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来了,比利来了!”
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
在学生拳拳之忱的邀请下,比利再度到访新加坡。过去,他在新西蘭基督城大学担任学生总监多年,照顾与帮过忙的亚洲学生多如过江之鲫,大家对这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存感激,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便邀他千里迢迢地前来相聚。
72岁的比利,精神矍铄,气色极好。
忆述当年的工作,比利认为最为困难的一环是帮助亚洲学生融入西方社会。有些亚洲学生,不自觉地有着许多惯性的小动作,比如,在餐桌上,用茶匙搅茶水时将茶杯敲得叮当作响、喝汤时随心所欲地发出吮吸的声音、吃完东西后咂嘴咂唇地打饱嗝,等等等等,全都是不符合西方礼仪的,一般西方人都难以接受、忍受。另有些学生,洗澡时把摆在浴室里的小地毯弄得湿漉漉的,入寝时又不关灯,任由电灯开到天亮,完全没有顾及房东的感受。
有一回,比利费尽唇舌说服一户新西兰人将房间租给四名华籍学生,房东严格声明不准使用厨房。开始几个月,大家相安无事。暑假来时,房东一家子外出旅行,这几个学生竟然不守信诺,买了一大堆肉类海鲜、瓜果蔬菜,熬汤弄火锅,热热闹闹地围桌而食。没有想到,乐极生悲,火炉翻倒,把房东名贵的桃木餐桌烧坏,滴滴答答地沿桌淌下的汤水,在地毯上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渍。
大发雷霆的房东,信誓旦旦地跳着脚说,以后再也不要和华籍学生打交道了!
比利语重心长地说道: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区区几个人的行为,却影响了群体的名声和利益!大家能不慎于言、慎于行吗?”
最叫比利头痛的是,有些亚洲学生对西方人的“禁忌”警觉性不够,认识不久,便贸然地问对方贵庚若何、收入多少、有没有固定的对象等;当对方避而不答时,他们却还不依不饶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往往惹得对方火冒三丈。
比利表示,许多亚洲学生聪慧勤劳,在学业上往往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但生活在西方社会,却像是突兀地浮在水面上的一层油,老是融不进当地人的生活圈子。追根究底,是因为他们在社交礼仪上交了白卷。
善良的比利,以耐心指导他们、以爱心帮助他们。后来,这些学生全都如鸟投林地和当地人变得水乳交融。学成归国之后,还长期保持着鱼雁往来。
比利退休之后,加入了义工的行列,积极帮助越南和柬埔寨的难民适应当地的生活。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当年亚洲学生全然不同──许多难民,一句英语也讲不通,加上处处受排挤,心情难免沮丧,有的还惨惨地患上了忧郁症。
比利以一对一的方式为他们补习英文,设法为他们消除语言上的障碍与隔阂。他还兼任心理辅导员,对那些精神萎靡不振的学员,他侃侃地说道:
“人生际遇的好坏,我们无法选择,可是,态度的消极或积极,却是我们自个儿决定的。有个人,不幸从40层高的建筑失足跌了下去,当坠经第20层楼时,他还镇定地想道:嘿,到此刻为止,尚无大碍呢!结果呀,吉人天相,他跌落于地面的一堆厚棉絮上,仅仅虚惊一场而已。你瞧,人生没有走到最后一步之前,总还是有希望的呀!”
说完,兀自微笑,红红的脸,绽放出一种宛如艺术精品般的亮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