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楚宫

时间:2010/1/4 作者: 柳林 wenxueyuan 热度: 337001
              楚宫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追随的桂林观察使郑亚遭贬,诗人只得离桂林北归,暂寓湖南长沙。是时,诗人政治上的失意之愁、生活上的羁旅之苦、身世的凄凉之感交织在一起,诗歌以政治讽喻诗、伤怀诗为主,抒写诗人感时伤怀的愤慨与失意落寞的感伤之情。大中二年(848年)正月,诗人奉郑亚之命摄守昭平郡,以高松自况,表现诗人在仕途上积极进取、信心十足的心态:“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不久,郑亚遭贬,诗人又开始了羁旅漂泊的生活,其诗歌或讽喻,讽刺宣宗皇帝寻药求仙、不理朝事的荒唐之举,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赠田叟》);或抒写失意、羁旅之愁,如“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潭州》)、“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楚宫》是一首吊古伤今的七言律诗,全诗以“湘波”起兴,借凭吊屈原,暗寓诗人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愁怨、苦闷的心绪。
  诗题“楚宫”与整首诗的内容无关,内容主要抒写屈原冤魂的形象、忧国忧民精神在故乡人心中的地位和故乡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何焯、程梦星认为诗题可能是“楚厉”,“楚厉”二字取自诗中第二句的前两个字。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可备一说。
  首联:“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湘水色清而深,有如流不尽的眼泪,屈原无依无靠的冤魂已抱恨随波远去。“厉”,古人认为,鬼无依则为厉,这里指屈原的冤魂。首句将清深的湘波比作泪水,湘波实际上已成为诗人心中愁怨郁结的物化之境;二句以屈原的冤魂无所依靠来暗含诗人自己身世飘零、仕途坎坷的现实处境。此联中的“泪”、“恨”二字,写诗人之泪和屈原之恨,极其巧妙地将凭吊者与被吊者融为一体,泪与恨抒写的对象既是屈原冤魂的形象,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愤懑不平的心境。
  颔联:“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屈原的冤魂长期寂寞,只有以女萝为带的山鬼殷勤相邀,同她交谈。此联紧承上联,从正面具体地描绘屈原冤魂的孤独无依的形象。这两句是诗人的匠心独运之作,诗人化用屈原的赋《楚辞*招魂》和《楚辞*山鬼》中的诗句,对仗工整、意思贴切,写屈原的冤魂目睹江边伤心的枫树,耳听彻夜不停的猿鸣,将会愁肠欲断;屈原满心的愁怨无人诉说,只有与以女萝为带的山鬼相邀、交谈。“愁”字既是屈原忧国忧民的抱负无法实现的愁怨,也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有心报国却仕途坎坷的愁苦之情。
  颈联:“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人死后,归于九泉之下,肉身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何况身陷水族的侵扰中,其魂魄就更加难以招回。“复”“招”都指招魂,据说屈原死后,宋玉作《招魂》为屈原招魂。此联以屈原负石沉江的民间传说,进一步壮大了“泪”与“恨”的时空,渲染凄迷惨淡的氛围。
  尾联:“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只要故乡有人在,人们就会悼念屈原,因为没有人会吝啬那些足以吓跑蛟龙的彩丝带。此联以“但使”警起,以“谁惜”应之,直立屈原忧国忧民精神的长存及在故乡人心中的地位。这样,就将全诗哀怨凄迷的基调挽起,使诗境走出阴霾而豁然开朗起来。
  此诗在声律上押韵,节奏鲜明;语言含蓄而蕴藉,韵味无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