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英子把自己的门市从西昌市四小对面军分区的仓库搬到了西昌市晏家巷。巷子深一点,但与顺城街也只有一步之遥。四楼一底,年租金13万!
“凉山阿英莫彝族精品服饰有限公司”的牌扁上右边写着“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追求现代时尚彝族服饰打造彝族服饰精品创意领衔时尚服饰”的字样。“彝族”、“时尚”、“服饰”、“精品”几个核心词汇可以说是英子服饰的定位了。
英子服饰的董事长叫沈晓英,彝族名叫沈比阿英莫,四川盐源人。人们都习惯亲切地叫她“英子”,叫她的服饰为“英子服饰”。
2016年9月,我们再一次走近英子和“英子服饰”。
用美丽征服广阔世界
英子出生在一个有9兄妹的彝族家庭,排行老六,母亲非常贤惠,父亲是个毕摩,她家是村里的万元户。英子说,虽说是万元户,但没有多少现钱的,是折合计算家里的四大牲畜评得的万元户。
像所有开明的彝族家庭,她的父母在她七岁时就把她送进了学校,可天有不测风云,8岁那年,意外发生了,英子莫名其妙地瘫痪在床,度过了一段寂寞的时光,陪伴她的就是一张张绣片和用来刺绣的一支支丝线、棉线。亲人外出劳动,她就在床上反复摆弄着她的那些线团。也许每个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的心中都端坐着一个绣娘,加上母亲的悉心教诲,英子彝绣的慧根得以强劲勃发。过了13岁,在家人不抱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英子又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近乎六年的“闭门修关”使她的彝绣技艺得到了质的飞跃。当青春的风暴一扫病魔的阴霾,当命运的困顿再也按捺不住一个少女人生往前冲的欲望,当英子从病前瘦小的女孩突然之间出落成一个俏丽的佳人时,人们惊呆了,都亲切地叫她花仙子。
从8岁到12岁,上帝给她关上一扇窗,但同时也给她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牅。前一扇被堵上的窗仿佛是对她的考验,而后一扇窗则成就了英子缤纷绚丽的人生,这反转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重新站起来的英子没有再回到学校,而是走向社会,近乎高尔基笔下的《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她是瞒着父母,来到乡政府,一口一声叔叔孃孃、舅舅伯伯地叫着,只求在乡政府伙食团打工,她不计条件不要工资,只求每周能够给她一条金河鱼。因为那时英子的父亲已卧病在床了,她想让父亲每周都有鱼汤渴。小小年纪,英子也演绎了“卧冰求鲤”的彝家版本。
有次乡政府的干部到英子家里专访,英子的父母才知道自己还一跛一瘸的女儿竟然在外打工。
18岁,到了人生最绚烂的花季。英子跟随同伴走出大山,来到西昌,先后在几个企业打工。那个时候,英子的腿还没有好彻底。在“一个老彝胞,一跛一瘸的,看她会啥子!”的质疑声中,英子阳光面对一切困难,因爱学习、爱动脑,质朴诚实,积极肯干,经常受到老板的表扬和奖励。
1998年,英子看着满街的时尚男女,想起母亲教会自己的彝族刺绣技艺,那些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精美的刺绣工艺立即在她的心中飞舞、鲜亮起来,她决定开辟自己的时尚之路——做彝族衣服来卖。要知道,那个时候,彝绣远没有今天蔚为壮观的局面和政府的支持,在彝绣领域,她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
青春是无敌的,美丽也是可以征服世界的。素面朝天的彝家姑娘,把自己设计、制作、绣出的新衣穿在身上,昂首走在西昌的大街广场,引起很大反响。有一位外国人看中了她的衣服,把英子设计制作好的10套衣服全买走了,这位外国人毫不犹豫给了她37000元人民币。英子说,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桶金”。她利用这笔资金,大胆办起了“西昌阿英嫫英子民族服饰店”,生意迅速走红。
2006年,英子成功注册了“阿英嫫”商标,使“英子”品牌芳名远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彝族手绣服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多个国家,她的企业员工也发展到189人,年产彝族手绣服饰3万件,为了带动更多的彝族同胞致富,为了做强做大自己的产业,沈晓英在2012看4月成立了“凉山阿英莫彝族精品服饰有限公司”,是“十二五”期间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2012年,“凉山阿英莫彝族精品服饰有限公司”实行公司联系农户的办法,职员发展到各家各户,盐源、西昌、昭觉、普格、喜德等县都建立了家庭小加工厂。当年收入580万元,利润92万元,税金20万元;到了2013年,实现660万元,利润105万元,税金32万元。
2013年4月,英子光荣地当选四川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了7月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用美丽征服饰世界!这仿佛就是魔法电影中灰姑娘的另一个版本,英子成了远近闻名的人。
用品质赢得高光时刻
设计、质量、品位誉为英子服饰的“三高”原则,这“三高”给英子带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丰厚的经济收入。
2007年7月,星光大道。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姑娘尔古阿呷一曲《翻过一座山》引来如潮的好评。歌手极具穿透力的声线和落落大方的气质加上美丽的彝族服饰,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享受。英子说,当年尔古阿呷参加中央电视台选秀大赛时穿的服装正是由自己设计的。
2009年11月,她应邀参加了“缤纷中国——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展”。她服饰的创意得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的高度赞赏,有几套衣服还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英子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个人贡献奖。
同年国庆60周年庆典“团结奋进”彩车游行上彝族代表眼丁莫色杂同学穿的服装也是她设计的。
2010年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期凉山彝族服饰时尚设计大赛上她设计的彝族服饰获得了亚军及最佳服饰配套奖。
2013年10月,沈晓英设计了彝族电影《支格阿鲁》剧组在西班牙、葡萄牙两个国家国际电影节上走红毯的盛装。
英子和英子服饰这样的高光时刻还有很多很多,最为传奇的是2012年11月8日,她完成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范冰冰的彝绣礼服,价值百万以上!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华红丝带基金名誉理事黄孟复将英子的彝绣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到访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高负责人西迪贝先生,西迪贝很高兴表示要把作品挂到他的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以表示对彝绣造血项目的支持。
