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那条流淌的河(外二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延河(下半月) 热度: 12263
朱德康

  故乡有一条河,河水清澈,环山而过,倒映村庄,先人们给她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谷溪。河水两岸风吹绿、稻花香,我们的祖辈在此繁衍生息。于是,这条河也承载了几代谷溪人的生活和信仰。

  父亲告诉我,他年少时,每当汛期来临,爷爷和他便会把早早准备好的木头扎成木筏,顺流而下,逐浪谷溪。他们穿过一座座山村,淌过一个个小镇,时而急促,时而轻缓,千帆相竞地汇聚在大江的渡口。然后选择城市某个熟悉埠口,卸下木筏,售卖,换来山村里匮乏的物资和归家的路费。他们如水手一般,靠着勇气和智慧,在那条流淌的河里大浪淘沙,以梦为马。

  小时候,我也常常望着那条连绵不断的河流,思索这不止的流水从哪里来,又是去往何方。村里的长者告诉我,它们来自更高的山间,都去了更远的大海。山间我知道,那是和父亲劳作的地方,可大海我却没见过。我又追问他们,大海又是什么模样,可没有人再回答我。后来,我终于在堂哥从城市里带来的书中找到答案:大海在远方,一望无际的阳光下,吹着风,起着浪,海鸥在飞翔。

  那刻起,小小的我开始渴望远方,河水每一次突如其来的涨潮,我那颗好奇的心便溢满了青春的悸动,稚拙的双手总会折叠些许追梦的小船,一艘一艘地慎重放行,漾过河水,划起波痕,载着我渴望的心,驶向远方。总还有着期许,某一天,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一笑谈故乡。

  漫长的岁月里,那条流淌的河就这样滋养了一簇又一簇大山深处的赤橙黄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无华的山夫渔子,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平淡无奇的过往云烟。

  然时光变迁,城市的纷扰终究还是打破了她岁月的静好,孩子们在这里渐渐地长大,却选择到了陌生的繁华里飞翔,“水手”们在这里慢慢地成熟,却选择了霓虹灯下的彷徨。群山怀抱的月下,村庄向晚,溪水在炊烟里弥漫,日渐零星的灯火诠释了她落幕时光里的无比惆怅。

  盛夏时节,我又一次带着家人走访故土,贴近谷溪。青山依旧在,不见戏水人,我记忆里的那些老人、父辈、童年都如大山般深沉了、走失了。我拉着一旁的儿子说:“爷爷的身影,刻在了这条河里;爸爸的记忆,写进了这条河里;你的名字,也出自这,这里是故乡,是渐行渐远的家。”

  孩子若有所思地捧起那些不是很完美的卵石,欣喜若狂地把它们抛向流水的中央。然后突有所悟地告诉我,他要看看卵石臻于完美,听听河水自由流淌,读读他记忆里爷爷、父亲口中常提起的河,那条让他们爷孙三人眷恋的河。

  这样父子间的对话,我很是欣慰,我也愿意这样与我父亲的对话。是啊,无论山高水远、不论陌生与短暂,谷溪的孩子们是该读一读爷爷留在河水里的厚实和质朴,读一读父亲留在河边的青春和渴望,读一读自己源于大山的血液和根脉。

  那条流淌的河,还是那样静静地流着。灯火阑珊时,她便流进我们记忆的乡愁里,流进我们倔强的骨子里,流进我们守望的尘土里。

青春多还乡

收到发小的微信说:故园寥落。我的心怦然一震,许是太久没有归去那个儿时成长的深山故乡了,我明白,发小是以这样的方式提醒我该回去看看了。

  儿时的家是在浙中金衢盆地的群山之中,在几座小城抑或小镇之间总有几处难以攀越的山峦,那里的树林青翠欲滴。透过树梢,山峦边偶尔能见到一些土黄色的建筑,零零散散、稀稀落落,其中有一处,便是我童年的山村。

  村庄的边上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流淌,灌溉着村边为数不多的稻田,稻田里的谷子供养着我们一代一代山里人,于是,先人们智慧地把小溪称之为谷溪,很自然的村庄的名字也便叫了谷溪,而我们就成了谷溪人。

