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瘸腿的中年男人拿出一个小竹筒时,我的父亲才想起来三十四年前的一件事。
那是在我四岁的那一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亲为我的病,四处求医,跑了许多地方,都说是不治顽症,命悬一线。家里为此更是悲困交加。就在这当口,村里来了一游医。游医对父亲说,你孩子有救,但需些时日,此药材稀缺,我得回老家配制药料。父亲听说有救,纳头便拜,多少钱都行。游医临行前留下一药方,嘱咐父亲按此药方给我暂时服用,一月之内他便可返回。游医上路时,父亲将一用蜡封好口的竹筒交给他。并告诉游医这是家传之物,权当药费。游医坚决不受。父亲再三央求,待您一月内回来,我便奉上药费赎回竹筒。游医敌不过父亲的执着便收下了。誰知游医此一去竟杳无音讯。
沧桑荏苒,我活了下来。
男人:“这竹筒是父亲临死前交给我的,让我一定要物归原主。”父亲:“那怎么到现在才来呢?”男人:“父亲说此物贵重,他不放心我,但他要死了,只能让我办这事。”我好奇了:“您是什么地方的?”男人:“唐山。我那年五岁,父亲和我是地震中各自家中的幸存者,我断了腿,父亲双目失明。震后父亲就收养了我。”
后来推算,游医回唐山后,正好是大地震的日子。
我和父亲送别了游医的儿子后。父亲让我拿来小刀,刮开自己当年用蜡封好口的竹筒,激动地说:“当年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救你,实在没办法才出的如此下策!”
竹筒内就一张发黄的纸,纸上就一个字“信”。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