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司晨百鸟鸣,
野兔松鼠窜灌林。
夜来霜花摧叶草,
朝霞挥洒四野清。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居
【诗说】这是许峰近期回故乡探亲随口吟的一首诗,所以说“偶拾”。诗句的确质朴但不随意。“山鸡司晨百鸟鸣,野兔松鼠窜灌林。”这两句诗是写鄂东地区深秋初冬季节清晨实景。我们这里夜里一般是雄鸡啼五遍后,天就亮了,各种鸟雀,也随之喳喳鸣叫起来,各种野生小动物也纷纷出窝,在灌木丛中跑来跑去,一边嘻闹,一边找食,一副生机勃勃深秋初冬晨景的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只是司晨本是家养公鸡的职责,随着山区生态环境日益优异,家养公鸡司晨的职责越来越被山鸡取代了。两句朴实生动的描写,讴歌了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夜来霜花 摧叶草,朝霞挥洒四野清。”后两句既是对深秋初冬鄂东地区大自然气候变化的生动描写,可能也是对诗人心态的一种表述。据说已离开故乡四十多年的许峰,这次可能因从南方的温暖天气回到故乡的初寒之地,一下子气侯不适应,身体有些不爽。人身体不适容易心情落寞,所以才有“夜来霜花摧叶草”的句子,把深秋初冬鄂东的自然气侯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但诗人还是保持了他的诗歌一贯的不畏困苦,昂扬向上的基调,“朝霞挥洒四野清”,给人一种清新和豪迈之感,读来令人振奋!总之,我感觉诗人这首“偶拾”是在想起往日旧景,有感于怀写下此诗,借维妙维肖自然景物的描写,借昔日的回思,两相对比,表达了对今日新农村的无限喜爱之情,歌颂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湖蕲老叟)
(二)
满山浓雾罩林泉,
斑竹枝枝泪珠连。
谁解个中酸楚意?
一声长叹和清弦!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这首诗对鄂东地区初冬季节清晨自然景观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但诗人显然是在借物抒怀,颇具深意。诗人在大自然的一枝叶、一滴露中,感悟出了生命的艰辛与不易。其体现了朱陆“我心即世界”的理学思想。诗人回到久别的故乡探亲本是一大人生快事,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以致于生出许多感慨,“谁解个中酸楚意”?难!(邓三君)
(三)
常青惨遭霜冰凌,
希翼红日早东升。
历过苦寒千般冻,
方感暖阳沐浴恩!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作者与我是同乡人。从我的视角来看,作者小时候的生活是处在极贫边缘的,最难的时候连饭都没得吃,确实是如老家的常青树木到了冬季“惨遭霜冰凌”。但是正如诗里所写“历过苦寒千般冻”,他坚持过来了。从他后来的经历来看,党组织的长期教育、部队以及社会的历练使他成长起来了,我也经常听他说起:“我能有现在的一切,真得感谢党和国家。”我相信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这首诗以物喻人,借自然景象隐喻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我读来很有感慨,中国应该有很多人都像作者一样,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人,年轻时都吃了很多苦,在痛苦的挣扎中“希翼红日早东升”,但是等到苦尽甘来“沐浴暖阳”时,又有多少人能像作者一样感恩党的领导,感恩祖国的强大呢?诚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奋斗之路让人的感悟不尽相同。有人会说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切,我凭什么感谢他人?!是的,所有的成功如果没有个人的坚持和努力断难获得,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但是作为每个国人的一生,无论你承认与否,其实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护佑和太多人的帮助。可以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由此来看,我们岂能不常怀感恩之心?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方得始终。做人不能忘本,感恩党和国家,是大智慧。(鄂蕲老叟)
(四)
几道土菜瓦缽蒸,
足慰谗肠胜山珍。
离家仙游百般好,
难忘儿时故园情!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瓦钵蒸菜是鄂东地区餐桌上的一大特色,“几道土菜瓦缽蒸,足慰馋肠胜山珍。”作为一个地道的鄂东人, 别说几道了,就一缽干辣椒蒸腊鱼就足够让人心驰神往!地方特色菜那浓浓的沁入灵魂的家的味道,时刻提醒着我们,那里是我的故乡,我从那里来。
故乡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命的起点,也是奋斗的起点。无数的人从家乡“离岸仙游”,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奋力拼搏,越走越远,现实生活的压力给每个人带来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走着走着还不时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还能恋着最初梦想开始的地方;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记得从哪里来了,只想着要到哪里去。诗人最后说:“难忘儿时故园情。”表面是在倾诉对故乡的深情,实际上是在说:纵使他处“百般好”,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
回家,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望,是最永恒的承诺。我想:诗人这首诗的深意,不仅仅是在表述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小家庭也是为大家国,人生在世,大家都在负重前行,还望大家不要忘了初心,别忘了对家国的守候。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历史为鉴,想想中国的一些父母和学子,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尤其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月亮圆,想方设法“离岸仙游”,还要想方设法留在国外,用故乡喂养的“土菜”去给外国做贡献。报载:仅清华北大国家每年花巨资培养的学子到美国留学不归的就有2万余,极少数甚至充当以美帝为首的西方列强围剿中国的汉奸马前卒,所以近两年清华北大的利己主义学风成了国人的众矢之的,的确令人感叹!
