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寻找美人醉 遇见花酒经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燕 热度: 12393
□国胜连

  

  五月初夏,大连海滨陆续出现“荧光海”奇观。夜幕降临,小黑石海滩、瓦房店浴场海滩上,幽暗的海水悄然散发出幽蓝的光芒,泛着蓝光的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不时飞溅起晶莹剔透的浪花。走在海边的沙滩上,犹如涉进蓝色星河,脚底会留下一串串蓝色脚印,仿佛在遥远的星空中漫游。“荧光海”又称“火星潮”,是一种海洋生物发光现象。据说全世界先后有七个地方出现过“荧光海”。三个在波多黎各,中国大连是第七个有着蓝色迷人海滩的胜地。今年大连奇幻的“荧光海”空前放飞了滨城文青超拔的想象,也激发了一位胸怀责任感、使命感的城建管理者焦金爽先生点化神奇的灵感。这位曾驾战机翱翔长空的原海军航空兵深知天空的辽阔和海洋的浩瀚,就在海滩上那片神奇的“荧光海”消失后,在他的积极参与下,“荧光海”奇景在城市中心区再现,英雄纪念公园内很快开辟出了滨城第一条长达1500米,泛着蓝色海浪荧光的人行步道“荧光路”。我敬佩焦兄奉公的聪颖敬业,更叹服焦兄鉴藏的眼力胆识。我想起海子写过的诗:“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焦兄是交往多年的藏友,眼力好,为人宽厚。逛摊访店时,偶尔两三好友贸然从他手中“夺宝”,他总是不愠不火,还送上一句:“不喜欢了,一定要告诉我。”一天晚上,焦兄刚从纪念公园“荧光路”工地巡察归来,便兴奋地用手机发来数张灿若星汉的“荧光路”图片。最后他缀上一张泛着宝石红光,六七只红釉胆瓶、水洗的瓷器组照,还调侃说:“好瓷?”我知道,这肯定不是焦兄手上的新藏,否则他一定会兴奋得整夜无眠。焦兄一直关注老窑,特别对茶叶末、红釉、黑釉等一道釉老瓷钟爱有加。有一次我们访店,一只压在杂物堆中落满灰尘,扁圆硕大、暗红色釉、底足拖着釉痕,脏兮兮的老瓷香炉引起焦兄的兴趣,他认定是一件清中期的红釉美品。经过一番折腾,三次登门,最终圆满将这只市面少见的清道光祭红大香炉清理出来,成功收入囊中。当时在众人仰慕之下,老焦两眼放光,笑道:“哈,贵气,真喜欢。”还有一次,在一相熟店家,架上一只清代茶叶末釉双耳瓶婷婷玉立,可惜缺失一只侧耳,众人摇头而过,焦兄却独具慧眼,果断识宝。后来,店家在他的坚持要求下修补了残耳,焦兄点头说:“好手段,有三代青铜礼器的范儿。”

  追寻瓷上神秘富丽的宝石红,保藏各种红釉老瓷器是爱好者的修为雅好,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釉是附着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质层,颜色釉一般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大类。据考证,用铜作为着色元素,始于汉代的铅绿釉。现代科学解释为:铜在低温铅釉和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而高温铜釉在还原气氛中则变为红釉,这是宝石红、苹果绿釉生成的基本原理。唐代长沙窑中偶然出现过高温铜红釉,宋代钧窑成功烧造出了玫瑰紫等铜红窑变釉,元代景德镇窑开始批量生产暗红色的铜红釉瓷器。民国时瓷学大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评点:“至均窑始尚红色,元瓷于青中每发紫色,至明宣德祭红则为红色之极轨。康熙郎窑递衍递嬗,而豇豆红、胭脂水则为时代所尚也。”故而“青为过去之色、红为极盛之色、而黑为异军特起之色”。明末以来谈瓷之书言及永宣高温铜红釉瓷时,名称混乱,五花八门。饮流斋许之衡就点出了诸如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美人红、桃花片、娃娃脸、豇豆红、 胭脂水等三四十个名称,现在归结统称为“红釉”。清朝康雍乾三代是继明永宣之后红釉瓷最兴盛时期,红釉瓷大致有郎窑红、豇豆红、霁红之分。郎窑红,色泽红艳、“牛血红”、“鸡血红”,釉层凝厚、清澈玻璃釉,灯草口、米汤底,素有“脱口垂足郎不流”的说法,不过现在市面上真正的郎窑红实在罕见。豇豆红,因其釉色颇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呈色变化万端,有正红的“大红袍”、粉红的“娃娃面”、文雅的“美人醉”,还有暗败的“乳鼠皮”。现在市面上水洗、印盒等豇豆红小件偶尔还可遇见,不过沽价高,好者多望而却步。霁红又称为“美人祭”、“祭红”、“积红”、“宝石红”等,釉面不流不裂,起桔皮纹,特有一种深沉稳重的美感。红釉瓷器的烧成十分复杂困难,民间向有“孕在配方,生在成型,是死是活在烧成”和“一火二土三细工”的说法,甚至还有“要想穷,烧郎红”的民谚。物以稀为贵,因此红釉老瓷器历来成为藏家追逐的梦想。五月初,太原藏友一清刘兄微信上亮出一只精雅别致的清代红釉锡口观音尊,高22 厘米,腹口相若,康熙形制,深红流动釉、肩部略有蓝色窑变、玻璃光泽、细小开片,捹底无釉、斜削足、胎白细密。虽然瓶口有修,但精工老镶的卷云花头锡口自然地道,赏心悦目。刘兄说甫从张兰淘回,老修,开门的清中期。我从瓶上蓝色窑变判断,这应是一件清代道光年间仿康熙郎窑红小观音尊。几天红釉观音尊入藏自在书屋,焦兄肯定地说:这件锡口红釉尊俏似几分美人醉,赏瓷又观锡,一举两得。

