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影片《求求你表扬我》的人物内心特写
——表扬背后的真相有太多人性的混沌污浊、自私自利,也有太多无法触碰的道德底线。
影片《求求你表扬》一开始,就是杨红旗的一个镜头特写。杨红旗憨厚肥胖的脸,单调黯淡的眼神掩饰不了内心的焦灼不安,唯唯诺诺的讲述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说:只要你表扬我,有一个人会得到幸福。幸福是什么?什么人会得到幸福?为什么一个表扬会让一个人得到幸福?整个影片在这样的疑惑中拉开帷幕。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杨红旗在雨天救了一位被强暴的女大学生。自始至终,杨红旗的木讷令他羞赧出口,但他却每天对接待他的记者古国歌纠缠不休。他执著而单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古国歌在报纸上登一篇报道表扬一下他的好人好事。如果说这件是否表扬的事是贯穿全剧的主线,那么古国歌就是游走在道德与真相边缘的另一条平行线。两条平行线构成的这个平面演绎了无数表扬背后的真相。
古记者根据杨红旗提供的线索,对他所描述的大学生欧阳花进行了核实。欧阳花对此事予以否认。古记者对杨红旗的话表示怀疑,于是两个人到警察局再次核对,杨红旗再一次被告知出事地点粉巷从来没有出现任何违规事件。一种虚伪假善的嘴脸跃然眼前,警察的一心评优,抹掉黑点,遍插红旗的趋利形象不言自知。影片中对警察这一类人的暗喻人人皆可明察秋毫。然而,杨红旗绝不放弃这份表扬,古国歌被杨红旗的执着有些感动了。他向主编请示,亲自到杨红旗的村子拜访他的父亲杨胜利。
村干部携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古国歌。觥筹交错间的恭维,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让我们不得不将视线拉至四十年前,把记者当神一样敬拜是民风淳朴还是官场作秀,试问21世纪的中国农村,会出现一呼百应的记者吗?一群官场逢迎谄媚、蝇营狗苟的丑恶形象赫然毕现。古国歌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走进一件破败的土坯房,映入眼帘的是满墙壁的奖状,见到了垂暮之年的杨胜利。杨胜利拿出一张文革时期刊载他当选劳模的照片,这张报纸就是古国歌所在的报社《明日晚报》。此刻,谁可能都会为眼前这位毕生为人民服务的劳模感动。到这里,影片买下一个巨大的伏笔。
杨红旗兴冲冲的赶到古国歌的办公室,古国歌对他的人品开始质疑。杨红旗终于端出了问题的答案,他父亲因患癌症时日不多,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临死之前看到儿子得一次表扬。杨红旗单纯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做的好事大白于天下。古国歌找来杨红旗同欧阳花当面对质,欧阳花再一次坚决否定事实。
故事在杨红旗被欧阳花在长长窄窄的巷道里追赶中继续展开。近十分钟的时间,影片没有出现一句台词,可见导演在此的用意。这段长长的追赶像是一个埋藏远方的宝藏,有深奥的编码却没有解码。此后的杨红旗没有再纠缠古国歌,而欧阳花却制造了一个个假象博得了古国歌的同情怜悯。令人费解的是,一直竭尽全力将自己与杨红旗划清界限的欧阳花多次找机会与古国歌接近,她谎称避雨深夜造访古的公寓,多次楚楚可怜的指控杨红旗的骚扰,清贫的大学生怎么会有昂贵的香水。问题不得而知,影片的悬疑点转至欧阳花的身上。此时,杨红旗的父亲突然去世,一个苦苦寻找的表扬真相似乎已经没有了追究的必要了。
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急流暗涌,一位收押犯人交代了一起强奸未遂案,这起案件恰是样红旗苦苦寻证的事件,事实浮现。欧阳花无法忍受不耻之事的曝光,咬牙切齿地说:一个凶手是真正的凶手,另一个凶手就是古国歌。古国歌道德良心的底线已经被刺破。他一直徘徊于遵照事实真相和保护女孩隐私之间,苦苦挣扎。一边是得不到表扬就违背父亲遗愿的孝顺儿子,一边是有这美好前途却因一个污点可能留下终身阴影的大学生。表扬了杨红旗就会致使女孩的尊严从此丧失,将这件事不公诸于众又会使一代劳模的最后希望粉碎。长时间的纠结,道德、尊严、遗愿、诚实、虚伪纠缠相交,让古国歌这个平凡的记者深陷其中,无法释怀。
影片的高潮最终推向一个高潮,杨红旗的大幅照片和报道见报。这里有几处画面耐人寻味,铺天盖地的报纸如潮水般涌向街头人群,报纸又被当成垃圾塞进垃圾桶,被行人踩在脚下。有些镜头似曾相识,杨红旗第一次到编辑部请求古国歌给予表扬,之后的几天他坐在地下通道的出口处摊开报纸,不想穿梭的行人无视报纸的存在随意踩踏。这简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开于始结于末。经过千方百计得到的表扬报道最终不过是群众眼里的一棵草,一片表扬报道对普通大众没有什么关系,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忙碌的生活。路过,就忘记了。
