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抗战的足迹,感受当年的炮火硝烟
2011年10月中旬的一天,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苗常育终于背起行囊,踏上了重走江桥抗战路之旅。除乘坐火车外,苗常育在八天时间里,拖着患过脑出血和关节炎的身体,只身徒步三百余华里,足迹印在了泰来县江桥镇、大兴镇、汤池镇,昂昂溪榆树屯镇和三间房一等铁路编组站等地,拜谒了江桥抗战纪念馆、大兴烈士墓,踏查了嫩江铁路桥、韭菜沟、“沤马坑”、“大兴战绩纪念塔”、头站屯、“万人坑”等战斗遗址遗迹。一路访问了当地县(区)、局、镇、村、屯及当地守桥部队等20多人。在踏查和访问中,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穷根追源,密密麻麻记录了一本3万多字的笔记,实地拍照三百余张。
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当年抗日战场的厚重与沧桑、沿途人们的质朴与热肠;惊诧于嫩江和铁桥的隐忍与伟岸、松嫩平原和沼泽的坦荡与神秘。尤其是,终日仿佛置身于当年的硝烟炮火中、前辈英烈间、血雨腥风里,那种纠结与压抑、痛苦与豪迈、自省与感奋,无时无刻不缠缠绕绕挥之不去,使他昼夜颠倒时光逆转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感慨:岁月深深藏往事,凭栏追忆叹英雄!他自豪:嫩水江桥华夏志,岂容倭寇再称雄!他的一位同事感动地写下了诗句:一个人走在深秋的风里/徘徊于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寻找那些远去的灵魂/拾取被黄土掩埋了的壮烈//他从信念的驻地出发/踏着小路的崎岖/朝着秋风的方向/走向70年前的一段过往//万物俱寂草木枯黄/几声山鹰悲怆/几滴秋雨微凉/阵阵秋风吹过/起伏的心田涛声不息//不停地寻觅张望/历史的深处迷迷茫茫//他开始摇摇晃晃踉踉跄跄/但踩下的每一个脚印还是那样坚定//支撑他的/除了内心的虔诚/还有一根满是疙瘩的榆木手杖。
他又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夜以继日地研究江桥抗战的史料,查阅《龙江县志》、《泰来县志》、《昂昂溪区志》对江桥抗战的记载,并将自己的踏查走访与之对照、考证、甄别,在此基础上,撰写了7篇纪实性散文,记叙了江桥抗战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纠正了有些资料记载的偏差,再现了当年鏖战的烽火硝烟。文章陆续在《齐齐哈尔日报》发表,受到了方方面面的赞誉,成为认识、研究江桥抗战的重要文章。龙江县关工委和龙江县教育局关工委向全县五老和青少年学生推荐了这7篇文章,成为教育下一代不可多得的教材。
追寻远去的身影,拾起尘封的壮烈
在苗常育的家乡龙江县龙兴镇的东北角,有一座烈士陵园,园中矗立着一座“三烈士纪念碑”。碑上有原东北局第三书记顾卓新题写的碑文,碑后为原李三店(现龙兴镇)区委书记刘健、嫩江省第五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李超、李三店区公安中队队长赵义恒三烈士及两名战士的墓葬。他们是在1946年李三店公安中队指导员黄鹏飞带一小队勾结土匪叛变时被杀害的。小队叛变惊心动魄,战斗惨烈,追逃曲折。从事件发生到叛匪及相关土匪陆续缉拿镇压,再到1968年匪首黄鹏飞被缉拿枪决,历经整整12年。
这段历史在《龙江县志》中的“大事记”和“剿匪斗争”两处仅有300多字记载,过于简单。虽有一些其它史料记载又都显得支离,不能形成完整详细的经过。2014年春,苗常育开始着手准备撰写一部长篇及时文学,详细介绍小队叛变及镇压叛徒和土匪的细节经过。当时有的亲历者尚在,但都已是风烛残年。苗常育马不停蹄地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在省内外,先后访问了近20多人,特别是对像崔洪山、侯国庆等与三烈士有过接触和见证镇压叛匪的建国初期老干部,每人都采访过多次,记了厚厚三大本30多万字采访记录。
2015年10月,他迎着秋风一个人徒步踏查了叛匪杀害赵义恒后逃跑的路线,凭吊了烈士的第一个墓地,访问了叛匪残害农会干部的许家屯。当他站在刘健烈士的牺牲地刘建坡时,四周一望,苍苍茫茫,内心与林涛一样起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像松林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心田。
