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世纪初的饱腹艺术家(评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延河(下半月) 热度: 19383
罗茂轩

  卡夫卡为20世纪孵化了它的偕行者——一位瘦骨嶙峋的饥饿艺术家。他自愿困居在狭窄的铁笼中,固执地坚持忍饥挨饿的展览,临死前终于透露出他毕生的秘密:“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然而在弱冠之年,21世纪却迎来了属于他的忠实艺术家,在年轻的时代中一位别致新颖的饱腹艺术家急不可耐地从幕后跑步上台,用香气四溢的进食演出取代了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在诗中,这位饱腹艺术家目光贪婪地掠过每一座山川与每一条河流,他迫不及待地借用词语铸就的餐刀将其切割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然后用精雕细琢的修辞轻轻夹起一片天空的云,放到鼻下陶醉地吮吸。这种精致优雅的进食表演征服了无数新世纪的观众,一如饥饿艺术家曾让20世纪的市民络绎不绝地买票入场,因为与饥饿相颉颃的饱腹表演事实上表明,困扰艺术家的时代命题不再是“找不到合适的食物”,而是“适合我的食物太多”。

  在赵汗青的诗中,食物成了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上雕琢夺目的发卡,它无时不在传递出物质丰富下极具优雅而怡然的学院生活。在这首近似于自画像的《夏至女孩》中,艺术家的诞生和烧烤与酒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夏至女孩出生的时候/初升的烤鸡心刚挂上,远方缅邈的青椒串/十小时后,落山的五芳斋咸蛋黄又掉进了/夜宵摊的啤酒杯……”她的诗中,慵懒倦卧的猫、狡黠活泼的兔、清冽馥郁的酒、缠绵多情的雨、清冷流照的月……这些惯常的事物恰如其分地涌现,然后被这位饱腹艺术家接过,细致耐心地将其一一摆放在餐盘之中,拼成一副绚丽的千里江山图,就连死亡和苦难都被高妙地雕花成一朵晶莹剔透的月,横搁在浩渺的天空。饱腹艺术家是栖居在桃花源中的诗人。本雅明曾经说,古老的讲故事人从死亡那里获得讲述的许可。但这位当代艺术家从来没有正面遘遇死神的镰刀,面对死亡时他不住地慨叹“好象形的尸骸”,就如同年轻的学生在生物课本上第一次见到人体的解剖图。在这里,死亡永远停留在书本上,而不可能降临到现实中。

  因此,告别了饥饿的饱腹表演不可能延请死神来颁发表演的许可证,他所荣膺的是美的许可。在诗人精心包裹保存的证件上,附上的是带有阿弗洛狄特印戳的火漆。对美近乎偏执的爱,是这位饱腹艺术家的诗歌中毫不掩饰地主题,“只要月色够美,我也可以爱你”。这个主题最集中地表现在对语言狂热的修饰之中,甚至淹没了语言本身的内容与所指,单纯令观众沉浸在文字语音本身的回荡之中,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比思维的运转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于是诗歌的现实指向反倒退居成为修辞的附庸。

  然而,这种沉迷于语言的行为会招致观众对饱腹艺术家的批评,在欣赏完幕布初开时华丽而盛大的布景之后,过分雕刻的修辞语言会逐渐衍生出观众的麻木与司空见惯。或许诗人最希望的,就是精心构造的语言美景能够带给读者初见的一瞬间,契合于美的震惊。对美的呈现不是为了遇见它而是为了告别它。可是,这种震惊内在于感觉却外在于理性,它的生命力只存在于初见的那一刻而不是再见的下一刻,太过频繁地追求语言的美感会招致生理性的大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将其描述为意识抑制兴奋的功能,也就是初见过后的审美疲劳。诗歌需要震惊,但绝不是同懒散的游人对花园的需要一样。修辞集中簇拥下的诗歌,的确能招徕陌生的读者,但却无法让他们长时间驻足。在一句句脱俗的比喻和精巧的象征轰炸下,疲劳感不断期盼着与精致的舞台上的玛德琳小蛋糕格格不入的事物突然闯入,然而朴素简单的糙米与小麦始终没有出现在这位饱腹艺术家的餐盘之中。

  诗人专心于自己的生活,一如饥饿艺术家在笼中专心于自己的表演。表面上,对食物的偏溺和对美的沉迷使得诗人的作品呈现出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在她的诗中只有她自己的生活,目光永远停留在身边的三尺之内。然而,恰恰是这种姿势,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时代精神的衣角。如本雅明论普鲁斯特时所说的,时代精神不会在苦心孤诣追求它的人面前裸露,反而会在疏离它的人面前“犹抱琵琶半遮面”,“时代也以这种天真的——换句话说,误入歧途的,琐碎的——方式同路人交流纯属自身的东西”。贪婪地追求食物来源于物质丰富的社会基础,对美的高度认同和着迷源自于摆脱必要性需求的日常生活。饱食艺术家和时代并行成长,他的作品是时代在最不起眼处的私生儿,诗中营造的世界是在过去的黄金时代中凝结而成的硕果。年青的诗人携手年轻的21世纪,他们的青春叠合成一条完美的“阴阳鱼”。

  饱腹艺术家在舒适安逸中辗转腾挪,躲过零星的痛苦和淡淡的忧郁,尽心打造他的黄金世界,穿上华美的衣袍,出席盛大华丽的表演。但是,正如时代正在不可遏制地成长,饱腹艺术家也终究会迎来现实的洪水,淹没学院的白塔。迟早有一天塞北呼啸的狂风会带来沾染苦难和死亡的沙砾,粗糙地摩擦过剔透无瑕的瓷盘,摩擦过光辉洁白的月,摩擦过不沾阳春水的十指,在艺术家的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到那时,从学院生活出走的诗人会如何表达与此时迥异的生活?她会以怎样的姿态再次抓住时代精神的衣角?所有的观众在期待着,饱食艺术家本人也在期待着,未来在语言搭建的地基上,一个比现在更生动、更粗糙、更丰富的宇宙,如何悄然地诞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