同时路百晓老师丢弃自己知识分子可怜的一点自尊,告诉儿子他已经多次去找了校长、找了在镇里当副镇长的堂叔,争取下学期由儿子来顶替自己教书,先代课,慢慢地再想办法转正。说凭着他路百晓在学校几十年的资历,校长应该会给这个面子的,堂叔也会帮这个忙的。父亲说当民办老师很好,生活很有规律,上课粉笔头,下课摸锄头,农闲时教学,农忙时种田,教学生产两不误。
  
  路家书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睁着眼,但始终没有做声,因为父亲的话让他想起了电影《人生》里的高加林,高加林从满足于当代课老师而不可得,忽然到梦一般的转变命运,最后再回到生活的起点,整整一个轮回,仿佛作了一个长长的梦。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地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路家书对诗人柳青这几句话印象深刻,但没有想到自己今天也这么快就面临这人生的岔路口。
  
  在我人生的岔路口,我应该往哪条路去走?路家书在心里默默思索着。
  
  在路家书闭门思过的日子里,父亲动员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做路家书的工作。路家书的姐姐路琼,前年卫校毕业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去年已经结婚,爱人是个退伍回来的铁路工人,夫妻俩的生活过得很幸福。路琼接到父亲的消息后,也很着急,她迅即坐大巴赶回沙江,苦口婆心的鼓励弟弟落榜不落志,从头再来,为了佐证自己话语的正确性,她先后举出自己很多同学复习一届两届甚至几届才最终考上大学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对此时的路家书毫无鼓动作用,他觉得每个人的路都是独特而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境遇里造就的结局往往千差万别,就像自己这次高考过程中莫名其妙的际遇,有几个人会碰上呢?
  
  几个伯伯、叔叔都是放下犁耙就来了,边抠着小腿上的泥巴,边高声大气的嚷嚷;“书宝崽,丧什么气,冒读大学未必就饿死哒?只要有一双手,未必还冒得饭吃?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讲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做田也不丑啊。”农民的话总是那么朴实,朴实得就如门前栽种的果树,伸手一栽就可以实在的吃进肚子里。是啊,做田是不丑,人都是吃饭长大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这却不是路家书理想的人生。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路老师的儿子路家书没有考上大学发癫了,程家村的马路消息到处传的是。亲友、邻居们闻讯有来真心相劝的,也有来看热闹的。当中最热心也最让路家书觉得牛头不对马嘴的是住在邻近的四奶奶,四奶奶是路家书表姑妈的婆婆,一个热衷于牵红线的老太太。她老人家听说后,就颤颤巍巍柱着拐,过来对路家书父母和亲友,以一副阅人无数的口吻肯定地说:路老师啊,依我看,你家书宝仔咯个痴样子,肯定是想讨婆娘了。咯个问题我老婆子有办法解决馓。
  
  老人家说干就干,早晚几次颠颠的来到家里做媒,说她娘家栗子凹的周家妹子不错,去年初中毕业,长得有模有样,屁股大,腿巴子粗,能生崽,能干活,是难得的好妹子。路老师两口子也被搞迷糊了,初始还有些犹疑着,要不要订门亲来冲冲喜?但想起自己儿子平日里的志向,他们就觉得这个想法不靠谱,于是客客气气地回绝了四奶奶的美意。四奶奶不着边际的话路家书在房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心里埋怨着这个老糊涂的四奶奶把自己看成了花痴。
  
  这天傍晚,父亲散学回家,习惯性地来到儿子门口,想再给儿子做劝导工作时,房门“吱呀”一声突然开了,把路百晓吓了一跳。
  
  路家书走了出来,头发蓬乱,英俊的脸庞显得有些憔悴,但眼神坚定地看着父亲,很认真地说:“爹,你不要再说了,我没得什么事”。路百晓一瞬间没有回过神来,愣愣地看着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路家书从父亲身旁侧过,几步走到堂屋,提起放在八仙桌上的大青花磁壶,自己倒了一碗凉茶,咕咚咕咚喝了下去,然后一屁股坐在竹靠椅上,和父亲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爹,我知道你和娘老子的想法。”
  
  歇口气,他又说:“我知道你们的想法,谁都希望望子成龙,但已经这样了,我能怎么办?我这几天闭门不出,不是破罐子破摔,是在反省自己为什么失败。我的成绩你们也晓得,在年级里从来没有超出过前六名。我觉得这就是命,虽然我不信命。从现在开始我要给我的未来设计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父亲下意识的掰着手,瘦骨嶙峋的手指发出咔咔的声音,在这单调的声音里透出一个父亲的无奈:“崽啊,我晓得你心里难受。但难受也要面对现实啊,你说现在除了继续复读和到学校顶我的职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吗?”
  