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一段若有似无的对话讲人性的底牌推至顶点。古国歌找到杨红旗,此刻的杨红旗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气,他积蓄已久的哀怨和阴霾已经彻底爆发,影片所呈现给我们的致使火山爆发后的静谧和人性的空虚。于是,当我们看到古国歌最终辞职,和女朋友分手,漂流到北京。一个表扬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发生了。杨红旗推着轮椅上的杨胜利出现在古国哥面前,一笑而过。杨红旗的一条短信让人真正为这场纠缠的表扬筋疲力尽,“我爸的生命出现了奇迹,做了好事就应该受到表扬。”至此,我们不难想象杨红旗口气的理所应当就跟他从救命恩人变成强奸犯一样的理直气壮,和他父亲合演的这出戏骗得最终的表扬一样的面色不改。
杨红旗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才会对不该有的表扬穷追不舍并不惜代价。而杨胜利的要求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一生荣耀尽头的最后虚荣心。杨胜利是这场文革时期特定环境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他极尽一切,全部奉献给社会、他人,自己只欣喜于得来的一张张奖状。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蛰伏一生早已扭曲变质,这种思想病变成为荣耀不顾一切地付出。浮夸风、假大空俨然是文革时期弥漫整个社会的不良习气,杨胜利将这种陋习完全沿袭,荼害儿子,更伤及他人。影片深层次地抨击了文革的不正之风遗留危害现代人。
杨红旗则是文革陋习和现代社会商业炒作的一件牺牲品。他盲目没有主见,他把父亲的吩咐当成自己的愿望,为了完成目的抛开道德底线、良知。然而他亦是残缺脆弱的一个人。他在一个女孩惊惶万分、完全崩溃的情况下出现了,女孩的痛哭唤起了他内心柔软的部分,同时击醒的还有他藏至心底的恶毒邪念。因为有了不良的意念,他惶恐、胆怯,他面对女孩时惴惴不安,他又无法反抗父亲的遗愿。杨红旗在一张老实、木讷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矛盾、压抑、虚伪的心,终有一天,这颗心将面具撕扯掉,催亏了本不该坍塌的纯洁,摆脱不了恶,也最终陷入其中遭至道德的永久谴责。
古国歌是这场大的、炒作游戏里夹在缝隙中生存的人。他所遭遇的这件事是某个阶段的一个典型,在当今社会算是一个特例。而作为当今群众的喉舌,媒介承担的真相与道德的双层人物岂止这一类事件。记者常常苦苦游离于责任与良知的边缘,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现代记者,尤其是一个好记者来说,巨大的压力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抉择。古国歌选择离开未必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无法左右一件事的发生与消亡,不如全身而退。
主编是受文革的“恩惠”而平步青云的传媒人,他看到当年自己成名时的新闻报道,惯于世故的平淡。他与村长的“合演”的那出墓地掩埋报纸的戏,又有谁能肯定他是的确一个知恩图报、仁义厚德的传媒人呢?单就他不顾女孩的名誉尊严放手炒作杨红旗这一事件,我们不难推测一个于文革期间成名并且一生成功的报业人,未必是一个为群众说话,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刚正不阿的报界领军人物。这又是一个被文革荼害,只追求名利虚荣的腐化之人而已。
村长是对上恭恭敬敬,对下唯唯诺诺,趋利避害的官场小人的典型。村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处是桌边吃饭的做作,一处是杨胜利灵堂的莫名一笑旋即闭口哀思。这一变化与他所接触的人联系思考一下,就会得出,村长其实知道最大真相。他知道主编文革期间的假报道,也知道杨家父子的这出苦肉计,他是这群戴着面具演戏的人中最会化装的人,满肚子的官场腐败、油腔滑调在人物事件波澜不惊时陡然毕现。
欧阳花则是重视自我保护的一个现代青年。从开始到结尾欧阳花始终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她的假受害演变到真受害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欧阳花否认事实,博取同情的行为并非是表扬事件的恰当态度,她内心过度的自我保护和防卫是表扬事件高潮的助推器。如此事件发生在现代社会,受害人站出来作证还是隐瞒保护自身,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表扬背后的真相有太多人性的混沌污浊、自私自利,也有太多无法触碰的道德底线。识别真相,才能拂去表面的一层灰尘,但愿事实中有为他人考虑的因素,否则事实扭曲变质是最终结果。
