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课内课外的积累
作文的好坏与学生平时的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他就像语文的基础知识一样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的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提出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等内容,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的同时,学到一些最简单的习作方法,在积累好词佳句的时候就为自己的习作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后,让学生积累、背诵就为写熟知的景物打下了基础。
2.写日记加强学生的积累
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也是练笔的嘴佳途径。由于写日记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总之学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在纸上随便的挥洒出来,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就能够写出最真实的事情,表达出最真切的情感。比如:学生在参加一次活动,一次大扫除, 一场电影,甚至是学生在路上的一点见闻都让学生把他记录下来。他们就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表达出最真切的心里话。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山区的学生很多方面都很欠缺,当然写作文就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学过的课文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及时加以引导。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后,就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论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都可以用几句话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时学生就踊跃发言,都是真情流露。其中有一个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有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打工的前一个晚上,我总是跟在妈妈的身边,围着她转,她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她睡觉我就陪伴在她的身边,而且还紧紧的抱住她,生怕她离去。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结果发现我妈妈已经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有梳,散着发就在后门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头也不回就上了车,消失在我模糊的视线里,到了晚上,我觉得房间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香味。)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的感人啊,消失就流露出真情,说的是真话。
三、注重习作的评改
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够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够千篇一律,也不能够一棒子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基础好的给他提高的要求,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都应该给予表扬,注重他们习作的兴趣的培养,让他们有成就感,愿意去写作。这样一来,后进生就会看到希望,得到鼓励,就有兴趣去多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靠老师的精心辅导,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进取,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迪,总结经验,才能于學生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寇广泽,男,汉,学历:大专,职称:小一,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二小,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