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的苗族总人口约10万人。当地苗族的服饰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美轮美奂,绣缀在服饰上的蜡染、挑花、刺绣等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脉络,因此隆林苗族女性服饰又被有关专家学者称为“穿在女人身上的苗族历史”。近年来,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苗族的各种民间文化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不断被挖掘整理,从幕后走到台前,为世人所知晓,从而使隆林“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名片内涵更加丰富。但是,由于开发利用和申报工作跟不上,还有一些歌舞及一些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由于其历史、现实等各种原因,一直很少为外界知晓。苗族“谷嘞瓜疆”就是其中之一。
“谷嘞瓜疆”乐器的称谓是纯苗语称谓。实际上它是全国各地少数民族都比较喜欢的振簧乐器——口弦琴的家族成员之一。在演奏技巧和制作上和其他民族的口弦琴大同小异,但其所表现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具有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内涵也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口弦琴。隆林苗族的“谷嘞瓜疆”乐器有竹制和黄铜片制作两种,不论是竹制还是铜制,它都是同一种类气鸣振簧乐器。竹制的苗语称“kwj liem”(汉语谐音“谷嘞”);铜质制作的苗语称“kav ncaa”(汉语谐音“瓜疆”),两者合称“kwj liem kav ncaa”(即“谷嘞瓜疆”)。
铜质“谷嘞瓜疆”外形精美别致,单从表面看,俨然一把带剑柄的“微型宝剑”。剑柄即手柄,长约4厘米,宽约0.4厘米;剑面长约10厘米,厚0.2厘米;剑身前宽后窄,长约6厘米,顶部最宽处约1厘米并向上微翘成10°仰角,剑面根部宽约0.7厘米,在剑横截面上开一个3厘米细长的三角开口,使开口中间成舌状物,即为该乐器的振动簧体。簧体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一般不超过八度。“谷嘞瓜疆”多以独奏为主,选调比较自由。少量演奏技巧高超者可以两个人合奏,属于后生派系,要求用固定格调演奏。
竹制“谷嘞瓜疆”外形和铜质的差不多,一般采用质地坚硬的楠竹片削制而成。制作时,用锋利的刀子将竹片刳薄成宝剑形状,同样在剑面中间刻画细长三角形边线雕刻出簧舌,然后把弦的片头削尖成剑尖,片尾截齐做弦柄。竹制“谷嘞瓜疆”的簧舌头部大而薄,中部窄而厚,舌的两侧削成斜面,与竹片的头部相连。弹拨片头时,利用竹片的弹性,可以使簧舌自由往复地振动发音。如果把几个竹片用绳子穿接起来,就制成多片“谷嘞瓜疆”。多片“谷嘞瓜疆”大多由2—5片音高不同的簧片组成,竹片的音高取决于簧舌的长短、宽窄和薄厚。但竹制多片“谷嘞瓜疆”目前在隆林已经很少有人能演奏了。竹制“谷嘞瓜疆”声音柔美但容易折断,因此也很少有人制作,现今多以铜质为主流传。
制作竹制“谷嘞瓜疆”,只需楠竹片若干,刮刀一把,锉刀一把,小剪刀一把,尖刻刀一把即可,工艺也不复杂。但制作铜质“谷嘞瓜疆”工艺就讲究多了。首先将纯黄铜放在火炭炉中加热至700—800℃变成深红色时取出,用小铁锤将黄铜击打锤碾成薄片。在制作过程中火候掌控的好坏是决定“谷嘞瓜疆”音质的关键,温度太高或接近熔点,容易造成簧片过软,烧制出来的铜片发声不好;火候不足,制作出来的簧片太硬,不仅容易折断,还不能发声。经过锤碾的铜片要有弹性,弯曲成弧状后回弹回位良好,并发出“呼呼”的扇音。铜片碾好后,再用凿子或小尖刀将其切割成宝剑状,从距离顶端1厘米的地方平均分为3段,在分割点划出两条斜线相交于“剑身”底部0.5厘米的地方,用小刀顺着划线处切开,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可以自由活动的振动簧片,这是“谷嘞瓜疆”的主要发音部分。“谷嘞瓜疆”低沉、浑厚、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靠这小小簧片的振动发出的。
