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记事
在文字产生之前,远古人为了帮助记忆,采取过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绳结和契刻。结绳记事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及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简单的记数可用一根绳子打结,复杂的事件则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来表意。直到宋代。北方的牧民仍在采用此法。
古代解结用的觿(春秋)
古人着装尚“宽衣博带”,想要使衣服贴体、保暖,就得靠带子来扎系并要打结。由于打结、解结是经常的事情,所以古人身上常常佩有觿(xī)这种专门用于解结的工具。《说文》中解释道:“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也。”
错红铜绳结纹壶摹绘图(春秋)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丰富的绳纹装饰,表现出绳的各种纠结、穿插、扭转之态,这是结的精神和意象的写照。这种精神或意象最终向着审美的结饰方面发展,成为“绳结纹”。
草编
上古伏羲结草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草绳的编织是我国最早的草编工艺,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战国时期,这些草本植物加工而成的草帽、草鞋等生活用品就广泛出现在生活中。而在两宋与明清时期,草编则形成了一种经济产业,由专人负责管理。草鞋
棕编
棕编起源于三国时代,在编织界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民间一绝”。利用棕叶的天然色泽及质感,除了生活用品和家具,还可编织成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仿动物玩具与工艺品,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同时也符合当代时尚潮流。
竹编
竹编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人们以竹筐为模型,里外涂泥,用火烘烤成器具。竹编的纹样十分丰富,图案随着时代的推移日渐精细。竹编花纹明快,做工考究,更能与其他手工艺相互结合。不但能制成生活用品,也能制作玩具和艺术品。
藤编
藤器在战国时代出现,样式多古朴、粗犷。在秦汉、三国时期,由于藤的韧性强,常被人们制成治水工具及战争用的战衣。到了唐代,藤器渐渐由古朴转为精细,又编入了花、鸟、虫、鱼等图案。明清时期,江南藤编业尤其发达,甚至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原藤,用于编织。
柳编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柳条编制的容器和炊具,在战国时期则常见柳编杯、盘等,外涂以漆,称为“杯棬”。中国柳编制品以技艺精湛、实用、美观而著称于世,在1960年时,柳编工艺品就开始出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