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党的光辉照山苏 散文

时间:2023/11/9 作者: 滇池 热度: 12235
何建安

  政策就像天上的阳光特别眷顾山梁子一样,在公元 2010年似乎特别恩宠于我们身边的山苏群众——政府要免费建盖房子给他们住了。昔日吃不饱、穿不暖,祖祖辈辈只能住在低矮、狭小、阴暗、潮湿的土房里的山苏人,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就像上天遇到了弯腰树,磕头碰着天,把他们乐坏了。几乎就是在一夜间,大批施工队进驻新平所有的山苏寨子,在轰隆隆的推土机和挖机声中,在农民工热火朝天的奋斗下,一幢幢山苏砖混房平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穿寨而过,一排排果树围寨而栽,一条条小溪顺寨流淌……山苏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历史一夜间就前进了几十年,他们的生活一夜间就比蜜甜。这,全得益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啊!

  2010年 2月,我也没有想到,我会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下派到新平县平甸乡挂职党委副书记。按照乡党委的分工,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分管全乡山苏安居房建设。山苏,是彝族里最落后的一个支系,在新平主要分布在哀牢山和迤咀山山脉的部分山岭里,共有 2124户 8323人,在平甸乡有 729户 2910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彝族山苏支系聚居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生活条件差,群众居住简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贫困面大,贫困度深,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前年,我到深山里的山顶白克、沙迷打等一些山苏寨走访过,两个小组的 60户山苏人都住在汉人牛圈一样大小的土房里,房屋大多是黑漆漆的,里面阴暗、潮湿,一无所有。山苏人个头矮小,但男女都还喜欢贪杯,喝烈酒,抽旱烟。他们早上不喝点酒出门就无精神干活,晚上回家仍然要用碗倒酒喝,喝醉了就躺在火塘边睡觉。虽然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少不了酒、少不了烟。像这样喜欢吃喝观念又极为落后的民族,的确,如果政府不拿出钱来为他们盖房子,扶持发展产业,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那他们的生活不知要落后到哪个年月,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全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怎能实现!按照市、县扶贫攻坚政策,这次山苏安居房建设政府每户补助 6万元,其中 1万用于公共部分建设用,5万用于补助建盖房屋。要盖新房了,生活在深山里的山苏群众当然高兴得一夜夜的睡不好觉,他们每天款的聊的,都是说共产党的政策咋这么好啊!甚至有的群众还不敢相信,产生了怀疑,问我们乡村干部:“免费给我们盖新房,给是真呢?”

  作为前期试点,我率工作队到几个小组去摸底,开群众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宣传政策,征求群众建房方案和意见。真是搬起石头蚂蚁多,原先我们想政府拿钱为群众盖房子可能很简单,山苏人会很听话,但实际上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主要就是双方思想产生了距离。山苏弟兄大多都是文盲,大多数人还不会说汉话,因此我们为他们着想的方案他们很难接受,加上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彼此之间就产生了盖房的差距。比如平甸乡费贾村蚂蟥篝小组,我们工作队经过多次现场勘察、调研,从产业发展、交通便利和地质稳定的条件考虑,本想动员群众搬迁 300米,脱离原址进行安置,可做了很多次工作,开了七八次群众会后都被群众否定了。有时头天工作队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统一了群众的思想,但到第二天群众又反悔了。最终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超前意识,只认在惯的山坡不嫌陡,住惯的窝子不嫌贫啊。