聪慧的苗家人不但能制作它,还能通过精致的手工雕刻为这把“谷嘞瓜疆”配上俊俏的“外衣”,这就是“谷嘞瓜疆”的鞘。
“谷嘞瓜疆”鞘通常用细直的肉质较厚的小针竹筒制作而成,以能完全装进整把“谷嘞瓜疆”乐器为宜,整只鞘大约长10厘米,内管直径约2厘米,在鞘的表面用小锉刀雕刻苗族文化中具有辟邪寓意的八角花、棱边花、迷宫圈、蝴蝶纽等各种图形;鞘的底部直接用竹节交汇封节处为截面修成箭头状,再在截面上钻出一个小孔,用一根五彩线系住“谷嘞瓜疆”柄孔,再引线穿过鞘孔,将“谷嘞瓜疆”置于鞘内保存,需要演奏时,只要解开彩线,将鞘口朝下輕轻一抖,“谷嘞瓜疆”随即滑落手掌心。而延伸出鞘孔的另一头彩线又分出多绺线头,再分别串上一个镂空的青铜雕花十字形“藏针宝”和一只绣工精致的“香药囊”,其他多余线头分别串上一些精美珠子作为装饰。至此一把完整的“谷嘞瓜疆”才算完成。可以想象,在其制作过程中,倾注了苗家小伙、姑娘们多少绵绵的心思。
弹奏“谷嘞瓜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学会哈气发出声音,进而才学习演奏曲目。演奏时,由于“谷嘞瓜疆”的音域狭窄,音量微弱,一般艺人只能演奏极为简单的乐曲。演奏技巧比较高的艺人能采用“心、意、形、气、弹”多种相互结合的方式演奏难度较大的多音部乐曲,如果控制好节拍,并且学会一些祖传的固定曲目,如《画眉叫》《狐狸喑》《阿哥阿妹来相会》《半轮西下月》《七仙女》等,则可以合奏。合奏曲目难度大,不易学会,因此已濒临失传。近年来,随着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深入,不少苗族艺人通过扩声器将“谷嘞瓜疆”的音量放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片薄如蝉翼的簧片在艺人的精妙掌控下发出深沉、浑厚、优美的旋律;旋律的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由现场场景决定:高兴欢快时,曲调高昂、节奏明快,如池中游鱼悠游自在;悲伤忧愁时,音调深沉,节奏缓慢,如秋风呜咽过坳,也似蓝天上南飞孤雁哀鸣般苍凉、落单小鸟呢喃般凄凄切切,如泣如诉;情绪激动时,又如山涧流水叮咚或林间群鸟啾啾掠过树梢;愤怒时,如寒风在低声怒吼或涓涓细流淌过石缝般柔美刚烈。其演奏内容由于受苗家人长期迁徙不定、缺乏文字记载的影响,多数没有固定的曲谱,演奏多为现场的即兴表演。无论是在人群喧闹、气氛热烈的喜乐场合,还是柔肠寸断、心如刀割的悲伤场面,演奏者都能根据现场的氛围不同,演奏出各种与现场气氛相协调的曲调。
“谷嘞瓜疆”在隆林流传着很多传说……
据居住在德峨镇保上村长冲屯的“谷嘞瓜疆”演奏艺人杨芋奶、杨芋济介绍: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在苗山深处有一男一女两个孤儿,男的叫努银,女的叫妹古。在他们小时候,各自的父母便相继因病过世。为了生存,努银和妹古被迫卖身到当地大土司家当长工。在土司家当长工的岁月里,他们和其他长工受尽了折磨,除了没日没夜地为土司干苦力活外,还经常遭受土司及其爪牙的毒打。更為可恶的是,土司为了达到长期奴役、榨取长工血汗的目的,严禁长工之间说话。如果发现有说话的长工,就被认为是图谋不轨或者说土司坏话而遭到毒打。年幼的妹古天生聪慧,有一副好嗓子,土司的恶毒挡不住苗山这只“百灵”的歌声。每当她帮土司家放羊到远远的山上,她都忍不住和山间的画眉、杜鹃鸟学唱歌,高兴时还欢快地跳起舞来,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忧伤。她的歌声随风飘荡在山间,传到了在对面山上砍柴的努银耳畔,美妙的歌声令努银听得心潮澎湃。久而久之,努银对妹古心生爱恋之情,但苦于无法用语言对妹古表白。
有一天,妹古放的羊不明不白地死在山上,她观察发现,山羊吃了一种叫作“一支蒿”的剧毒草药才中毒死的。回到土司家,凭妹古怎么解释土司都不听,将她打得死去活来,然后把她丢进潮湿的牛圈里关起来。努银看妹古受苦受难,他恨透了土司,但苦于自己势孤力单,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做的是每次路过关妹古的牛棚时,悄悄丢些食物给妹古充饥。妹古很感激努银,却无法用言语表示感谢。有一天,努银实在闷得慌,就顺手扯了屋角一节带穗槽的玉米秆摆弄起来,无意间,他把玉米秆穗槽中富有弹性的秆皮剥成簧片,又将秆槽背面划开一个口子做气孔,用嘴对着气孔哈气,一口气哈出去,玉米秆的簧片振动并发出悦耳的声音来。聪明的努银略加思索,再一次哈气时发出“谷嘞谷嘞瓜疆瓜疆”的声音,努银通过调节气息能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这种细细的和音说出来。