  五月中旬的周末,大连迎来一项全城热望的体育赛事。一大早我赶到华宫小市,在一对外地小夫妻的地摊前,数件黑釉瓶罐、白釉盘碗等老窑瓷器吸引了藏友们的目光。一件剔花黑釉酒器令我心动,可识货的男主人在价格上却不肯让步,我转身悄声征询观战的焦兄意见,他低沉而坚定地说:“宋代黑釉瓶剔花的少见,一定拿下。”最终在焦兄等众藏友帮衬下,我成功斩获了这件黑釉酒瓶。第二天是母亲节,我感谢普天下所有母亲的恩德。这是一件肥厚黑釉,细白瓷胎,短颈唇口,折肩圈足,北方窑口的老窑瓷器。高23厘米,底足直径为12.5厘米,手感极重,有两处窑粘。这件黑釉瓶的精彩集于折肩瓶身,折肩之下上部有三道釉下暗玄纹,再下则为上下各两道明显的剔划露胎玄纹,中间包裹着五六道波浪起伏的密集水波纹。瓶身未施化妆土,直接蘸釉,瓶口、底足等釉薄处出现铁锈花色斑。宋代赵令畦《侯鲭录》卷三载:“陶人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以瓦壶。其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以酒。”这件黑釉酒瓶当为此器。梅瓶也称“经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这件黑釉酒器虽然稍显肥硕,但我仍将其归入梅瓶之属,它属于“天下第一美器”中的一个另类罢。

  作为康有为的入室弟子,许之衡不仅是一位古瓷大家,还是学通中西,才气过人的一介学士,因此饮流斋说瓷销蚀了铜臭,格外多了文气。他曾“试以瓷比之诗家,宋代之汝、均、哥、定,则谢宣城、陶彭泽也。淡而弥久,渊渊作金石声,殆去《三百篇》犹未远也。元瓷者,其晋人之古乐府欤?质直而有致,朴拙而不陋。若明瓷,则唐初四杰也。壮奡华贵,开盛唐之先声;而疏处往往不及来者。至于康熙,殆如李杜无美不臻,而波澜老成,纯乎天马行空,不可羁勒矣。若雍正,颇似王龙标、岑嘉州,高华而轻贵者也。若乾隆,则似元、白、温、李,极妃青俪白之能事,所谓千人皆爱,雅俗共赏者也。嘉庆者,有如晚唐之皮、陆,矩矱不失,而声价远逊。道光品格较小,饶有别趣,揆之诗家,殆宋代之姜尧章欤?若夫光绪,则明之七子也。刻意模拟古人,其功力亦独到处,然比之盛唐,则不啻上下之别矣。”如此看来,手上这件清代中期的红釉观音尊就如同晚唐皮日休、陆龟蒙两位诗仙,甚或“饶有别趣”,壮如南宋旧时月色的姜夔;而那件宋辽的剔花黑釉酒瓶则若金石作声,清贵如谢朓、陶渊明两位山水诗大家了。玩瓷要讲学问,还要读好书。

  2018年5月13日,第3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海内外近三万名跑者共享一场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一场马拉松让城市兴奋起来,那天,我在《新闻大连》微信公号中看到,跑马高手、报人董炳志在途中突然停下脚步与路边助威的小儿子亲情互动的一幅温馨场景,这位小学生挤在人群中奋力举着自作的画板,上面稚嫩地写着心里话:“奔跑吧,爸爸!”我想数年后在同一段赛道上,一定会出现这对父子奔跑向前的身影。

  生命就是一场马拉松。就在大马全程赛手冲过终点线不超过24小时,一位残疾人登山家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垂直马拉松。北京时间5月14日10点40分,残疾人登山家夏伯渝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四十三载五次挑战终获成功,无脚登山家夏伯渝圆梦珠峰,这位69岁的“无腿老人”是真的勇士。

  人们常有疑问:“为什么8000米级山峰的登顶行动都是从黑夜开始?黑暗中的风险不是更大吗?”有一天,看到女登山家王静的回答,我豁然开朗。她平静地说:“在黑暗中出发,才能在光明中登顶,在阳光普照中安全下撤,迎接下一座山峰。”曾经年轻的诗人海子说过:“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我站起来。”不懂得黑暗,就难以理解光明。我想人间最深的同情、最大的悲悯和最宝贵的坚持都蕴藏在黑暗之中,黑暗往往会激发出自身发光放热的潜能。

  “荧光海”,“荧光路”;红釉,黑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玩瓷如此,人生亦如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