伴随这些广泛的社会影响,英子服饰也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一对平针绣屏最少也得5000元以上,而勾边绣屏标价是3至5万;来自美国的一份48套彝族服饰订单,英子说,每套都不少于6000元;2012年两会期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水墨丹青绘大爱”主题活动上,英子的彝族手工刺绣《龙凤福寿图》被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出了12万元的高价!另外,英子还手握全州民族特色的校服订单60万至90万套!库存各种彝族服装及旅游产品上万套,几十个品种,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用爱心回报父老乡亲
英子既是个成功的企业家,又是个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她的职工大多是来自乡下的彝族妇女,目前有带班工人有10人,也就是说每个月他们都要在公司拿工资,每个带班的手下有5至20人不等,全公司加上英子自己目前的工人和技师人数是189人。英子告诉记者她每月的工资支出少则8万元,多则12万元,全年的工资支出怎么都有一百万元。
英子是教育扶贫的无名功臣,不仅对自己的亲人,对普通人她也广施爱心,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她用一针一线挣来的血汗钱前后资助过1700多人,有的用物,有的用钱,短则一两年,长则16年!这些受资助的学生既有孤儿,也有大中学生,既有个体,也有整所学校的。受资助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西昌荞地、盐源沃底乡等。英子说,办企业可以让少数人致富,但民族的根本希望在教育。她为农民工、下岗工人,为低收入的员工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些员工既有州内的,也有州外的;既有彝族,也有其他民族。她一视同仁,带领和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受到父老乡亲的称赞。中华红丝带基金会给予她如实的评价——“爱心艺术家”。鲜为人知的是,英子将第二届“水墨丹青绘大爱”主题活动上《龙凤福寿图》所拍得的12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中华红丝带基金会。
用技艺成就刺绣之尊
英子服饰有很多工种,且分工明晰,她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颇得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这些工种有裁剪、绣工、打工、盘扣工、织工、搓工、钉纽扣工,有盘绣、线绣、刺绣、剪花绣等,且每个工种都有高中低不同的等级,什么样的级别拿什么样的工资。英子服饰的精品服饰正是得益于对每个工序的严格管控和科学管理。
对“英子服饰”最专业最权威的评价可能是第二届“水墨丹青绘大爱”主题活动上,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对英子服饰《龙凤福寿图》所作的点评:绣法圆润娴熟,技艺精湛细致,作品惟妙惟肖,将龙的自强不息和凤的厚德载物与东海之福、南山之寿的吉祥寓意完美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刺绣之尊。
英子能够成就“刺绣之尊”这样的地位,产品走俏海内外,这与英子的勤于学习,善于创新不无关系,她是中华彝族企业家协会会员,凉山彝族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她到云南贵州考察,到凉山各地挖掘,始终不渝地坚持彝族五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意,坚持彝族文化风格,并融合了四川、云南、贵州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时尚理念。她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改良彝族传统服装,不断注入新的时尚元素,她拓宽视野,扩大服务范围,结合当前凉山旅游的发展,设计生产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投入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强化影响力,这都是她的取胜法定。
用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英子服饰重在创新创意、重在精品路线,但除了现代、前卫、时尚风格的精品服饰外,她的团队也生产传统服饰。英子说,她的这些技艺除了源自心灵的热爱和不断摸索学习外,还得益于母亲的传承和悉心教导。她知道她的根不能离开深厚的彝族文化和彝族刺绣的土壤里!
她的服装门市,无论是在四小对面,还是在新近入住的晏家巷门市,她都将一件白底黑线的一件精美服饰挂在显眼的位置。英子说,那是母亲留给自己的遗物,也是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精品。英子传统服饰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离开彝族文化这一根本。复杂的手工、珍贵的原料以及产品中凝结的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英子服饰制作,从火麻种植,到每个工序,英子服饰都严格遵循“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要求。
四川省文化厅郑晓辛厅长在2012年乐山召开的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生产性保护工作交流会议上强调,要在保护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在内容、题材、表现形式上创新,放大功能,充分发掘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继承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物质,与现代生活、现代人的审美相契合,英子似乎早就了悟此道。
壮大了的英子有她梦想,她想扩大经营规模,三年内将彝族刺绣职工发展到上千人,每年都培养出数十名绣娘,重点招聘年轻的彝族妇女残疾技术人员,解决她们的就业困难,建立彝族刺绣基地,扩大服务对象,设计研发各种演出服装等等,让英子服饰继续引领市场,领袖群伦。
英子服饰的出现和走俏,既是现代生活时尚与审美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艺术家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强烈信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