  那时的我们很是单纯,一个村子,一种方言,一条河流,一座高山就以为是一个世界。在那个没有互联网通讯的年代里,村里老人讲述的故事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那时的城市是多么遥不可及,繁华的意义从未体会,没有喧嚣,没有过客,有的只是月华泻地的林间鸟儿安静地歌唱,还有孩子入睡时的啼哭。

  那时,我们何曾有过忧虑的玩耍,只有幸福地奔跑过一道又一道山湾,游遍了一个又一个水潭,高高的谷堆成了稻草人的基地,客家的方言山歌满山间回响。

  后来,去山外的路越修越宽,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去往城市的汽笛载着我们的热切去了陌生的环境。那会儿,山里的朴实显得胆怯,渐渐我们有了新体验,有了比较,开始习惯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也开始憧憬某一天能坐在城市中心高档的写字楼里畅谈人生。

  是的,我们都做到了。发小成了一家公司的高管,工资丰厚,早已在省城成家立业。曾经的另一个玩伴已经是一名高校的老师,学识斐然,每次谈话的内容总那么高深莫测。我稍不如意一些,但毕竟也能够在这座小城里流浪生活的,就像现在这样,惬意时也能坐在咖啡厅,敲打着键盘用文字记录很久的故乡。

  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忘却了太久远的记忆,山间的袅袅烟火再也吸引不了我们的追寻,日子一天天消逝去,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大山来,故园是寥落了。那川流不息的溪水依旧流着,只是河边那为数不多的稻田却荒废了,偶尔有几位佝偻的身影路过,俨然那已不是播种的春天。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多么深情地告白。城市的喧嚣和灯火笼罩了我们那颗抬头望月的心,自然也就掩盖了我们心底那份望乡的情。穿过岁月春与秋,拾起世间哀和愁,无论我们富贵也好,落魄也罢,此时的故园春光正好,饮一壶父亲酿的浑酒去,唱一曲母亲教的山歌去,带上那儿时不变的心,只道是,趁着青春多还乡。

  

一切都交给风吧

初夏,夜。

  在书柜前拿出一本友人写的散文集,翻阅着目录,挑选着吸引我的题目,准备让优美的文字沁润一番自己枯燥的心灵,填满那些复杂的思绪。

  果然,书中一行独特的文字走进我的眼帘,“风吹哪页读哪页”,多么坦然的读书境界,多么随性的人生哲学。高尔基说过:“读书,我们这个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读书,读的是一种缘分;这样的读书,读的是一种潇洒;这样的读书,读的是一种态度。

  于是乎,我情不自禁地读完了全文,心中不免有些宁静,也开始了不止的回忆。我曾经生活在山区,物质的贫瘠让我们有了到山外生活的向往,而书籍的匮乏更让我们对书的认识倍感珍贵。记得当时没有这么多讲究,只要是我能读懂的书籍,无论是小说童话、诗歌散文抑或旧报刊,无不是细细品读,页页珍惜。我还记得,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间自己的书房,而且书房里满满都是我要的书,这是多么纯真的童心,这是多么丰满的愿望啊,这不正是友人文字中的境界吗?

  时间飞逝,一切的变化又近乎如此之快。如今,我的书房有了,书有很多,可人长大了,读书的心也起了变化。对于读书,已不再有那些天真的想法,每次去书店都要不断选择,每次看书还在不停犹豫,看完了之后还不断地质疑内容,这样的态度一切似乎又是那么正常和自然。

  是啊,成长给了我们太多蜕变,很多曾经遥不可及的人和事儿到现在看来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地在书的海洋里迷路了,丢失了那份最初的纯真和憧憬,浅薄了那种风吹哪页读哪页的心情了。如此,一些文字的美丽又如何去领略,一朵花开的幸福,我们又如何去珍惜,一段情感的圆满,我们又如何去追寻?

  读书如此,生活亦之。当我们在繁华的道路中的蓦然回首,彷徨了些许,那又有何妨呢?不管前面的路是阳光还是荆棘,至少我们已经勇敢地行走在路上。至于我们读哪页文字,停靠哪个站点,路过哪段风景,就把这一切都交给风吧!风中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答案中会有我们渴望的故事,拾起自然,珍惜所遇,这样的人生已然完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