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纪录片《重庆大轰炸》
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7周年之际,从表面上看,世界上似乎发生了两个针锋相对,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一方面,面对所谓“中国威胁论”,日本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成群结伙,踊跃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迫不及待地要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热播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揭露日军轰炸重庆的滔天罪行。其实,看过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的人只要冷静一想,就不难看出后者与前者是一脉相承,互相呼应,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张目的杰作!作为原创选题的制片人,且不谈本片的总撰稿、总编导如何沆瀣一气,剽窃本片创作、摄制的肮脏与霸道,仅就本片存在的严重政治倾向和平庸、拙劣的表现手法谈几点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首先,挂羊头卖狗肉,把“民间证言”当成历史文献纪录片全国叫卖,有欺世盗名之嫌。1999年5月20日下午,我将拟定好的10集500分钟的提纲(《制片人阐述》)交给(总撰稿)王康,约请他撰稿,其定位和追求是十分明确的:“1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将以现代人的视角,通过历史遗迹、遗物的现场纪实,历史见证人、幸存者故事化、情绪化的生动口述,翔实而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国内外各界有关政要、名人和专家学者精当中肯的评述,将历史时空与现时追寻交叉起来,愤怒控诉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讴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团结抗战的斗争精神,揭示一切侵略者、杀人犯到头来都是‘扳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使观众受到巨大思想震撼和强烈艺术冲击。”在《阐述》(二)中,还进一步要求:“应充分调动一切电视艺术手段,把这部针对性很强,意义十分深远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拍得既非常好看,又非常有意义,以征服国内外广大观众,特别是征服日、美两国观众,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作出贡献。”可这些创意、提纲和要求,一到这些自命不凡的“老总们”手中,艺术家的良知、胆识和魄力通通都不见了。他们不是直面历史,忠实地纪录历史,照总编导肖同庆的话说:因为“这个题材至今还很敏感”,就瞻前顾后,断章取义,偷工减料,以偏概全,弄权使巧,采用“历史文献资料+幸存者访谈”的客观叙事策略,简化为5集150分钟日军轰炸重庆的“民间证言”,既勇敢地拿下了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敢于问津的“敏感题材”,又抢占了填补我国影视空白的头功,名利双收。只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错误地估计了我国思想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群众觉悟的大好形势,把电视人的历史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客观地说,本片作为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民间证言”,无疑为重庆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但要作为真实地、历史地、本质地反映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显然是名不副实的伪劣之作。正如桔在淮南为桔,在淮北为枳,是一个道理。那么,既然是肖同庆、王康精心打造的仅仅可以用作民间向日本政府索赔的声像资料,又何以要以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命名,并大肆鼓吹,全国叫卖?难道历史文献纪录片仅仅等于“民间证言”?此无他,欺世盗名而已矣!
其次,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空袭斗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功勋。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包括重庆反空袭斗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请问:在这部“60年来首次公诸于世”,并“引以自豪”的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空袭斗争的精彩画面哪里去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夺取日军在中国乃至亚洲制空权的历史功勋哪里去了?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在血与火的较量中进行紧急战地救护?是些什么人不怕大轰炸,坚持生产抗御强敌的枪支弹药,维持了一条炸不断的军工补给线?又是哪些不远万里来华的外籍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击落日机数千架,夺回了中、越、缅、泰广阔战场的制空权?在日军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中,重庆被炸成火海,夷为废墟,但为什么它没有屈服,能够巍然屹立,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钦佩与赞扬?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损人开始,为什么最后又以害己告终?文献片是重铸的历史,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取舍详略之间,足见从业人员的素养、追求和政治倾向。请问总撰稿、总编导:为什么在宣传战争恐怖,渲染轰炸苦难方面,你们不吝篇幅,用墨如泼,一泼到底,而在展示重庆人民和世界人民并肩反空袭斗争的风采,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战略目标、战争罪行方面却惜墨如金,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寓言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第三,阉割中国人民,特别是重庆人民团结抗战,奋起反抗日军侵略的民族精神,大肆渲染,反复再现大轰炸带来大恐怖,大灾难,有意无意告诉人们:赶快投降吧,不然,重庆大轰炸就是榜样!以此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张目。
毫无疑问,日机的大轰炸,的确给重庆人民带来了巨大恐怖和巨大灾难。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政治力学常识。周恩来主席亲自领导下的重庆雾季艺术节就是中华民族,特别是重庆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即使在民间,也有民谣:“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很好的防空洞,不怕!”(《防空洞避难歌》)。时至今日,重庆人一想起重庆大轰炸,就气不打一处来,见日货不买,见日本胜出就很不舒服,见日本人就喊:“鬼子来了!”因为日本政府拖欠中国人民的巨额血债至今还没有偿还一分一厘呢!而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从头到尾,毫无节制,不厌其烦地反复宣传大轰炸带来的大恐怖,大肆渲染大轰炸带来的大灾难,而中国人民,特别是重庆人民只能被动挨打,只有喊爹叫娘,孤苦无依,整天看到的是天上日军飞机下蛋(弹),地上人们血肉横飞,脑子里想的只有大溃退、大逃亡,只有跑警报,躲飞机,“别的什么都不想做,”连一点义愤、一点仇恨,一点蔑视的情绪都没有,甚至有的还笑着回忆当年的惨烈!难道你们想警告中国人民:赶快投降吧!不然,你看日军的轰炸多么厉害,多么恐怖,将经受多么大的苦难啊!请问,不管总编导、总撰稿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这种长日本军国主义志气,灭我民族威风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不正好适应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标和现实需要吗?
