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背影——记我的父亲

时间:2010/6/22 作者: 小舟 热度: 90945

  题记:那是一张瘦削的脸庞,略微弯曲的身影,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扁过,就再也难以挺直。乌黑的头发,难以找到白发,那是因为上一代人的遗传因素,让人误以为他还不老,实际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这就是我的父亲。
  
  一、
  
  年少时读到朱自清的《背影》,语文老师虽然已经非常详细的介绍了里面几处背影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父爱,但是我却从未仔细用心体会过。参加工作后教材几经改版,但是《背影》一文依然完好无缺保留着。好多次教学这篇散文,常常感动不已。尤其是读到年轻的朱自清未能体会父亲的一片苦心,却总是笑它的迂腐,等到后来才明白过来,已经太迟了,内心未免充满自责后悔。
  
  每当这时我总会要学生细细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类似于作者的经历,还会留下一道特别的家庭作业,要他们回去后仔细体会一下父亲的爱,然后到语文课上作交流,也就是口语交际活动《感受身边的父母之爱》。每每此时,我也会想起我的操劳一辈子的父亲,有时候在学生谈完以后要求我自己说说时我会很自然的联系起来。有时候在学生很难为情不敢说出时,自己一马当先先提起自己从小到大感受的父爱,有时候自己也会语无伦次,难为情的说着。有时候也感觉自己太不能体会父亲的爱了,跟年轻时的朱自清一个样。有时候自己提起关于父亲的往事时,还会深深感动,差点噙满泪水。
  
  二、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到了34岁才结婚,生下我的时候,他已迈入不惑之年。作为八零后第一年出生的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是非常的贫寒,简直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作为一家之长的他,要供养我们三兄弟读书和整个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背负着沉沉的重担。当然,当时其他大多数人的生活也并不好过。许多人也是穷得揭不开锅,逢年过节就是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有了一些东西可以吃。
  
  幼年时只记得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后来长大后才渐渐了解他的打工经历。他到过改革开放不久的深圳干苦力活,往往要到过年才回来。他一回来,我们三兄弟就最高兴了,因为他会带我去买一些零食,买一些小人画。作为最小儿子的我,他更是疼爱有加。
  
  他还到过石场干活,一干就是好几个月。听他同去的长辈一位叔叔说工地里就数他就擅长敲石头,往往很容易就看出石头的纹理,一敲就中。那位叔叔感慨说不知道被他敲过的石头可以盖起多少座房屋。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他敲石头用的许多铁器,一件件如数家珍呢。
  
  他干过很多小工,和水泥,和花沙土,推几千斤中的石子,挖地基,砌石,拆楼,盖楼,铺路,挖红土,炸石头,大都都是又重又累的苦力活。记忆比较深的是在山里炸石头,当时家乡的鸡笼山有锡矿,他跟着村里人从大石头里把锡矿打出来,鸡笼山上的许多大洞就是他们引爆后挖开的。还有到双湖山炸石头,挖红土,年仅十来岁的我常常在放学后做好了面汤,提着食壶,自己一个人翻过几座山,行走于荒山野岭间去找到炸石场,给父亲送点心吃。
  
  1993年他还在同乡的帮助下借一次旅游的机会到了香港,偷偷的跟随着老乡干活,几十层楼高处,用机器整天拼命的推着,当时一天200元左右的工钱几乎是在内地的十倍,可是重活使他劳累过度,落下了一身毛病。
  
  有一次在工地上升降架推斗车,因为操作工人的不慎,他还没有停稳就按下开关使他摔了下来,好在父亲命大,那位工人及时切断了开关,要不然可能早已一命呜呼。不过脚被划出了一道好大的口子,好大伤痕,缝了好多针呢。听父亲说当时血直冒出来,肉都看得一清二楚了,可是他连一声痛都没有喊。我至今依然记得那个大概二十年前的夜晚,他被一个工友扶着回到家,右脚缠着一圈圈的纱带,母亲看了这个情景当时很是害怕。后来那一个多月里,父亲休息在家。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这样停工了。后来还是工友与朋友争取到了一点补偿,才使家里日常开销得以进行。病好后,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说有时候天气不好时脚的伤口那里还会隐隐作痛,就像天气预报一样。
  
