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黄海北岸是我家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燕 热度: 15709
文 庄 崖

  黄海北岸八百里,我家位居正当央。

  挺进东北登陆地,风转青山河水长。

  时令正是初春。一个人漫步在家乡的海边,远远地看到,朝霞正映照在海岸线上的一座雕像上,全身披满了五彩的霞光,是那般的庄严、美丽!这是一座凝眸远方、挥臂向前、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战士群像,伴随着阵阵海浪的声音,正吹响着战斗的号角。“莱阳兵发出黄龙,扬帆渡海赴辽东;南风相送千帆过,北海波涌万重峰;近闻波声余寂静,远望灯火似长虹;更深登上庄河地,解民倒悬再建功。”一位部队老首长的诗镌刻在雕像的基座上,也镌刻了那个峥嵘的岁月。1945年9月5日傍晚,一支百人组成的精干队伍,从山东烟台乘船轻进、渡海北上,经过一夜航行,突袭王家岛,登陆打拉腰,智取庄河城,在这里建立起辽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迎来山东军区44000名战士和干部跨海挺进东北。这一刻,历史的光亮照进庄河:“八路军挺进东北先遣登陆地。”

一架脚踏风琴

“五一”前夕,一个烟雨淅沥的早晨,庄河市文艺界的12名同志怀拥着一份初心,乘车北上辽沈战役纪念馆寻访那架来自庄河的“脚踏风琴”。一位朋友说“这春雨是对我们的洗礼”。高速路上,透过车窗,细雨中新绿的山川萌动着新一轮的生机,山下错落分布的农家红瓦屋舍俨然有几分诗情画意,这是多么幸福安宁的生活啊!眼前的这一切,愈发在心中响起了那架“脚踏风琴”奏出的旋律来,它让来自异域互不认识的两支队伍同声合唱,解除了误会,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和友谊;因为这样的旋律,东北大地拉开了一幕崭新的大剧,上演了一场场风起云涌的好戏。

  越过山川,跨过平原,我们束装轻步地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战史馆”内,灯光星雨一样散落下来,照亮了它的全身。它是那样安静,安静地站立在门口的第一个位置,这般熟悉而又陌生。平整的琴盖、竖直的线条,包容的风箱和四角突出的圆廓,还有那两个动感的踏板,无声地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它仿佛是一幅画,有些沧桑的容颜掩饰不住暖色的主调和飞扬的青春;它仿佛是一首诗,吟诵着黄海北岸的美丽风景和东北大地的希望;它更像一曲歌,飞舞的琴键正奏出最动人的旋律。我们簇拥在它的周围,俯下身去,风琴下方有这样几行文字:“1945年9月9日,山东八路军海上挺进东北先遣队在辽宁庄河登陆。一天夜晚,因误会与苏军发生冲突,双方关系很紧张。这时,八路军一位文化教员用风琴弹起了《国际歌》,苏军颇为惊喜,随同先遣队战士们唱起了《国际歌》,从而消除了两军的误会。”剑拔弩张时,一曲罢兵戈。那个发生地——庄河县城南大院的夜晚一定是星空灿烂,照亮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心灵,也让先遣队很快在庄河站稳了脚跟,胜利完成了迎接大部队从海路挺进东北的任务。

  岁月如歌,老县城的南大院后来改名为庄河市东风小学。许多人还记得,1979年6月1日,东风小学的操场第一次燃起了耀眼的篝火,那场“奔向2000年”晚会上,也有一位外来的音乐教员,用学校这架风琴弹奏起《六月里花儿香》:“说的话儿不同,唱的歌儿一样,歌唱歌唱歌唱,歌唱和平,全人类的共同希望。”这架风琴,奏响了几代人的芳华、几代人的奋斗。1986年10月,东风小学将这架脚踏风琴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位老先生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挥毫写下:“四十年前红崖秋,渡海子弟雄赳赳,国际歌声心相印,中苏团结任遨游。”

  

  插图:王同宇

  纪念馆的现场,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架脚踏风琴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一列东西动车

从辽沈战役纪念馆返程时,我们驶“京哈”、过“奈营”、驰“沈大”、行“庄盖”,全程的高速公路,眼前不时有列列高铁飞驰而过。置身这样的时空中,忽然感到庄河已同外部世界紧紧联通起来,一切都重新来过,格局、视野和节奏。

  2015年12月17日,注定又是一个有着历史性意义的日子。一列银白色的D7701“和谐”号动车从西边飞快驶来,愈发近了,人们不由得踮起脚跟,脸上写满了惊喜和自豪。这一刻,庄河北站的时间定格在8点19分。冬日暖阳下,静静的站台、待发的列车、从容而急迫的上下车说笑的人们,仿佛自动融合成了一道不曾有过的风景。时间的表针滴滴答答走着,2分钟停站时间仿佛很长又很短,却是庄河几代人的梦想。40年前,我们青春年少,从农村初中完成了人生的一场考试成为了一名中师生。第一次乘坐长途汽车赴邻县求学,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在第一时间亲眼看看绿皮火车的模样。老师说,那绿色的长龙飞快奔驰,车内的桌板放上一杯水,也不会洒出半点来。一路颠簸、一路尘土,当我们下了汽车奔向对面的火车站,隔着候车室的大玻璃终于看到那似曾相识的美丽的绿皮火车时,心中是多么欢喜,又多么失落。校园内,同学间开始争相传阅全国获奖小说《哦,香雪》,一位同乡女同学看着看着就哭了说:台儿沟的大山里都通了火车,我也想挎一篮鸡蛋到站台上换我喜欢的东西;而一位同乡的男同学带来的消息则让我们充满希望——他的父亲正在参加一场大会战,一场庄河人把勤劳朴实的性格融进梦想的大会战,那个工地上,人山人海,歌声嘹亮,车拉肩挑,好不热闹,庄河市开始修建“成庄”地方铁路了!毕业后几年,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红灯闪闪亮的火车载满货物终于驶进了家乡小城。又是几载寒来暑往,1992年撤县设市的礼花尽情布满夜空,庄河人在这一年也终于坐上了美丽的绿皮火车。

