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肉虽然多,却不可多吃,而酒却可以不限量,只要保持礼仪即可,圣人之语让我们窥见了春秋时期酒风之浓、之烈,圣人也不忘谆谆告诫,君子有度,酒风即是一个人性情和品格的最好的体现。
悠悠千载,中国人推杯换盏,酒风仍浩浩流传。中国人的节庆、喜庆、团圆之日,不都是把酒言欢吗?没有酒就不成宴,而中国人的人情也都浓浓地凝聚在这酒里了,三杯酒下肚,知音便会产生。有朋自远方来,必是以酒叙情。酒对中国人还有一个特殊功能,有酒便无愁。遇上坎碰上事的人们总会和朋友相约喝几杯白酒,以寻找解决的办法,许多时候,酒局还没结束,问题就解决了,这确是借酒消愁了啊!酒还能治病,这是母亲告诉我们的。小时候,偶有发烧,母亲就会用少许白酒洗我们的额头,并要反复用手搓两三分钟,再用酒和红糖和成糊状,在肚脐周围反复推揉,推揉力量要适度,按顺时针方向推揉直到肚子里有了响声,这个土法子,为小孩退烧是很有效果的,当年老家的人都会用这个法子,我们姐弟几个都有让母亲用白酒土法退了高烧的经历。后来我也如法炮制为儿子用过这法子。
母亲还说,酒能行使最好的礼仪,儿时春节去给长辈拜年,总是两瓶白酒配其他礼品,遇一年际,我家杀猪了,我们拜年的礼物就是两瓶酒和一块肉,没有杀猪的年份,不是二斤糕点两瓶酒就是二斤红糖两瓶酒,白酒是必备的,只有有了酒,礼仪才算有了分量。家中但凡有事得到亲朋帮忙,事后,母亲总会拎几瓶白酒表示感激。我们小镇上的人家招待客人,白酒是必须上的,我们当地人对招待客人的标准和档次还有个在今天听来非常有意思的调侃:有酒没菜不算慢怠,有酒没饭都算凑合。白酒仿佛就是我们老家小镇上重情重义的化身。老家人对酒还赋予了好多的功能,每年家人祭祖时,都是要拿白酒的,去世的亲人们闻到酒味,就会过来寻亲的。我曾经努力地探寻过家乡人对酒的钟爱和推崇,我发现,家乡人绝不仅仅是对酒的口感难以忘怀,更不完全是流连忘返酒局的酣畅淋漓,他们有的是对精益求精的传统工艺的崇敬,对诚、义、真等传统文化的膜拜。
我的老家在张库大道上,当年清朝政府和俄国政府之间相互做生意,中国的白酒在俄国是最畅销的,因小镇北部有品质尚好的泉水,一时间,老家小镇里兴起不少酿酒作坊,最兴盛时达二十多家,我们当地人称缸房,酿酒作坊的兴盛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小镇当年酿酒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不少家庭几代人以此为生,并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也赢得了家庭荣耀。为此,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对白酒的喜欢都是扎在身体的根里、流淌在血液里的。时事变迁,因为铁路和高速公路在其他地方的不断兴建,老家的小镇丧失了交通优势也不复往日繁华,酿酒业更是一落千丈,但小镇人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品酒经验和对白酒生生不息的深厚感情,老家人信任高粱酿出的酒,也青睐酱香型的酒,许多白酒因目前的制酒做法在他们心中原有的形象已经凋零,但对红高粱酿造的酱香型大曲酒,我们老家人肯定会说,这酒不但口感好,还不伤身体,我们喝吧!这凤城老窖就是我们老家人的钟爱,因为它二者兼备。
凤城老窖出身辽宁凤城,凤城这个地方广袤的黑土地和北纬40.3度的早晚温差以及日照时间,培育和种植的红高粱是上乘红高粱,老家人说,粮为酒本,这上乘红高粱酿的酒那就是上乘的酒了。而红高粱里富含的单宁不仅酿出的酒口感好,对人身体是非常有益的。粮食酿酒,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古人对此多有记载,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的酿酒记载是我国最早的酿酒操作法,其中对酿酒用水做了具体要求:“酿,乃用甘井水耳。”凤城老窖真是得天独厚,凤凰山给予的涓涓泉水,使它拥有了良好的水资源。老字号的传统工艺,让凤城老窖又履行了一道道严谨而专业的工序,按我老家人的话说:实诚,不唬人。
东北人喜欢凤城老窖,因为它们是一方水土,而我们外地人喜欢凤城老窖,就像喜欢东北人的直爽热情一样,是喜欢凤城老窖多少年一贯的工艺风格和严格的材料标准。在如今琳琅满目的白酒市场上,凤城老窖在我老家人的心目中独树一帜。对凤城老窖情有独钟的老家人,逢年过节、庆贺喜事大多会上凤城老窖招待亲朋,走亲访友也有选择凤城老窖的,回到老家,就能见到凤城老窖的身影,因而凤城老窖于我也似亲戚一般。
纯粮白酒是佳品,也是文化,对我而言还是萦绕在心头的抹不去的乡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