努银高兴极了,就悄悄地敲了敲篱笆墙,暗示隔壁的妹古,用这把“谷嘞瓜疆”向妹古倾诉思念和爱恋之情,也为妹古解忧消愁。而妹古也是机灵之人,一下子听懂了努银的心声,很快也学会了演奏。每当夜幕降临,他们通过口弦传递信息,把各自心中对土司的不满和仇恨都发泄了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教会了其他长工用玉米秆“谷嘞瓜疆”进行暗语交流,并用这种独特的语言音乐,密谋制定了一个除掉土司及其家丁后逃走的计划。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土司一直被蒙在鼓里。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土司一家及其家丁都放松了警惕,命令努银和几个长工给他们做年夜饭。妹古觉得这是除掉土司的好时机,她上山采来剧毒草药“一支蒿”交给努银,让努银等人添加到饭菜里,并用“谷嘞瓜疆”把秘密告知各个长工,避免大家误食中毒。当晚土司及其家丁吃了年夜饭后全部中毒毙命,努银带着妹古和所有长工逃离了土司家,来到深山老林,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再后来,他们用青铜和楠竹制作了新的“谷嘞瓜疆”。从此“谷嘞瓜疆”这种乐器就被苗家儿女奉为“爱情信使”和传递情报、传递信息的神秘物品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隆林的苗家儿女无论衣食住行还是生存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苗族群众手中“谷嘞瓜疆”乐器的功用和演奏内容也较从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成为苗家儿女传情达意、娱乐生活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据猪场乡那绍村老寨屯90岁的苗族老人古美济讲:四五十年前,当地要求所有年轻人必须懂得做“谷嘞瓜疆”,而且要会弹奏使用,因为能不能制作一个上等的“谷嘞瓜疆”和吹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旋律,是大多苗族女青年评判苗族男青年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皎洁的月光下,是苗家男女青年“晒月亮”(谈情说爱)的好时光。一般男孩喜欢上哪位女孩,男孩就会带上竹箫、芦笙等乐器,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这把“谷嘞瓜疆”。芦笙和竹箫音量较大,在村外他们可以尽情地吹着芦笙、弹着月琴,翩翩起舞,不会影响村中老人休息。但如果小伙子要到姑娘家的房前屋后追求姑娘时,吹奏高分贝乐器就会被视为对老人不敬。“谷嘞瓜疆”这种声音低沉微弱又美妙动听的乐器就成为小伙子在房前屋后追求姑娘以及向姑娘倾诉心里话的首选乐器。如果小伙子吹奏出的旋律优美动听、打动了姑娘的芳心,姑娘就会悄悄走出家门,与小伙子约会,同时合着小伙子的曲调对吹起来,一直到天明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最后,如果双方真正情投意合,小伙子和姑娘就会将自己心爱的口弦当作信物赠送给对方,以示二人即将发展成为人生伴侣。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看到了。作为苗族“爱情信使”的“谷嘞瓜疆”也逐步从青年男女的婚恋中淡出。但是,“谷嘞瓜疆”曾经带给苗家儿女的快乐与幸福已深深烙在心中,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敖德金,苗族,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广西隆林苗族跳坡节市级非遗传承人,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隆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各种报刊上发表非遗和民俗研究文章130余篇,多次率队参加广西、云南、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展演,并获得30多个奖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