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开放的世界,“离岸仙游”增长知识见识无可厚非,也是大势所趋,但忘恩忘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风气值得国人警醒!但愿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都能如诗人所期”难忘儿时故园情”。(陈正)
(五)
百年古樟历苍桑,
晨起敬奉三柱香。
心祈树魂青长驻,
襄助林泉添绿装!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居
【诗说】据诗人介绍:他的故居所在村头,有一棵百年老樟树,诗人儿时经常同二三小友手牵手才能围住老樟树的主干,现老樟树的冠盖已达四五十米方圆,每到炎热夏季,树荫下是村中男女老幼纳凉的好地方;春节期间,外出打工的少男少女归来,又是他们三五好友烧烤饮酒的好地方。然而就是这么一棵百年老樟树,二十年来却险遭两次厄运;一次是差点被人以2千元价格买给一个做木材生意的老板,诗人得知后一天十几通电话强力干预才使老樟树幸免于难。二次是由于老樟树生于两口山塘之间,因塘水长期浸泡,大量树根裸露在外,导致老樟生机渐弱。诗人为救老樟树捐款一万余元,请人在树根裸露处筑起石墙,挖掘塘泥将树根填埋于土下,这才让老樟树才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了解了诗人保护老樟树的这段历史,相信无须”诗说”读者也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诗人在诗中希翼百年老樟树“襄助林泉添绿装”,实际上他自己以行动在实践这句话。(陈正)
(六)
晨启门帘迎故人,
顽童已是雪霜鬓。
相拥捶肩无休语,
尽是儿时不了情!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诗人善于描摹事物的表象特征而揭示其本质特点。一是形象;二是真切。其做到了情感与理性的最佳表达,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真可谓“乡愁”类诗作的精品矣。(邓三君)
(七)
冬雨沥沥到天明,
蔫草残花乱纷纷。
本是甘霖润万物,
陡增冷寒来袭身!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人是多情物。这首表面看诗人是写初冬突降一场寒雨,给本己萧瑟的大自然植物带来的雪上加霜的境遇,实际上诗人是借自然物象表达了自我的襟怀和情绪。我们从诗人愁绪心理与自然演化规律相悖的矛盾中感觉到了世间的纷繁和人生的维艰。(邓三君)
(八)
聆听晨读稚嫩声,
犹忆当年搏功名。
华章写尽烟云散,
墨汁仍留香余生!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这是一首令人非常亲切而又让人感叹的好诗。既有描写未涉世孩童对前景的憧憬与追求,又有表达过来人对功名的淡泊与泰然。此诗是对"追梦年华,铅华洗尽"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真实写照。(邓三君)
(九)
身披晨曦又离乡,
列车送我去南方。
前瞻后顾难两全,
唯祈普世福安康!
一一庚子年初冬于鄂东故乡
【诗说】有一句话说“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由人。”写的虽不是亲情,但那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却也契合作者回家省亲后离家时的感怀。
作者自19岁离乡从军后,先后在全国6个省市驻军和地方工作过,与家人聚少离多本就是常态,然现退休了也还是家分三省市。一家三地隔相望,往来票根叠满箱,很自然的,他也就成了那个收集火车票的“火车常客”。
一张车票,是牵挂,是不舍。它的一头是回家,另一头,其实也是回家。一句“身披晨曦又离乡”中的“又”含义万千,浓浓不舍,淡淡苦涩,一声叹息在心间,回首北望情满天。世间有多少事是真的能两全其美呢?“前瞻后顾难两全”,也只是无奈的自我安慰罢了。“唯祈普世福安康”一一诗人胸怀家国的气度正在于此:普天下“福安康”了,小家自然“福安康”了!祝福母亲,也祝愿全天下在老家村头眺望的老人们幸福安康,福如东海!(陈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