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光回退到二十年前,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二十年前,同样是贫困家庭出身的我,根正苗红。上大学不但可以免交学杂费,还会作为农民的后代,受到他人的尊敬和异性的爱慕。而二十年后,即便是正取生,非但学费是不能减免的,还可能因为“助学金申领者”的身份,被划归到一类群体中;“农民”或者“农民工”的后代,使你成为对异性同学的家长打过预防针,“严禁交往的对象”。仿佛这一身份后面代表着一系列的问题:没教养,没素质,身份悬殊,生活品味悬殊,没背景,没后台,以后找工作,买房子都是问题,关键时候没有用的上的人脉”,价值观不同,人生观不同,世界观就不同……
二十年前,学校每月的伙食补助,能把你养得白里透红,面如桃花,清纯而又带点乡野气息的气质使你成为牡丹从中的一棵茉莉,深深吸引着那些同样风情的白衣少年;而如今,因为尚欠的助学贷款,你压缩了自己的生活开支,该丰满的地方因为肥料不足而贫瘠;再素致清丽的小脸也比不上用了欧莱雅、玉兰油的光彩照人;你还一袭白衣黑裙,麻花辫子,却不想现在称赞女孩最流行的一个词不是清秀,而是洋气……二十年前,你唱支山歌,也能在学校的歌咏比赛中力压群芳;二十年后,你再表演诗朗诵,台下是嘘声一片;
二十年前,你带谁回家爸妈都欢喜,阶层与阶层之间也没有那么多距离。同系的一个家伙硬是靠300封情诗和一手好字,打动了某局的女儿,没费功夫获得了一官半职。
二十年前就是再不济,你也能捧个铁饭碗,直到拿着退休金安度晚年;单位的福利分房,好歹也算是个“窝”。二十年后,携手奋斗,你俩必将漂流在都市的人海中,居无定所,何处为家;各自回去工作,多年的情感付之东流,一刀两断,从此天各一方,再无牵连。
我们到底应该嫁给谁,今天的问题,二十年前,也许绝不是问题。社会通达,家长支持,工作无忧,福利分房,可是基本这些条件一应俱全,谁又能保证我们永远都是幸福的呢?
六十年代,嫁工人,哪怕开拖拉机的也行,却不曾想遭遇下岗和失业;
七十年代,嫁解放军,哪怕缺胳膊少腿的也行,感动过后的负担,却有苦难言;
八十年代,嫁教授,哪怕下放的也行,没过十年,眼瞅着,卖茶叶蛋的都富起来了,自己家里的却还是那么穷酸。
九十年代,嫁百万富翁,有车有房有票子,心里却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
“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王菲的这句话当是最好的注解。
女友和她相恋了许多年的男友分手了,大为惊异;此男不吸烟,不喝酒,不搓麻,还炒得一手好菜,在时下的年头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可女友却说,光对我好有什么用,不会应酬,在现在的社会怎么吃得开?连一句骂人的话都不会说,一点个性都没有。我倒,这是什么世道?节省可能是小气,大度可能是虚伪,善良可能是无能…好不容易看上的人,却有可能是gay,性冷淡,卧底,婚托,甚至是墓地推销员。怪不得秦奋感慨:这年头,历史清白,心里健康的姑娘都到哪里去了?女人何尝不是怎么想的,不是我甘心被剩下,只是可以挑选的少得可怜,因为那些别人得到的宝恰恰可能是我当年丢掉的草。
任何择偶观都像是时代的一条河流,只往一个方向行走。逆流而上往往要比顺流直下困难许多。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要坚持自己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女人们其实心里都清楚一件事情:要一个男人每年都记住你的生日,比他每月给你一百元钱难一百倍。更何况让他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娼,每天晚上洗脚……婚姻到底图什么?我曾听说一个锦衣玉食的女人要离婚,因为她终于受不了丈夫每次喝得醉醺醺得回家,带着一嘴的酒气吻她说爱她;我也曾听说那些“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少女的豪言,只是我怀疑,两颗心的温暖真的敌不过冰冷的物质,或者,有些东西只有当她体会到什么叫“物是人非”的时候才会明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