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杂文

  • 潮汕人学习普通话声母困难的播音学分析
    11-09

    林佳欣(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100024)一、前言潮汕方言,又称为潮汕话、汕头话或潮州话,是属于汉语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而学术专业化的名称是“粤东闽南方言”。潮汕方言主要使用地区遍布于广…

  • 啸的渊源与音乐文化研究
    11-09

    杜晨歌(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一、啸的含义(一)“啸”指吹口哨李秉鉴说:“吹口哨,古人称之为啸,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有了啸的爱好。”昝亮认为:“‘啸’,或称吹口哨。它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

  • 先秦词“後子”之“後”应该是通假于“后”——兼论“后”与“君”在表示尊者时的同与异
    11-09

    雪苗青(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怀化418099)一、“後子”的传统解释所指不全面,不反映本质(一)先秦词“後子”的语料1.《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妻与後子死者,五皆丧之叁年。”①2.《墨子·…

  • “出神”小议
    11-09

    左润东(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一、前言从“出神”这一词语的本身来看,可分为“出”和“神”两个部分。从“神”的单字字意来看,可包含为宗教活动中信仰的集中载体——天神——和与人的肉体相对立的…

  • 明代民歌的思想和艺术研究
    11-09

    王秀娟(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2000)一、前言明代是民间文学发展繁荣的时代。向来为“诗坛不列,荐神学士不道”(冯梦龙《叙山歌》)的民歌,在这时,特别是到中叶以后,也得到了发展;民间产生大…

  • 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艺术的影响研究
    11-09

    赵寰(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2560)一、前言中日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便十分频繁,有史料记载,在两汉时期,中日便已有了交流和往来。之后,中日交往越发密切,直到唐朝达到高峰,不仅是经济之间的往来,文…

  • 浅谈端砚的发展历程与现代传承
    11-09

    张自强农旭安何新强岑炜敏(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00)一、前言砚,也称为“砚台”。文书四宝中的一宝,以笔、墨、纸三宝紧密相连。其中,端砚除了可以作为磨墨和以笔蘸墨的用具作用之外,还可以作为独特…

  • 长江中上游流域早期人文影像梳理的脉络与方法
    11-09

    李科(长江大学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一、基于早期影像文献的人文影像研究自1839年发明以来,摄影作为一种文化记录的视觉媒介,因其纪实性技术的普遍认知,不断拓展摄影在各个媒介领域的实践应用。摄…

  • 中国画在新生代人群中的审美变化
    11-09

    白丰乐(连云港市文化馆,江苏连云港222001)一、引言中国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人们对中国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也就促进了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在个人类…

  • 论陈之佛工笔画稿线条之特色
    11-09

    王萌(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5)陈之佛幼年便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年轻时的日本留学使他有了研习工艺图案的机会。回国之后便开始了美育和图形设计。他传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精妙之风,与宋元相仿,同时…

  • 从《麦田里的乌鸦》看梵高绘画中的象征性
    11-09

    徐新昊(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00)一、前言在艺术史上,因为象征主义的影响,所波及到的区域和时间跨度都非常的大。梵高绘画作品中同样具有象征性元素这一特征,尤其是在奥维尔时期的作品更加体现了出了…

  • 从《归去来兮图》看李公麟的隐逸思想
    11-09

    付鑫飞(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一、前言李公麟(1049-1106年),生于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人。《宣和画谱》载:“文臣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

  • 以图说教——儒学视阈下顾恺之画作的解读
    11-09

    王志达(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25)一、引言《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两者皆为叙事性人物画长卷,两幅作品从构图上皆采用单景式构图,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审美特征——瘦骨清像。顾恺之在…

  • 西域主题油画的创作分析
    11-09

    张牧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一、前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使得“丝绸之路”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由此国内绘画界有关西域丝绸之路主题的创作方向得以逐渐重新进…

  • 《爨龙颜碑》隶意的表达
    11-09

    杨世全(广西书画院,广西南宁530200)一、前言杨守敬评《爨龙颜碑》云:“正书自《葛祚碑》数字而外,此为最古,绝用隶法,极其变化,虽亦兼折刀之笔,而温醇尔雅。”康有为对此碑也推崇备至,他在《广艺舟双…

  • 浅析文旅融合后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组织工作
    11-09

    程丹华(淳安县文化馆,浙江杭州311700)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社会意义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美术形式,凝聚着劳动人民朴实的智慧,蕴含着深…

  • 苏东坡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探究
    11-09

    杨占丽(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一、前言苏东坡书法不仅具有浪漫自然的风格特点,其书法艺术造诣更是名列“宋四家”之首,苏东坡书法以运用写意字体为主,因苏东坡有深刻的书法学识,才华横溢,因此使他具有…

  • 装置艺术的材料特性分析——以林天苗、徐冰为例
    11-09

    王若云(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一、装置艺术的起源“装置艺术”一词源于“InstallationArt”,最先为建筑学术语,后泛指戏剧表演中舞台上所使用的可移动、拆卸的布景。20世纪初…

  • 浅析纤维艺术中的简化与色彩形式语言
    11-09

    刘丽颖(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134)一、前言纤维艺术这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FiberArt”,在传统的艺术门类中,纤维艺术与油画、版画、雕塑这些艺术门类并行,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随着时代和科学的…

  • 釉下五彩“薄施淡染”技艺之我见
    11-09

    陈利(陈扬龙釉下五彩瓷艺术中心,湖南醴陵412200)一、由素纱蝉衣到薄施淡染技艺的源起醴陵釉下五彩瓷以“双勾分水”和“三烧制”技艺而著称,在清代就获得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高度评价。然而,…

  •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