  父亲只读到初中,一方面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一方面因为他的舅父是当年国民党的乡长,“成分”不好,原本读书不错的大伯,当时在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时就因为这个原因被取消。在那个成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年代里,父亲自然是没有继续读下去。但是他写得一手工整的好字,因为数学好,还常常被包工头安排记账。当年在深圳就曾经给一个身价几百万的大老板记过帐呢。
  
  父亲除了干重活养家糊口之外,家里的农活也是经常挑重担。父亲干活很麻利,动作快速,割稻谷,插秧,摘柑,样样能干。记忆中有一次在月夜,他摘了满满的一担柑,行走在苍茫的月光下,健步如飞。
  
  三、
  
  父亲与我同样是篮球爱好者和热心球迷。打还是农民时,就曾经代表家乡参加农民队南征北战。仅有一米七高的他,司职小前锋的位置,投球非常精准。哪怕到了后来步入花甲之年他的罚球命中率还是很高的呢。当时他们的球队作为普宁西北部的佼佼者,总是到县里作战,名不见经传的村子首战击败乌石队,令观看者大惊失色,大都争相问着大宅村在哪里,怎么连听过都没有呢。
  
  后来繁忙的打工之余他还继续打着球。母亲常常讲到的是当年二哥在距离新年仅有一天的年底出生,他大年初二就去作为村的代表打球赛了。还有经常是傍晚浇菜完毕之后,把桶子放到篮球场一边,就跟球友们打球去了。
  
  由于经常打球赛,这些回忆成为父亲一辈子的骄傲,他总是一次次在空闲时给我们三兄弟和外人讲述当年球赛的事情。可惜当年的条件比较差,他们比赛的画面没有进行录像,我只能通过他的一次次讲述回到当时的场景中。由于球队的名气不错,他其实成为了远近几个村子里的名人呢。
  
  十多年前的1999年,家乡在过年举办篮球比赛,一场老年队对阵青年队的比赛引人关注。当时已经接近六旬的他还作为老年队的主力打满全场,与二哥参加的青年队对垒,父子同场竞技的情景,令许多人津津乐道。后来他还觉得不够过瘾,还参与了两队青年队的作战呢。
  
  后来家乡组建篮球队,父亲作为上一辈的队员参与了教练、领队的工作,每每有逢年过节的比赛时他总是出现在球场上,提出一些用人安排,参与训练等。
  
  父亲是一位铁杆球迷,NBA、CBA的比赛可谓场场关注,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想再看。对于球员非常熟悉,讲起来头头是道。不仅如此,还喜欢看乒乓球、排球,甚至连台球神童丁俊晖都成为他关注的对象。观看球赛可谓无比投入,可以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双眼紧紧盯着电视机。还喜欢跟别人评论球赛,就在今年NBA总决赛中,隔壁村的一位老人还多次致电给他一同评说球赛。在他的影响下,连侄儿浩源都成为了球迷,经常与他和我,祖孙三代一同观看NBA的比赛。
  
  四、
  
  可惜,岁月无情的流逝,加上大半辈子的操劳,留给了他太多的伤病。父亲在我参加工作后就没有在从事重活,2002年清明节过后到家乡小学担任门卫工作。一干就是近十年,父亲对待这份工作尽职尽责,把好校门关,自始至终没有让一个社会人进校捣乱。
  
  今年元旦前夕,因为连年的骨质增生导致隔三差五的头昏脑胀,于是不得不辞去了工作,回家疗伤。去年冬天以来我多次在夜里或白天给他按摩脖子上的筋骨,还有他自己加强了锻炼,比如坚持每天晚饭后的与一些老人朋友的散步,走村后的溪桥新修的水泥路,身体渐渐好转。现在的他又敢前往球场投球了,这在以前发病时是连脖子都不敢伸直呢。
  