  通过不厌其烦的开群众会,发动群众,统一思想,宣传政策,鼓励群众集资,规划选址和确定每组每户的户型、面积,然后完成工程的招标,轰轰烈烈的山苏安居房建设项目在 2010年的 8月如期开工了。为稳妥起见,我们工作队经过反复考虑,提出先试点,后全面铺开的原则,第一批率先在他拉村白沙斗,白鹤村汉科甲,者甸村雨龙寨,费贾村多者、蚂蝗箐五个小组进行试点建设。机械和民工入驻试点村,山苏人已按要求拆除了他们自家可用的老房木头,在村头村尾搭起临时住蓬烧火做饭和过夜。白天的山苏寨一片沸腾,就像这里在抢深圳速度,有人在平地基,有人在砌挡墙,有人下砖,有人拌沙;夜里的山苏寨却奇特的静,工地上空只有呼呼的山风和蓝得要碎的星星。住在人不多的山寨里,人们很想在夜晚听到歌唱或呼喊,但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只能在呼呼的酣睡中找寻甜美的梦。为了赶工期,我们要求施工队尽可能地多上人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同时,我也要求各小组的山苏群众每天少喝酒,积极到工地上打小工,发挥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也别小看山苏人个矮体瘦,但他们在当地个个也都有一小手。他們能种烟,能采松脂,能攀岩爬树嫁接核桃,部分人还会骑摩托驾驶拖拉机。本事不小呢!破石头是男人们的一个强项——他们能把山顶刨出的圆石破成条石,供施工队砌挡墙下石脚;他们也有良好的美德,不在意一时半会儿的工,时常义务帮建筑工抬石头下沙料,打理建房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山苏人漠不关心自家建新房的事,几十天不见他们来工地看一次。

  毕竟全县一齐上马几千户安居房,单平甸乡试点一齐上马也有 200多户房子,施工方在建设中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是红砖难买。砖厂供不应求,一些施工队老板有钱都难预订到红砖。其次是山苏寨点多分散,居住偏远,施工打响时又正值雨季,材料非常难拉进山;再次是下半年钢筋水泥等原材料价格暴涨,油料紧缺,这给机械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工地上多停一天的工,群众就要在油毛毡房、塑料蓬里多住一天,我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罪而不顾呢。于是作为分管领导的我只能跑上跑下地搞协调,尽量地为承包老板操心,分担他们的困难任务。没有砖了,我就去找砖厂老板,坐在砖头上边抽烟边和老板们磨嘴皮,死缠硬磨,有时甚至是连哄带骗,尽量说动砖厂老板分一部分砖给我们拉走;大车进材料在山里卡住了,我就发动附近的群众想办法把车子从泥坑中推出去,或调动近村的一些拖拉机分装材料运上山。群山中的雨就像穷人孩子的眼泪一样多,有时一下就是几日,我和施工队就只能干着急,一天天住在山上等待天空放晴。雨住了,山中的路晾干了一些,我就及时督促老板打电话通知在城里等候的货车赶快把材料运进山。山路崎岖,道路泥泞,松涛阵阵,看着一车一车的建筑材料运到了山顶上的山苏寨,我们十日半月里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

  就像八月的蜂九月饱,十月不烧空捞捞一样。我们五个试点小组的山苏房在当年十月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批住房保质保量地建盖了起来,上级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年 11月,我们又全面铺开建设剩下的 15个小组 500多户的山苏安居房。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山不同、寨不同、人不同。到 2011年 6月,平甸乡 21个小组 729户的山苏安居房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已有 7个小组200多户的山苏群众喜迁新居,剩下的将在年底全面完成并实现群众迁居。新建成的山苏安居房全是砖混结构的水泥平顶房或砖混结构的瓦房,房屋外观美丽、抗震能力强,房间功能齐全、整洁宽敞,屋外街道平直,果树林荫,部分还配有公益房等群众活动场所,还有太阳能、沼气池等设施。过去低矮、狭小、阴暗、潮湿的土房已彻底被历史埋葬,彝族山苏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翻开了新的一页。看到一幢幢安居房像新生儿一样降临大地,看到一户户山苏人笑逐颜开喜迁新居,看到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张贴在新居的门头,看到一山山翠绿的核桃树成长在房前屋后,我们这些共同参与建设者无不欢欣鼓舞,欢天喜地,流下了幸福激动的泪花。我们要感谢党给了我们建设锻炼的机会,要感谢党给了山苏群众一个新生!

  通过这次项目建设,山苏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人们再到山苏寨,他们不会再怕生,不再害羞,不会一见到生人就跑到灶台后面的角落里藏住身子不让人见到,他们会敞开一张张笑脸,向人们夸赞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山苏人都说:“共产党免费盖房给我们住,我们要跟党走!”

  责任编辑 段爱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