2015年10月末,他研究史料,整理采访笔记,开始了撰写工作。经过近10个月夜以继日地工作,在2016年8月,终于完成了20万字的纪实文学初稿,取名《那年那月李三店》。他将书稿分送知情人审读后,又多次修改完善,到2016年10月末,在烈士牺牲70周年之际,终于定稿完成了著书。2017年9月,经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守家定名并作序的《平叛惊雷》,作为中国纪实文学经典丛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平叛惊雷》不仅真实而详细地还原了事件的经过,而且对烈士的相貌、生平、性格及那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有精细和传神的描写,对读者的感染力极强。《平叛惊雷》受到了文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县关工委推荐“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的必读书目。苗常育的老师、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调研员、中华诗词荣誉博士杨树明先生读后不仅写了推荐文章,还欣然题诗两首:(一)阅屏连日展晴霞,读罢频添泪眼花。粉骨碎身心似铁,吊民伐罪笔如叉。忧时字字涵悲愤,唤众篇篇启奋发。忠骨纵然岁月逝,精神犹亮海天涯。(二)河山节次换新容,饮水思源岂可扔。领导必须由我党,斗争方能除虎精。黄炎圆梦长征劲,先烈魂飞壮志腾。珍重一声安息吧,史章字字慰深情。
拨开迷雾,擦亮真实的历史
从2018年开始,苗常育又着手开始收集研究抗日英雄白永胜和党在李三店秘密建立西北特支的事迹。白永胜参加过江桥抗战,后又加入东北抗联,是活跃在富拉尔基、朱家坎(今龙江县龙江镇)、扎兰屯、李三店(今龙江县龙兴镇)一带的传奇式抗日英雄。对白永胜的事迹,虽有一些史料记载但都不详尽,多是一些老年人口口相传。对于抗联在李三店建立西满第一个党组织----西北特支,更是闻于口传,不见经传。为了让家乡这段历史真实而详细的再现,他一边查阅史料,一边寻访知情人。他去过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扎兰屯中东铁路纪念馆等许多地方。按照王明贵将军回忆录,踏查了当年抗联在西北满一带的活动路线。采访已退休的史志工作者、回忆白永胜文章的作者,以及与白永胜一起抗日的英雄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共约50余人,记录采访日记近百万字,还收集了许多当地关于白永胜的传说。
2019年10月,苗常育有幸联系到了白永胜的曾孙女白淑琴,她已经60多岁,曾任扎兰屯市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白淑琴给他讲了许多白永胜的事迹,为他介绍了几位知情者的后代,还带他拜谒了在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的白永胜烈士纪念碑,实地考察了苏明暹、白永胜、麻国柏3人在李三店新功村秘密建立西北特支的高粱地。经过细致的研究和考证,纠正了一些误传,证实了一些史实。白永胜是鄂温克人,不是传说中的蒙古人或汉人;白永胜也不是他的汉族名字,而是由于他多打胜仗,人们送给他的雅号,他的名字叫白温都格尔。
2020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在东北特支秘密成立的原址建设了东北特支纪念广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经常有自发或有组织的人们来这里追忆、凭吊、开展活动。
2022年,30多万字的纪实文学《白温度格尔》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洗练的文字、精确的描写、曲折的叙事、环环紧扣,真实地再现了英雄英勇战斗的一生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为研究那段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史料。
在采访、收集和究资料以及撰写《平叛惊雷》和《白温度格尔》7年多时间里,苗常育两次犯脑出血住院抢救,他都在烈士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顽强地站了起来。如今在龙江大地三烈士和白温都格尔的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一位史志工作者读完两部著作后,不仅对书的生动内容感动不已,更对作者的顽强和勤奋钦佩和赞叹不已。掩卷长思,提笔写了一首七律:秋雨秋风落叶旋,重山踏遍步趋艰。眼前阵阵松涛涌,耳畔声声雁阵寒。开口读时情怎已,挥毫落处泪何潸。敢追逆转时光影,大爱盈怀赋笔端。
2023年3月17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