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原中抵抗时代的失衡
——读《段文武的诗》
□颜梅玖
席勒把诗人分为两类,天真与感伤的人。天真的诗人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诗从自然造化而来自发地流入天真诗人的笔端”。而感伤的诗人“极度关注自己写的诗,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努力运用的策略”。前者是体现自然反映现实,后者是寻求自然投射理想。段文武的诗两者兼而有之。他的童诗作品,是将自己还原为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和思维去打量、思考这个世界,这样就避免了“变相的道德寓言”。段文武的诗,在还原中展示了一幅幅真诚的心灵现实,那种朴实,简单,纯粹,清澈,正是这个时代缺少的心灵图景。而他的另一部分作品,同样是用回忆的方式,表现了对乡土的留恋和关怀。我想,他是在用种种还原的方式,无声地抵抗时代的失衡。
我们跳进河里时/月亮已经先到了/那时候/月亮还小/经常跟我们一起洗澡/都光着屁股(《洗澡》)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年少在河里洗澡的情境,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受。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现在的孩子,是再也感受不到了。“月亮也光着屁股”,孩子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纯粹。从这些幽默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心中是何等的愉悦,虽然字面上不提快乐二字,但快乐之情,在字里行间早就透露出来了。这首诗明白如话,情趣丰盈,单纯美好,充满了童真童趣。是诗人还原为儿童时才能体验到的那种永恒的快乐。如果诗人没有一颗本真的童心,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生动轻盈的诗来?
我们小孩/常钻进去/捉蚂蚱也捉/迷藏/有一次/还捉了一个/大哥哥一个/大姐姐呢(《小树林》)
真,是诗歌表达的第一位。很多时候,想象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真情实感是写好儿童诗的关键。这首诗读完我们一定忍不住会心一笑。小诗有点傻气,但正能表现出儿童天真的特性。真实地描述,让诗歌有了在场感。给我同样感受的还有《追飞机》:
先是耳朵看然后/眼睛盯上了/我们拎起书包开始追/追呀追/如果不是前面的/鸡冠山挡了/就追上了/飞机/被我们追得都/冒了白烟
这首诗想象力很夸张:“飞机/被我们追得都/冒了白烟”。只有儿童才能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他们眼里的事物。我的意思,诗人段文武在诗中已经彻底将自己还原成了儿童。
用石头/砸湖水/把湖给砸裂纹了/用弹弓打飞机/把飞机打冒烟了/用鸡蛋砸石头/把石头砸出脑浆了/用火柴点稻草人/烧出一个大真人/追我来了(《惹祸》)
@夜来香:1000万的房子你要收30万?这30万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他们做的事情值5000吗?他们店面和员工西装电瓶车都要买房人买单吗?这种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你看,寥寥几笔就把孩子的顽皮、淘气、天真、机灵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一个优秀的儿童诗人,他的心灵一定是和儿童相通的。段文武的童诗,画面感很强,可谓天然简朴,妙趣横生。他的诗,丝毫没有成人化倾向,不仅吸引儿童,也俘获了不少成年人的心。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诗歌起源于在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绪。段文武的诗大都是对童年记忆的捕捞。有对亲情的眷恋,有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有对乡村的忧患……段文武的诗也不乏构思的精妙。我们再来看一首:
我问大人/愚公老爷爷挖山/多么累呀/怎么不搬到/山前住呢/大人说/户口不好移(《愚公移山》)
这首诗借古说今,一语双关。在表达上,也处理得不动声色。大人和孩子对世界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于孩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这首诗在天真的问和诙谐的答中,给读者留下缕缕苦涩的味道,最后一句是神来之笔。户口迁移难,是中国式的烦恼,在这里就不赘述。因而段文武的诗,并不限定读者群。