  一切过往序章,都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向着黄海北岸更远的地方驰去。当年告诉我们火车中的水杯不会洒半滴水的老师,其实在我们读初中时也并没有坐过火车,大约只是在书本中了解或是从别人哪儿听说的吧。再见他时,已退休赋闲在家。他有三个女儿,一个在西边的副省级城市生活,一个在东边的边城工作,一个在北边的省会城市学习。随便一个什么时间,他都会从他那山清水秀间的一座瓦房一畦菜园出发,说走就走,挺着腰板,拎着茶壶,乘着快铁环行着看女儿,也看城市和路边的风景。

一座城南大学

一切的成长中,城市的脚步也快了起来,渐渐就有了“南城区”的称谓,而我更喜欢“城南”的意蕴。那里曾是“雨过横塘水满堤”的景致,随着道路拓进、海岸整理、河堤修筑、花木栽植和各异风格小区的建设,人文气息愈加浓郁起来。漫步于城南各处,可以同那些雕塑静默地对话;北望四周的远峰,正是“夕阳山外山”的感觉。晴朗的夜空下,高楼和桥梁错落闪烁的各色灯光,更仿佛渺茫歌声一般,让城南的韵律动了起来。

  愈加动起来的是2017年9月的开学季。来自四面八方、操着南腔北调、拖拎着拉杆箱的莘莘学子一下子涌进了这座城市,涌进了城南的大学城。同样涌进来的还有数不清的庄河人,老的少的年幼的,“花赶趟儿”似的追随和寻找着什么。校园中典雅的教学楼,袅娜的荷花池,流水淙淙的石桥,还有那一面黛瓦白墙的花窗和墙下几丛绿竹,分明不是这城市的风格,是江南一般的景色。驻足间,看到了大学城两所大学的招生计划表,一所省外招生782人,一所省外招生769人,认真数数,加上本省竟有22个省份,可谓是东西南北中,齐聚大学城了。想象着大学城里的学子们,或许有的毕业后选择在庄河立业成家、抚育后代;想象着当地的学子也可以就近上大学读书、成长自我;想象着现今和未来幼儿园中的孩子们日渐标准的发音,以及渐行渐远的地方方言,忽然感到这座城市有了一种触碰文明悄然无息的进步声,一种乡土基因不断向上改变的拔节声。

  拔节声中,活跃起来的还有那些互动问答的活动。那日,几位当地作者和大学城里的文学老师们茶话交流,不经意间又结识了一位高校的老师,却原来曾读其书,才见其人。一问一答之间,城南高楼一个房间的灯光愈加亮了起来,过去远方的讲座如今自己邀约、自己搬到了自家的门口。

  三年时光,大学城之外又有了一个东部大学城。面海近湖傍河的风景里,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更若是烟雨天气,真想撑上一把油纸伞,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脚步不再彷徨,身影不再寂寥,一切正宛若这城市的变化,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变化着的节奏韵律、一种新的热度和高度。

一台海上风机

“一道道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歌声荡漾在蔚蓝的海面上,汽艇卷起了浪花飞快向后掠去,一杆杆迎风而立的风机不停转动着。眼前的情景同身边朋友的歌声竟是这般奇妙组合在一起,让人怦然心动。

  海是庄河人绕不开的结。打鱼晒盐,赶海采贝、围田植稻,筑圈养虾,大海养育了北岸的渔家儿女,也塑造了这一方人们固有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的是一种演进中的醒悟:向海、向海,转身向海。潮涨潮落几十载,从红崖水畔到河口潮沟到引堤入海,庄河港一线南移,终于敞开怀抱、拥海而开。一日,回乡的同学打电话来说:看见一辆大车从北黄海园区的一家企业中拉出一个大物件,有80多米长,不知是什么。我脱口道:那是风电的叶片,往庄河港装船进海吊装。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有着令人赞叹的巧合。2020年9月5日,正是75年前八路军海上挺进东北先遣支队令受延安、兵发莱州、驶奔庄河的日子。这一天,一艘海上风电安装船稳稳停靠在北黄海之中,施工平台上的起重机吊臂高高举起,三支叶片和一个轮毂组成的叶轮在百米高空完美划了一个圆弧,精准对接上风电桩顶的发电机舱,北黄海第一杆风机正式吊装完成,屹立在海面上!它的鲜艳的黄色根部、修长的白色杆身、转动的三枝叶片,完美焕发着“大风车”的气质,正如海面上跳动的音符,引吭高歌、呼朋引伴而来。这一方的势力壮了,一批“三峡”“华能”“国电投”等央字号企业纷至沓来,拉开了海上风电、水库光伏发电、山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大幕,一出出好戏正在黄海北岸这片风生水起的大舞台开始上演着。但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庄河旧称红崖。“红崖晓照”曾是庄河老十景之一,有文描述“每朝东旭时,望之如一片丹霞,下映清流,南趋入海,帆樯往来如在彩云碧落间”。如今,海上北望,曾经景色已渐渐隐去。但见北岸逶迤,群山环拥,黛树高楼,叠错霞染;有清流南趋,海阔潮平,近而风机林立,序转不止,亦异景也。不知这样的景色是否也该取个名字,成为北岸这片大地新的十景之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