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的晚上,家里的门被砰的一声推开,破门而入式的。阿明站在门口,鼻子被吹得有些红肿,头发梳过后还显凌乱,三年没洗过的登山包理所当然是脏兮兮的样子,只有眼睛是亮晶晶的。
又是砰的一声,毫不顾忌的将背包放在了进门的地上。
阿呆听到动静自然的朝门口方向望去,看到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一言不发地回过头,洗碗的手顿了一下,然后洗得更快了一些。
阿明凑过去,思考了下,轻轻把水调大了些。
加大的水流正好把最后一个碗洗干净,阿呆不察觉地叹了口气,把水龙头拧紧,拿起擦手巾。
三年前,阿明是把水声调小了些,然后告诉自己:我要出去走一走,自我放逐也好,旅行也好。然后自然地背起那个大包,走了。阿呆听后则愣了片刻,没有回头继续洗碗,调大了些水龙头,却洗得慢了些。
如今,一走就是三年。
“我回来了。”看他洗完了,阿明露出招牌笑容。
阿呆点了点头,摘了围裙,坐到沙发上,仰头望他。
阿明笑容依然挂起,看着熟悉的地方,晚上依旧只开两盏灯,窗边一盏,门口一盏;鞋架上摆着整整齐齐三双鞋,有一双自己还没来得及换的拖鞋;沙发左手边的方形茶几,摆着两个在充电的手机,其中有自己临走特意留下的那只。
“为什么想起今天赶回来了?”阿明正冲着手机出神,阿呆却问他。
“啊!”阿明回过神正想坐下,看自己的外套想起他的洁癖,还是靠在了小吧台边,“九月九重阳嘛,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都在外面过了两个倍思亲,不想再过一个嘛,我就赶回来了。”嬉笑的样子,说着把手抱在了胸前。
阿呆看了看他,没有作声。
“我回来的时候,跟那帮家伙讲了一声,明天晚上出去庆祝下。他们说我失踪的三年,要你明天准备替我收尸。”阿明习惯了他的沉默,继续自言自语地往下说。
听到他提前通知了别人,阿呆眉头挑了挑,但只点头表示听到了。
“嗡——”因为走之前几乎拉黑了所有人,所以三年没响过的手机突然震了一下。
仿佛等待一般,阿明快步跑过去拉开看。
“听说你回来了?”
虽然明知不应该,但嘴角还是不可抑制地扬了起来。
正要回信息,一只手把他的手机摁到了桌面上。阿明抬头看过去,发现阿呆快步走到屋内拿出了纸笔,把他拽到了桌前。
阿呆在纸面上写了一个字,一个繁体的亲字。
他圈了一下:“至亲,见才能做到,三年,你都没能懂,你们不是随时无论何事都可以相见的人吗?”
阿明拿着纸,愣愣发呆苦笑了下,三年前,为了谁走,自己最清楚,阿呆也很清楚。可是三年,无论逢与不逢佳节,他都会思她。
“她……有问过我吗?”
“有,你走之后没多久,她打到家里来说有事问你,我说你没带手机出去旅游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她就说,哦,谢了。”
“之后再没有问过?”
“每次过年会给我发条信息,顺便带你好,然后你过生日会给家里打个电话吧。”
阿明听完,看着手里这张纸,又望向了手机。他是学中文出身的,他明白阿呆这些话的正确性。可是三年流浪放逐的生活都没能消磨掉的感情,怎么能因为一个字,就甘心了。
“她的情况没变吗?”
“嗯,是单身吧。不过你俩情况也没变不是吗?”
是,阿明自己心里回答。毫无意义的单恋,却是熬不到那份转变。
“我在意大利的时候,去到过佛罗伦萨。”突然,他把手头的纸笔放在桌子上,插着口袋讲起了故事,“那里有很多街头画家,其中有一个挺奇怪的,我观察了他两三天。我发现他画人都只画侧三十度这个角度,如果人家不同意,他还会央人家这样做,甚至会免费画。所以我就上去问他,‘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吧?他反问我:你喜欢过人吗?我点了点头:可是她不会喜欢我。‘那没关系,我这辈子第一个模特,当我的模特当了十几年,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因为她,我觉得画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留住美的方式,所以我成为了一名画家。她最棒的角度,就是侧三十度。所以后来,慢慢的,我越来越擅长从这个角度捕捉人的美。”
阿明讲完这个故事,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想说些什么。
“我记得你说过,好的摄影作品,不是用摄影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借用自己真实反映对方的情感,这是对对方,人或事,最大的尊重。”阿呆听完后,过了一会儿才说。
阿明点了点头。
“那无论是你,还是他,用一个角度定义对象的面目,算是尊重吗?”
阿明愣了很久,摇了摇头。
“你三年前为什么不这么说?”
“你若不出去,多看看世界的不同,听到这样的故事,你会听得进去吗?”阿呆拿起桌上纸笔,把纸笔塞到了他的怀里,起身去收拾厨房了。
阿明,看着纸笔,想了很久笑了。作为创作者,其实有很多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想法和世界的作品,文字也好,相片也好,音乐也好,绘画也好。但当你遇上那么一个人,求得到的时候,作品是真实的记录与纪念;求不到时候,作品却往往扭曲限制了对方。
就像喜欢一个人,如果真的值得,远远不该只是你喜欢,心心念念在一起的人。而应该是一个值得你守护,欣赏,许之为良师益友的一生好友。
作为一个作家,阿明明白,为什么阿呆要把纸笔塞给自己。
他走到手机边,看到那条信息,咬了咬下唇,回复:
“对呀,回来了!多谢问候,哈哈!”
所以纵使阿明聪明而伶牙俐齿,阿呆永远是那个寡言而睿智的。
九月初九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