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三个故事,来讲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道理。
第一个故事,它的主题词叫“消灭选择”。
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天,同学们课间把我叫到了操场。有一个同学悄悄地跑到身后,把我的裤子一下拉了下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真是奇耻大辱!怎么办?找班主任去!
我跟班主任告状,班主任说:你小子真笨,连裤子都保不住,还来找我。
我没有选择。怎么办?必须靠自己。怎么靠自己?三件事。第一,让我妈妈把我裤子的松紧带换成绳子,这样,我就能保住底线,裤子从此被扎得紧紧的。第二,我要学会跑。那时,学校离食堂很远,大概有两公里的路,每天放学我便第一个从课堂跑出来,还要第一个跑到食堂吃饭。第三,我观察同学们是怎么打架的,我要学习打架。
一个月后,机会来了。班主任说:“李小葵(我小时候叫李小葵)同学,你不能一放学就跑,你要做值日。”没办法,我只能留下来。这时候,四五个同学要打我,我先跟他们在课桌之间跑,最后我抓住机会,朝一个经常欺负我的同学撞过去。他没想到我还能反击,没有防备地被撞倒后头撞到课桌上,流血了。 第二天,妈妈买了饼干,带着我到同学家赔礼道歉。從此以后,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这件事说明什么?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人的潜能才激发,才能真正自救。
第二个故事 ,关于“投资”。
1992年,我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第一个面试的学校是纽约大学。纽约大学金融系的同事决定给我工作。一星期以后,密歇根大学经济系也决定请我去那工作。
于是,我碰到了一个选择的问题,纽约大学金融系在华尔街隔壁,金融研究水平非常高,工资是密歇根大学的两倍,怎么办?
纽约大学的金融系主任,是我的一个博士同学的父亲,他跟我说:“我给你付的工资高,你来我这专门研究金融问题。我不想用高工资,补贴别人的经济学研究。你也甭搞中国经济研究了!”他的话在我脑子里反复回响。我出国选了经济学,关心中国的问题,想的是中国的事情,如果我去了纽约大学只研究金融问题,跟中国不直接搭界,我的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会高兴吗?最后,我决定去经济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位同学,不用买股票、不用买房子,就有了“股票”,就是你自己!你是这只股票的ceo、董事长,所以你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做好主营业务,如何让你未来更加快乐。
第三个故事,要确定“圈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好朋友。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国,来到波士顿郊区的一个不出名的学校。他出国前就想清楚了要搞金融。
他每周都要去波士顿的金融街,那里有很多基金公司办公室,还有很多投资银行的分部。干什么?站在大厅里看着门板,记下来这些公司的负责人的名字、部门。找到公司总部的总机号,给总机打电话,很快这位同学便跟华尔街金融公司的波士顿分公司接上头了。
他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家投资银行的亚太部总管,如今他办了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这个故事的关键词是什么呢?关键词叫“圈子”。
消灭选择,义无反顾,认准长远,认定自己,然后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进入圈子之后,你会跟着这个圈子不断地往上走。前途属于你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