段文武不仅写童诗,他的另一些诗,则对生命和生存的思考充满了哲学意识,是对乡村生存环境的洞察,寄寓着诗人深重的忧患。
故乡/没有什么了/有一座山/是大家的/有一条河/是鱼儿们的/有几座石碑/是故人的/(《故乡》)
“故乡/没有什么了”首句令人心悸。乡愁也是一种社会失衡。谁又能说清,故乡现在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呢?牵绕诗人的梦里老家,似乎如今成了令人怀想、忧心的伤悲之地。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已经支离破碎,城乡之间的融合和分离,乡村即将走何种境地,都成了问号。诗人段文武是有过城市和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这种写作无疑来自内心的真诚。乡土原貌和其生态的尴尬,是令人怅惘的。但乡村始终是诗人的精神所在地。在他的作品里,时时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对乡村拥有一份难能可贵的留恋和同情。这首诗诗人的情感度几乎为零,但是简洁、冰冷的叙述却在读者的心头引起了共振。
“犁/镐头/锄头/铁锹/我数了数/家里有这么多/农具/对了/差点忘了/还有/父亲”(《农具》)
诗歌不是词汇的堆积,它是感受方式。少就是多。所以真正的诗意不受语言的限制。《农具》这首诗写得极其镇定,语境单纯、内敛,没有任何修饰。但是读完心却被重重一击。可见一首短诗完全可以承载更多的生命经验。父亲,也是家里的一件农具。这个命名,在意象上是一次创新,有触目惊心之感。十分精准地揭示了农民悲哀的一生。而朴素含蓄的诗句背后是诗人微妙的情感,品味后不免感慨万千。
“大伯说/他穷得/只剩下屋里的几个/孩子了/我进屋看了看/几个孩子穷得/只剩下几双/大眼睛了”(《穷》)
虽然乡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仍有一部分乡村,农民依然过穷困的生活。这是令人痛心的一首诗。诗人语调平淡,但整首诗却如同一个躲不掉的外力,深深击中你的心脏。这首诗的构图是简洁的,表达冷静。对弱者的客观描述,诗人并没有站在道义的立场去评判,他将同情与批判隐藏在文字后面。白描看似简单,但并不好掌控,让图像自己发声,需要诗人纯熟的语言功底,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准确的捕捉。你必须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同时专注你所见到的。拙朴和简单就是最好的技艺。但我还是认为,技艺不是最主要的,一首诗的成功更多的是来源于表达的真诚。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是一种能力,短短几行诗,看似平淡,却能在人心中翻起波澜。与情绪高涨的书写相比,这种节制的表达更为艺术。如此简洁地表达所见,没有情绪的代入,在叙事诗中,显得很有分寸感,也显示了诗人的写作功力。
“河干了/我去看了看/一群一群的/石头/聚堆儿/聊天/晒太阳/原来/有水时/河里养着/鱼/也养着/一河的/石头”(《养了一河石头》)
一个优秀的诗人,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识的。他的发现将引起新的共振。诗人的写作经验除了阅读,更多的是来自生命,生活中的日常经验。“河里也养着一群石头”,万物有灵,谁说河里的石头就没有生命呢?它们坐在自己的光阴里,默默经历流水的一次次衰亡,风浪也不曾带走这些石头。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民,难道不是这些石头?他们不也有着石头的形体和内心吗?这首诗融入了诗人的生命经验。意蕴沉毅,深厚。既保持了诗的一种优秀品质,也体现了对事物的一种恭谨审视态度。
段文武的诗笔法娴熟,大多精炼短少,但是,他的诗又会让你觉得这样的“少”和“短”,却张力十足,意蕴丰富。他的诗写,真诚,自然,纯粹,一点都不夸张,做作。少有抒情的笔墨和直白的议论,纯粹白描,但是就在他不疾不徐、不动声色的描述里,我们却很容易被他的诗意深深吸引,被他流露的情感一再打动。
纵观段文武的部分作品,既有严肃的生活题材,也有诙谐,亲切,放松的口语化的童诗。故乡和童年记忆,成为诗人作品鲜活的元素。童年时想象中的火车、玩捉迷藏的小树林、淘气惹祸、小河里摸鱼、山上摘野果,以及他熟悉的小伙伴......都引发了我们来自心底的美好回忆和淡淡的怅惘。诗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用童年的视角给读者还原了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对童年生活的准确还原和对乡村生活的情景再现,既揭示了精神上的困惑,也完成了其对时代失衡的抵抗。他的诗,在这个缺少真诚的时代,无疑是一股春潮,给我们带来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和深刻的反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