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生命的黑暗。但是,小小说写了黑暗的同时,又放出光亮。此为小小说的高贵品质,暗中见亮,丑中有美,恶里示善。小小说要有亮、善、美之光。杨静龙做得相当妥帖。
关键是,细节放出了独特的光亮。一是灵曲,穿插了五段。阿奇嫂的能耐是,能够根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对象,有针对性地现编现唱,像吟唱诗歌。小说是将别人的故事讲成自己的故事,将自己的故事讲成别人的故事。哭灵渐入情境,哭别人转入哭自己,同时又带动或感染在场的人一起哭。似乎混淆了角色,结尾含蓄地点出了相同的遭遇,其实哭的是“前夫”。
二是红包。钱与情,前边点了“优惠”,哭后又拒收,其中,触景生情,“前夫”的情结起了作用。三是菊花。菊花茶由热到凉,而情感隐隐地由凉到热,传递出阿奇嫂的心灵的温度。四是野兔。熄了车灯,给惊慌的野兔让道。
四个细节,前后呼应,延伸,像群星环绕月亮——细节的闪烁,使得阿奇嫂形象有了光,又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这就是小小说,以小示大——写出大情怀。由此,细节还使《前夫》有了独特性和丰富性。作者并不刻意那个意外结局。妙在,前夫“不在场”,却通过阿奇嫂写出了前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