2009 11
——表扬背后的真相有太多人性的混沌污浊、自私自利,也有太多无法触碰的道德底线。
影片《求求你表扬》一开始,就是杨红旗的一个镜头特写。杨红旗憨厚肥胖的脸,单调黯淡的眼神掩饰不了内心的焦灼不安,唯唯诺诺的讲述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他说:只要你表扬我,有一个人会得到幸福。幸福是什么?什么人会得到幸福?为什么一个表扬会让一个人得到幸福?整个影片在这样的疑惑中拉开帷幕。
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杨红旗在雨天救了一位被强暴的女大学生。自始至终,杨红旗的木讷令他羞赧出口,但他却每天对接待他的记者古国歌纠缠不休。他执著而单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古国歌在报纸上登一篇报道表扬一下他的好人好事。如果说这件是否表扬的事是贯穿全剧的主线,那么古国歌就是游走在道德与真相边缘的另一条平行线。两条平行线构成的这个平面演绎了无数表扬背后的真相。
古记者根据杨红旗提供的线索,对他所描述的大学生欧阳花进行了核实。欧阳花对此事予以否认。古记者对杨红旗的话表示怀疑,于是两个人到警察局再次核对,杨红旗再一次被告知出事地点粉巷从来没有出现任何违规事件。一种虚伪假善的嘴脸跃然眼前,警察的一心评优,抹掉黑点,遍插红旗的趋利形象不言自知。影片中对警察这一类人的暗喻人人皆可明察秋毫。然而,杨红旗绝不放弃这份表扬,古国歌被杨红旗的执着有些感动了。他向主编请示,亲自到杨红旗的村子拜访他的父亲杨胜利。
村干部携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古国歌。觥筹交错间的恭维,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让我们不得不将视线拉至四十年前,把记者当神一样敬拜是民风淳朴还是官场作秀,试问21世纪的中国农村,会出现一呼百应的记者吗?一群官场逢迎谄媚、蝇营狗苟的丑恶形象赫然毕现。古国歌深知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走进一件破败的土坯房,映入眼帘的是满墙壁的奖状,见到了垂暮之年的杨胜利。杨胜利拿出一张文革时期刊载他当选劳模的照片,这张报纸就是古国歌所在的报社《明日晚报》。此刻,谁可能都会为眼前这位毕生为人民服务的劳模感动。到这里,影片买下一个巨大的伏笔。
杨红旗兴冲冲的赶到古国歌的办公室,古国歌对他的人品开始质疑。杨红旗终于端出了问题的答案,他父亲因患癌症时日不多,唯一的愿望就是在临死之前看到儿子得一次表扬。杨红旗单纯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做的好事大白于天下。古国歌找来杨红旗同欧阳花当面对质,欧阳花再一次坚决否定事实。
故事在杨红旗被欧阳花在长长窄窄的巷道里追赶中继续展开。近十分钟的时间,影片没有出现一句台词,可见导演在此的用意。这段长长的追赶像是一个埋藏远方的宝藏,有深奥的编码却没有解码。此后的杨红旗没有再纠缠古国歌,而欧阳花却制造了一个个假象博得了古国歌的同情怜悯。令人费解的是,一直竭尽全力将自己与杨红旗划清界限的欧阳花多次找机会与古国歌接近,她谎称避雨深夜造访古的公寓,多次楚楚可怜的指控杨红旗的骚扰,清贫的大学生怎么会有昂贵的香水。问题不得而知,影片的悬疑点转至欧阳花的身上。此时,杨红旗的父亲突然去世,一个苦苦寻找的表扬真相似乎已经没有了追究的必要了。
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急流暗涌,一位收押犯人交代了一起强奸未遂案,这起案件恰是样红旗苦苦寻证的事件,事实浮现。欧阳花无法忍受不耻之事的曝光,咬牙切齿地说:一个凶手是真正的凶手,另一个凶手就是古国歌。古国歌道德良心的底线已经被刺破。他一直徘徊于遵照事实真相和保护女孩隐私之间,苦苦挣扎。一边是得不到表扬就违背父亲遗愿的孝顺儿子,一边是有这美好前途却因一个污点可能留下终身阴影的大学生。表扬了杨红旗就会致使女孩的尊严从此丧失,将这件事不公诸于众又会使一代劳模的最后希望粉碎。长时间的纠结,道德、尊严、遗愿、诚实、虚伪纠缠相交,让古国歌这个平凡的记者深陷其中,无法释怀。
影片的高潮最终推向一个高潮,杨红旗的大幅照片和报道见报。这里有几处画面耐人寻味,铺天盖地的报纸如潮水般涌向街头人群,报纸又被当成垃圾塞进垃圾桶,被行人踩在脚下。有些镜头似曾相识,杨红旗第一次到编辑部请求古国歌给予表扬,之后的几天他坐在地下通道的出口处摊开报纸,不想穿梭的行人无视报纸的存在随意踩踏。这简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开于始结于末。经过千方百计得到的表扬报道最终不过是群众眼里的一棵草,一片表扬报道对普通大众没有什么关系,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忙碌的生活。路过,就忘记了。