  父亲性格耿直,估计我的这样的性格是从他那里遗传下来的,有时候在给我们讲述着人生道理时总提起他的“哲学”,人家要欺负你,你就绝不能软,而是得比他还要硬。去年我遭遇“班主任补贴们”事件,上诉教育局和市长信箱,一开始听说这事时他受到了外人的指责,然后按捺了几天后终于把火发到我身上来,认为我是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让外人来指责他,实在是令我大为愤怒。让一个年入古稀之年的父亲,大发雷霆,更让我感到了作为儿子的我,有时候要保持耿直刚正不阿的性格是多么的困难,因为怕让他担心与发火呢。
  
  后来当他听说应得的补贴如愿以偿发下,也就是我赢了此战后,他倒是一连赞赏的对我说不错呢,赢了。然后与母亲一起感叹现实社会中官场的诸多黑暗。这多多少少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但是他还是一再叮嘱我,社会事非常乱,识时务者为俊杰,能不搭理就不要去搭理,不要多管闲事,才能活得自在。相信这是他大半生的经验之谈吧。
  
  五、
  
  经过我们两代人的努力,二十年前建的房屋在2005年终于完好落成。经过三兄弟的打拼,应该说家里日子已经告别了当年的贫困,还清了读书时所欠下的债务,大哥二哥均已结婚生子,各自有了小家庭。作为一个从贫寒中走来的父亲,能够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成绩优秀的儿子一个个读完中师(中专),一个个有了政府的正式工作,跳出了农门,这在九十年代的家乡里一次次被许多人传为美谈。
  
  父亲现在比较操心的应该是我的未了却的人生大事,而我一直以来定的目标就是今年成婚,也就是三十而婚。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可以早日完成这桩心愿,找到一辈子的伴侣,让老爸心头的这块石头落了地。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农民。如山般深沉的父爱,不像母爱的唠唠叨叨。有时候他也不苟言笑,遇到烦心事时只顾抽着闷烟,仅仅片刻就拼命抽空了一大包烟,烟灰缸里烟头塞得满满当当的。烟瘾很大的他,有时候一天要抽两包烟呢。后来他通过努力,把烟给戒掉了。有时候他很容易动怒,一看到不顺眼的一丁点东西就会大肆发火,后来在我们以及外人的劝说下渐渐的有了改变。有时候我也觉得他太喜欢自吹自擂,贪功,把原本不属于他的功劳揽过来。太罗嗦,说话多次重复,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或许正是这些不足,才使他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起来。
  
  这就是我的父亲,关于他的记忆好多是从外人口中转述而来的。十几年来我的文章里就只有1999年的发表在普师校报上的小诗《父亲》。现在我终于把他的大半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记录下来。相信属于父亲的经典回忆还有很多很多,而我只不过是窥一斑而见全局。
  
  这就是我的父亲,有时候看到他瘦削的背影,我会禁不住一阵心疼。那是一张瘦削的脸庞,略微弯曲的身影,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扁过,就再也难以挺直。乌黑的头发,难以找到白发,那是因为上一代人的遗传因素,让人误以为他还不老,实际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
  
  这就是我的父亲。他未能给我提供富足的家庭环境,而是更多的是给了我贫寒的凄苦记忆,但正是在贫寒中的我们一个个比家境好我们很多的别人都很争气,三兄弟年年占据了小学头把交椅,初中时都以优秀成绩考上中师中专,并读完了学业,参加了工作。父亲留给我们的其实是人穷志不穷,在贫寒中获取的更多的精神财富,足够我们一生享用不尽。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已迈入七旬的老人。我要感谢他给我们的影响,他对我们的爱,相信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无法一一回报。
  
  
  
  谨以此文作为2010年父亲节的一份特别礼物送给我的父亲,祝愿父亲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