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奋斗,做这做那,到了现在这个岁数,才算真正停下来,得到内心的宁静。
近来学了一阵中国水墨画,明显感觉到心越来越沉静。仿佛见到了这几千年来的古人,用同样的笔,同样的纸,同样的墨,画着同样的花草鱼虫,同样的山水,同样的人物。我和几千年前的人、几百年前的人待在一起,心里怎能不静?整天跟死人待在一起,心里怎能不静?
人在努力赚取生存基本资料的时候,心无法静。总不能让自己缺衣少食,冻馁贫困,至少要用自己的劳作换取温饱。不仅温饱,还要舒适一些才好。否则生活质量太低,对不起自己的身体。
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之外,还要追名逐利,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亿万富翁在前面;当了处长,还有局长部长在前面;出了点小名,还有出了大名的人在前面,还有不朽的名声在召唤。这些目标都是要投入一生努力才能达到的。
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呢?为什么要獲得内心的安宁呢?不是有人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吗?不是有人号召小车不倒只管推吗?他们那种生活态度难道不对吗?
我只能说:奋斗到死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不奋斗到死,提前停下来,享受生活。
前一种生活方式是利他主义的,因为他的奋斗结果无论是更多的钱、更多的权还是更多的名,基本上都是为他人的,是由他人来享用的;后一种生活方式是利己主义的,是活在当下的。
我们不能说,前者必定是高尚的,后者必定是低下的,只能说前者是更辛劳的,后者是更轻松的;前者是更躁动的,后者是更宁静的;前者是比较痛苦的,后者是比较快乐的。
只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艺术家,因为他的奋斗只不过是他生命力的迸发和宣泄,他的吃苦给他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就像作画至死的凡·高。作画是他唯一知道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常人意义上的努力和奋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