第四,创作观念落后,拒绝充分调动各种电视艺术手段来加强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沿袭“跟腚派”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结构极其混乱,表现手法平庸、拙劣,缺少积极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光辉,单调乏味,没有什么创造性。
纵观《重庆大轰炸》的结构(因第五集被央视取消播出?未能一睹“芳容”),大体上是按日军大举侵华、中国民众大溃退、大逃亡,躲飞机、大隧道惨案的时间顺序安排。但编导为了“纯客观”地贴近历史,其间众多当事人对大轰炸七嘴八舌的历史追忆,让人感到极其混乱。编导排斥主观意念的表达,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沿袭已经有些苍白过时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用历史文献资料辅以必要的客观叙述,幸存者叠罗汉式的冗赘访谈,缺少积极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光辉,单调而乏味,把懒人节目推向极至,难道这也是一种创造?实在不敢恭维。正如一位重庆大轰炸的文史专家兼作家指出的那样:“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是我们拿给日本人看的,是用来向日本政府索赔的资料,没有什么创造性!”甚至把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说成是1938年发生的惨剧!至于片头含蓄而精致的包装,也无补于民族精神的缺失、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战争氛围与视觉冲击。央视和重视先后安排在晚上23点20或23点30分播出,不在黄金时间热播,足见这部重大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分量与成就!
重庆人民需要有自己的灾难片、恐怖片,但更需要有弘扬民族精神,反抗侵略,大视野,高品位的影视作品,中国的电视人也有责任拍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我希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或70周年之际,如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将重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让被奸污、被糟蹋了的历史题材恢复他应有的辉煌壮丽!
8月1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7周年之际,从表面上看,世界上似乎发生了两个针锋相对,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一方面,面对所谓“中国威胁论”,日本部分内阁成员和议员成群结伙,踊跃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迫不及待地要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旧梦,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热播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揭露日军轰炸重庆的滔天罪行。其实,看过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的人只要冷静一想,就不难看出后者与前者是一脉相承,互相呼应,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张目的杰作!作为原创选题的制片人,且不谈本片的总撰稿、总编导如何沆瀣一气,剽窃本片创作、摄制的肮脏与霸道,仅就本片存在的严重政治倾向和平庸、拙劣的表现手法谈几点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首先,挂羊头卖狗肉,把“民间证言”当成历史文献纪录片全国叫卖,有欺世盗名之嫌。1999年5月20日下午,我将拟定好的10集500分钟的提纲(《制片人阐述》)交给(总撰稿)王康,约请他撰稿,其定位和追求是十分明确的:“1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将以现代人的视角,通过历史遗迹、遗物的现场纪实,历史见证人、幸存者故事化、情绪化的生动口述,翔实而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国内外各界有关政要、名人和专家学者精当中肯的评述,将历史时空与现时追寻交叉起来,愤怒控诉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讴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团结抗战的斗争精神,揭示一切侵略者、杀人犯到头来都是‘扳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使观众受到巨大思想震撼和强烈艺术冲击。”在《阐述》(二)中,还进一步要求:“应充分调动一切电视艺术手段,把这部针对性很强,意义十分深远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拍得既非常好看,又非常有意义,以征服国内外广大观众,特别是征服日、美两国观众,为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作出贡献。”可这些创意、提纲和要求,一到这些自命不凡的“老总们”手中,艺术家的良知、胆识和魄力通通都不见了。他们不是直面历史,忠实地纪录历史,照总编导肖同庆的话说:因为“这个题材至今还很敏感”,就瞻前顾后,断章取义,偷工减料,以偏概全,弄权使巧,采用“历史文献资料+幸存者访谈”的客观叙事策略,简化为5集150分钟日军轰炸重庆的“民间证言”,既勇敢地拿下了这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敢于问津的“敏感题材”,又抢占了填补我国影视空白的头功,名利双收。只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错误地估计了我国思想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群众觉悟的大好形势,把电视人的历史责任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客观地说,本片作为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民间证言”,无疑为重庆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但要作为真实地、历史地、本质地反映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显然是名不副实的伪劣之作。正如桔在淮南为桔,在淮北为枳,是一个道理。那么,既然是肖同庆、王康精心打造的仅仅可以用作民间向日本政府索赔的声像资料,又何以要以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命名,并大肆鼓吹,全国叫卖?难道历史文献纪录片仅仅等于“民间证言”?此无他,欺世盗名而已矣!