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一段若有似无的对话讲人性的底牌推至顶点。古国歌找到杨红旗,此刻的杨红旗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气,他积蓄已久的哀怨和阴霾已经彻底爆发,影片所呈现给我们的致使火山爆发后的静谧和人性的空虚。于是,当我们看到古国歌最终辞职,和女朋友分手,漂流到北京。一个表扬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发生了。杨红旗推着轮椅上的杨胜利出现在古国哥面前,一笑而过。杨红旗的一条短信让人真正为这场纠缠的表扬筋疲力尽,“我爸的生命出现了奇迹,做了好事就应该受到表扬。”至此,我们不难想象杨红旗口气的理所应当就跟他从救命恩人变成强奸犯一样的理直气壮,和他父亲合演的这出戏骗得最终的表扬一样的面色不改。
杨红旗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才会对不该有的表扬穷追不舍并不惜代价。而杨胜利的要求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一生荣耀尽头的最后虚荣心。杨胜利是这场文革时期特定环境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他极尽一切,全部奉献给社会、他人,自己只欣喜于得来的一张张奖状。纯粹的利他主义思想蛰伏一生早已扭曲变质,这种思想病变成为荣耀不顾一切地付出。浮夸风、假大空俨然是文革时期弥漫整个社会的不良习气,杨胜利将这种陋习完全沿袭,荼害儿子,更伤及他人。影片深层次地抨击了文革的不正之风遗留危害现代人。
杨红旗则是文革陋习和现代社会商业炒作的一件牺牲品。他盲目没有主见,他把父亲的吩咐当成自己的愿望,为了完成目的抛开道德底线、良知。然而他亦是残缺脆弱的一个人。他在一个女孩惊惶万分、完全崩溃的情况下出现了,女孩的痛哭唤起了他内心柔软的部分,同时击醒的还有他藏至心底的恶毒邪念。因为有了不良的意念,他惶恐、胆怯,他面对女孩时惴惴不安,他又无法反抗父亲的遗愿。杨红旗在一张老实、木讷的外表下,隐藏了一颗矛盾、压抑、虚伪的心,终有一天,这颗心将面具撕扯掉,催亏了本不该坍塌的纯洁,摆脱不了恶,也最终陷入其中遭至道德的永久谴责。
古国歌是这场大的、炒作游戏里夹在缝隙中生存的人。他所遭遇的这件事是某个阶段的一个典型,在当今社会算是一个特例。而作为当今群众的喉舌,媒介承担的真相与道德的双层人物岂止这一类事件。记者常常苦苦游离于责任与良知的边缘,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现代记者,尤其是一个好记者来说,巨大的压力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抉择。古国歌选择离开未必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无法左右一件事的发生与消亡,不如全身而退。
主编是受文革的“恩惠”而平步青云的传媒人,他看到当年自己成名时的新闻报道,惯于世故的平淡。他与村长的“合演”的那出墓地掩埋报纸的戏,又有谁能肯定他是的确一个知恩图报、仁义厚德的传媒人呢?单就他不顾女孩的名誉尊严放手炒作杨红旗这一事件,我们不难推测一个于文革期间成名并且一生成功的报业人,未必是一个为群众说话,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刚正不阿的报界领军人物。这又是一个被文革荼害,只追求名利虚荣的腐化之人而已。
村长是对上恭恭敬敬,对下唯唯诺诺,趋利避害的官场小人的典型。村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处是桌边吃饭的做作,一处是杨胜利灵堂的莫名一笑旋即闭口哀思。这一变化与他所接触的人联系思考一下,就会得出,村长其实知道最大真相。他知道主编文革期间的假报道,也知道杨家父子的这出苦肉计,他是这群戴着面具演戏的人中最会化装的人,满肚子的官场腐败、油腔滑调在人物事件波澜不惊时陡然毕现。
欧阳花则是重视自我保护的一个现代青年。从开始到结尾欧阳花始终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她的假受害演变到真受害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欧阳花否认事实,博取同情的行为并非是表扬事件的恰当态度,她内心过度的自我保护和防卫是表扬事件高潮的助推器。如此事件发生在现代社会,受害人站出来作证还是隐瞒保护自身,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表扬背后的真相有太多人性的混沌污浊、自私自利,也有太多无法触碰的道德底线。识别真相,才能拂去表面的一层灰尘,但愿事实中有为他人考虑的因素,否则事实扭曲变质是最终结果。
2009 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