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徐先生的咖啡树进入了旺产期,靠手工操作已经落后于形势,于是,徐先生就筹措建造加工厂,一番走上落下,呼云唤雨,工厂终于峻工了。
一天,徐兄登上屋顶,看见一轮红日升起,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一副对联脱口而出:
长期思虑日渐开,
多年勤功必有成。
徐兄告诉我说,荣誉也是压力,他上大学朝圣,也下乡拜师,就是花几百元请人翻释一篇论文也值得,他加工的咖啡,从传统中走出,又有创新别具一格。他说,咖啡籽含有多种化学成份,有咖啡因,也含脂眆,有氯原酸,也含胡芦巴碱,有糖分,也含芳香化合物。他炒咖啡籽一反常规,不加牛油。他还说,咖啡籽本身就含有脂眆,再加牛油实属多余。
我们边喝茶边谈,徐兄说,在炒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掌握好温度和时间,要让它们在隐伏中突现出来,又不让其变化消失。在隐,现,消三个过程中,要紧抓现字作文章,这就是说,要在影响咖啡品质的两因子的坐标上,寻找出诸成份认同的最佳点。他还告诉我们,吃什么喝什么,都与生命相关,这话匣子一开,他说到到牛满江,童弟周的生命学上去了,我心里不禁一惊,他的知识是如此广博。
在谈话的同时,我仔细观察经炒涪的咖啡籽,它油亮亮地呈现出一种特有的金黄色,与传统的竭黑色大为不同,一撞,马上就碎了,拿来一闻,是一种自然的清纯的香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