  路家书摇摇头,站了起来,说:“复读我不愿意去,作为尖子生没有考上,我觉得自己丢人现眼。再说,谁能够保证明年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上届有个复习了四年还没有考上的,越读越没有信心了,千军万马过这个独木桥太拥挤了。至于当老师嘛我不反对,但爹你晓得,我也晓得,这个事还要去求人,八字还没得一撇呢。”
  
  儿子说的是实情,父亲停止了掰手,问:“那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路家书从来没有这般冷静地和父亲交流过。他把自己绞尽脑汁思考了几天的想法和父亲说了。
  
  他说:“我替自己想了两条路,一是跟姨夫去云南种植药材,去年他就说过这事。搞得好还是能够发家致富的。其次是想当兵。我想了很久,从我所熟悉的人和身边人的例子来看,当兵可能是条对我而言更合适的路。”
  
  去云南种药材,路老师是不会答应的。一来云南太遥远,据说那里吸毒贩毒的多,很乱;二来姨夫虽然在那发了点小财,但他喜欢吹牛,靠不住。至于当兵?教了一辈子书的路老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儿子会冒出这个念头来。路家书停了停,看看父亲没有做声,于是接着说:“我原来有个初中同学叫胡志文,爹你还记得吗?到我家来玩过的。”
  
  见父亲点头,路家书继续说下去:“胡志文的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都一般,绝对比我差。但高一下学期就停学去广东当兵了。上两个月,他来信告诉我,他已经进了省军区教导队的干苗班,马上要提干了。我想我去到部队,凭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算提不了干,但总可以搞个志愿兵当当吧?鹅塘村的那个三毛,原先在家里游手好闲的人到部队都转了志愿兵,未必我还不如他?只要天没有塌下来,我就不会放弃理想。爹爹,我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
  
  鹅塘村的那个三毛,路百晓老师是知道的,他做过自己的学生,从小没有娘,在社会上混,是本地有名的浪子;当兵后,在革命的熔炉里接受锻造,成为了浪子回头的典型。父亲的头脑有点模糊了,对于儿子要当兵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不知道是该赞成还是该反对。他迟疑着说:“去云南是没有必要的。至于当兵的话,古话讲: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我还是觉得复读一届继续考大学的好。”路老师不敢斩钉截铁地说话,他怕儿子又犯倔脾气,于是柔和着劝导:“崽啊,哲学家说“对命运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没有考上大学,你也不能盲目啊,我还是和你妈妈商量一下看吧。”
  
  “嗨,妈妈那里还商量什么啊?”路家书心里有些躁动,一下打断父亲的话,坚定地说:“她平时不是经常给我们讲五舅舅的事吗?五舅现在在北京公安部当那么大的官,威风凛凛,他不也是靠当兵才走出去的吗?”
  
  五舅舅是路家书母亲娘家的骄傲,当然也是路家的自豪,儿子这话说得路老师没有了退路。他在堂屋里来来回回地转了几圈,思来想去,儿子对自己的选择分析得也还入情入理,俗话讲知子莫如父,路老师对自己儿子的个性还是很清白的,既然崽伢子已经认准了这条路,自己做父母的再唱反调也是徒然。想到这里,路老师就不再说更多的话,他知道说多了只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喉咙里重重的清了一声,然后沉声问:“书宝,你确定已经想好了?”路家书嗯了一声,目光坚毅地点头。
  
  父亲便长长叹息一声,说:“时也、运也、命也。崽啊,只要你真的想好了,出去闯闯,也许是条路。”
  
  这时已经是八十年代末,部队已经全面实行军校考试,靠吃苦耐劳或某一项特长来直接提干的名额虽然还有,但已经非常之少,在那个军人都需要发出“理解万岁”的年月里,当兵显然已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出路了。不过农村孩子还是纷纷立志从戎,嘴里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好的,潜意识里面却始终期盼着能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路家书仔细留意了村里近十年来当过兵的七个人,其中一个在部队转了志愿兵,三个退伍回来后集体招去了邻市的金竹山煤矿上班,两个担任了村领导职务,只有一个在部队因公受伤,回来后吃着民政部门下发的伤残抚恤,什么事也没有做。这几个人出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见识比一般人广,思路比一般人宽,眼光比一般人高,日子过得比一般人精彩。
  
  路家书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很显然,对农村伢子而言,当兵改变命运的机遇要比不当兵远大得多。出去闯了,还有一条改变命运的羊肠小道在等着你;呆在家里不出去,那就注定一辈子是“手拿二尺五,日头晒屁股”的命了。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选择,方向一旦选错了,你越努力,目标就离你越远,路家书的奋斗目标一旦确定,精神上就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跑步、打拳和军事历史的阅读。他每天闻鸡起舞,天蒙蒙亮就起床,穿着短裤背心跑步,沿着铁路线跑到几里路外的天马山脚下,寻一块长满野草的空地,先压腿,做俯卧撑,打几趟梅山少林拳,然后再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前手翻、后空翻,尽管气喘嘘嘘汗流浃背,但路家书觉得心情愉快。此时的路家书一门心思要强健自己的体魄,为从军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坚定的认为,当兵吗,没有铁打的身体怎么行?
  
  四奶奶年纪大了,起得早睡得晚,清早黑夜的看路家书在路上跑来跑去满头大汗的,心里很是疑惑不解,她认为这个家书伢子的病是越来越厉害了,不禁大摇其头,为路老师一家固执己见不听老人言而啧啧遗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