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一个暖和的春节南方就降温了,我在外出途中偶遇了2014年的第一场雪。虽然冷得整个人缩成一团,但心中充满欣喜,忍不住伸出手去迎接从高空坠落下来的雪花。
它们是那么小,那么纤细,却又那么美。
雪是冬天的微笑,明明是冷的,却会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和憧憬。
因为冷,晚上回家后我早早地钻入被窝,看书时手机震动起来——原来是个一起写文的朋友在QQ上找我聊天。她询问我新书的进展和接下来的计划,然后我们又聊了些别的,言语之中,我发现她压力好大。
她生活在南方一座一线城市,寸土寸金的高房价,与之相应的却是没有安全感的职业和无法带来安全感的收入,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和茫然。
在这次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她是个开朗的姑娘——我见过她本人,长相甜美,爱说爱笑,已不是少女的年纪,却有一张少女的笑脸。
或许写字的人都一样,无论外在多么活泼开朗,内心总有一座敏感而孤独的小房子,住着小小的自己。
在人前笑容甜美的姑娘,不意味着转身之后的每一分钟都维持着一样的乐观开朗。
我在微博看到过不少留言或者私信,都是些十几岁爱做梦的男生和女生,对着屏幕打下热切的文字,表达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对成为职业作者的憧憬。
是啊,看起来多美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以此为生,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微博中偶尔能窥到的生活貌似光鲜——这么一条一条分析下来,连我都要开始羡慕自己了。
可我正经历着,正从事着,所以我知道这所有的美好只是“看起来”。
虽然生活的城市房价只有那个姑娘生活的城市房价的三分之一,我在经济上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她,但那种长久远离人群,没有固定社交群体的孤独感,对自我要求的焦灼感,以及不固定的收入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却是一样的。
因为生性敏感,所以各种负面的感受在我们内心也更加澎湃嚣张地碰撞和发酵。
当然也有快乐的时候。
比如当长假过去,微博上一片哀号“明天上班”时,我计划的假期却才刚刚开始;当自己写完的文字被印制成漂亮的图书摆放在书店的货架上,扎马尾的姑娘站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而我假装路人轻巧地从她身后走过;别人的经历只是经历,而我的经历(包括朋友的经历)都随时可能变成文字……
熬过写不出东西的漫漫长夜,度过几乎没有社交的长长白昼,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职场发展,一心一意侍奉文字,这过程必然是有得也有失。
上文提到的那个姑娘在参加同学聚会后说:“我几乎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入错了行。”
虽然不知道她在同学会上发生了什么事,但我大概也猜到了几分:无非是曾经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们如今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混得风生水起,可是我们却坐在家里,成为一个“坐家”。
但即使这样,我却不后悔自己放弃工作,成了一个未来没有保障的人。
我对那个姑娘说:“我以后可能还会找份工作,但不会正儿八经地上班了,因为我更喜欢能自己掌控的人生。”
尝试过自由的人,很难再重新回到被禁锢的人生模式里。
那些痛苦,焦虑,不安,都是为了得到这种自由,和实现自己梦想理所应当付出的代价。就像要遇到冬日的雪花,我们得先忍受刺骨的寒冷一样,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寒冷,才能孕育出满天的飞雪。
有过软弱,有过游移,但我知道自己从不后悔,我相信那个姑娘也是一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