其次,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空袭斗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功勋。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包括重庆反空袭斗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请问:在这部“60年来首次公诸于世”,并“引以自豪”的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空袭斗争的精彩画面哪里去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夺取日军在中国乃至亚洲制空权的历史功勋哪里去了?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在血与火的较量中进行紧急战地救护?是些什么人不怕大轰炸,坚持生产抗御强敌的枪支弹药,维持了一条炸不断的军工补给线?又是哪些不远万里来华的外籍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击落日机数千架,夺回了中、越、缅、泰广阔战场的制空权?在日军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中,重庆被炸成火海,夷为废墟,但为什么它没有屈服,能够巍然屹立,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钦佩与赞扬?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损人开始,为什么最后又以害己告终?文献片是重铸的历史,纪录片是选择的艺术。取舍详略之间,足见从业人员的素养、追求和政治倾向。请问总撰稿、总编导:为什么在宣传战争恐怖,渲染轰炸苦难方面,你们不吝篇幅,用墨如泼,一泼到底,而在展示重庆人民和世界人民并肩反空袭斗争的风采,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战略目标、战争罪行方面却惜墨如金,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寓言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第三,阉割中国人民,特别是重庆人民团结抗战,奋起反抗日军侵略的民族精神,大肆渲染,反复再现大轰炸带来大恐怖,大灾难,有意无意告诉人们:赶快投降吧,不然,重庆大轰炸就是榜样!以此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张目。
毫无疑问,日机的大轰炸,的确给重庆人民带来了巨大恐怖和巨大灾难。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政治力学常识。周恩来主席亲自领导下的重庆雾季艺术节就是中华民族,特别是重庆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即使在民间,也有民谣:“让你龟儿子轰,让你龟儿子炸,老子们有很好的防空洞,不怕!”(《防空洞避难歌》)。时至今日,重庆人一想起重庆大轰炸,就气不打一处来,见日货不买,见日本胜出就很不舒服,见日本人就喊:“鬼子来了!”因为日本政府拖欠中国人民的巨额血债至今还没有偿还一分一厘呢!而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从头到尾,毫无节制,不厌其烦地反复宣传大轰炸带来的大恐怖,大肆渲染大轰炸带来的大灾难,而中国人民,特别是重庆人民只能被动挨打,只有喊爹叫娘,孤苦无依,整天看到的是天上日军飞机下蛋(弹),地上人们血肉横飞,脑子里想的只有大溃退、大逃亡,只有跑警报,躲飞机,“别的什么都不想做,”连一点义愤、一点仇恨,一点蔑视的情绪都没有,甚至有的还笑着回忆当年的惨烈!难道你们想警告中国人民:赶快投降吧!不然,你看日军的轰炸多么厉害,多么恐怖,将经受多么大的苦难啊!请问,不管总编导、总撰稿的主观愿望如何,客观上这种长日本军国主义志气,灭我民族威风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不正好适应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标和现实需要吗?
第四,创作观念落后,拒绝充分调动各种电视艺术手段来加强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沿袭“跟腚派”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结构极其混乱,表现手法平庸、拙劣,缺少积极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光辉,单调乏味,没有什么创造性。
纵观《重庆大轰炸》的结构(因第五集被央视取消播出?未能一睹“芳容”),大体上是按日军大举侵华、中国民众大溃退、大逃亡,躲飞机、大隧道惨案的时间顺序安排。但编导为了“纯客观”地贴近历史,其间众多当事人对大轰炸七嘴八舌的历史追忆,让人感到极其混乱。编导排斥主观意念的表达,跟在外国人的屁股后面,沿袭已经有些苍白过时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用历史文献资料辅以必要的客观叙述,幸存者叠罗汉式的冗赘访谈,缺少积极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光辉,单调而乏味,把懒人节目推向极至,难道这也是一种创造?实在不敢恭维。正如一位重庆大轰炸的文史专家兼作家指出的那样:“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是我们拿给日本人看的,是用来向日本政府索赔的资料,没有什么创造性!”甚至把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说成是1938年发生的惨剧!至于片头含蓄而精致的包装,也无补于民族精神的缺失、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战争氛围与视觉冲击。央视和重视先后安排在晚上23点20或23点30分播出,不在黄金时间热播,足见这部重大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分量与成就!
重庆人民需要有自己的灾难片、恐怖片,但更需要有弘扬民族精神,反抗侵略,大视野,高品位的影视作品,中国的电视人也有责任拍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我希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或70周年之际,如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将重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献纪录片《重庆大轰炸》,让被奸污、被糟蹋了的历史题材恢复他应有的辉煌壮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