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开始种茶,二十世纪末因茶更名,甘洛县新茶乡,一个生产优质绿色有机茶得天独厚的地方。从最初的自采自用到后来的经济商品,从几度荒废到复兴开发,新茶乡的茶叶产业终于走出困境、破茧成蝶,成为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主导产业、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
谷雨前一天,记者走进新茶乡普卡洛村的百亩茶园,种茶制茶的示范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阿木子举讲述了新茶乡茶叶产业的前世今生。
特殊环境成就特殊品质
新茶,原名新建,1952年建制设乡,1981年更名为新茶公社,1984年改名为新茶乡,距离县城26公里,省道S217(甘洛——石棉)穿境而过。全乡辖8个行政村,茶业种植区主要在普卡洛村和大林村(同样适合种植茶叶的还有新场村和安吕洛村),涉茶农户382户1432人(其中:贫困建卡户150户629人)。茶业产区水源洁净、土地肥沃,小气候特征明显,海拔在1650-2000米之间,为全国同纬度最高茶园之一,距离S217仅4公里。该地区远离污染源,茶树病虫害少,所产茶叶品质优,有香醇回甘、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高、耐冲泡等特点,深受省内外“行家”的青睐。
山外来客带来山外品种
“新茶乡的茶,最早是从乐山犍为搬到普卡洛村的罗开顺先辈带进来的,距今大约有180年的历史了。”阿木子举告诉记者,在普卡洛村落户后,罗开顺的先辈就在自家周围开荒种植了200来株“老川茶”自采自用,这在那个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年代,村里人曾一度认为搬来的是一家疯子,饭都吃不饱还喝这个树叶水“刮油”。殊不知,它可是巴蜀地区(茶树起源地)的原生品种、中国茶文化的活标本。
政府经营打造政府品牌
1972年,时任甘洛县委书记的李金玉到新建乡调研,喝了“老川茶”之后,给了很高的评价。随即在县委扩大会议上研究决定在全县发展茶产业。经过试验,唯有新茶乡适宜。“当时大林村种了120亩,普卡洛村100亩,还建了加工房。”阿木子举说,县政府还派驻了工作队,由政府经营,那个时候加工出来的茶经县外贸公司销售,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自主发展荒废自主茶园
随着土地分到户、驻村生产队的撤离,普卡洛和大林两个村的茶园失去了依靠,承包户无管理经验、制茶技术和销售渠道,茶园面临荒废。1995年至2014年,相继有私人承包经营,并得到政府项目支持,规模扩大到了近2000亩。但是受外出务工潮带来的劳动力缺失、技术掌控上的缺陷等因素影响,茶园入不敷出。作为承包人之一的阿木子举担任村支书后,更是没有时间打理茶园,便任其自生自灭。
新的时代迎来新的机遇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新茶乡茶叶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乡党委政府经过充分的分析研判,決定废业复兴、重塑品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茶农学习种茶和制茶技术。年底,普卡洛村沃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纳入农户62户, “政府引导、茶农自主”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引进雅安市赋雅轩茶业有限公司接收普卡洛茶园管理,并派驻三名技术人员以点带面培训茶农。同时,公司还负责收购农户的鲜叶茶进行加工销售。
“第一次来看到这么好的茶园就快荒废了,心里很着急啊!感觉这是一种浪费。我们进来就是要把茶农的信心找回来,把这几块茶园抢救回来、保护起来,赚不赚钱的无所谓。”赋雅轩公司总经理刘全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第四代传承人,“如果茶业只是为了赚钱,那人生将失去意义和价值。”是他的座右铭。
快速起航赢得快速效益
考虑到规模发展的局限性,新茶乡茶业拟走高端发展路线,在生态有机上做文章,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破困境、突重围,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新局面。2018年4月9日,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由县农办、乡党委政府和赋雅轩茶业公司联合举办的甘洛县新茶乡首届茶文化活动在普卡洛村举行,活动内容包括现场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茶技表演和茶品展销。现场制作的全手工茶——甘露,价位分别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展销效果比较可观。
“好多茶民通过网络平台看到了这次茶文化活动后直接打电话来订购,现在首批成品茶快卖完了。”赋雅轩新茶基地负责人魏天虎说,举办这次活动主要是让茶农看到茶产业发展的前景,主动参与进来共同发展。
“通过公司的科学管理,今年的茶比往年多了一倍多,首批茶采摘我就挣了3000多元。”现年41岁的贫困户阿衣尔布说,老夫有病需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高一、一个初三,不可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补贴家用,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公司的照顾。
据介绍,赋雅轩公司雇用本地农民工采摘承包园里的茶以每斤40元的工价支付,以每斤80元的价格收购茶农自家茶园采摘的首批茶,这个价格比往年足足增加了一倍还多。接收茶园管理一年多来,赋雅轩已在茶园管理、扦插育苗试点、茶文化宣传、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20余万元,带动农户128户530人(其中贫困建卡户43户167人)。成功注册“清新新芽”、“嘉普乐”第一批商标。公司还将建500平方米加工生产基地。
长远规划必得长远发展
“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我乡将扩大种植规模,发展茶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新茶乡领导说,将通过示范区中的核心区普卡洛、大林建设3300亩茶业基地,辐射带动安吕洛和新场两个村发展1500亩。目前,脱贫攻坚通村硬化路已完成,住房建设将在年底全面完成,电力提能和灌溉设施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待茶园建成后,发展茶文化旅游项目,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体验基地。预计到2020年项目建成后,茶业将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茶农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
作者手记:任何产业的兴起,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掌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是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新荼乡的荼产业路就是个鲜活的例子。好在新荼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利用现有资源,废业复兴,走出困境,让茶农看到了曙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