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隆冬,依然花木葱茏,暖意融融。
2022年12月24日,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洛滨村锣鼓喧天。“欢迎您回家!”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刚下车,乡亲们端上自家做的粿,用最朴实的方式欢迎这位乡贤和家人归来。
乡间公路穿上“花裙子”,农村庭院披上“新衣裳”,河滨绿带、篱笆围墙、田园人家……漳州这个小村依山傍水,富有“洛水之滨”之秀美,故名洛滨村。围绕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做文章”,洛滨正通过乡村振兴,成为一个具有水鄉风情的生态宜居休闲旅游村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此次返乡,郑绵平特意把自己的孙子们一起带回来,回到这生于斯长于斯之地,也一起感受家乡变化。走在家乡崭新的村路,郑绵平欣喜不已。眼前的洛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得知龙文这几年良好的发展态势,88岁的郑绵平十分高兴,连声说“好”。
郑绵平,1934年11月生,著名盐湖学家和矿床学家,是我国盐湖科学研究及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幼年时的郑绵平经历了日军侵华、兵荒马乱的至暗时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也在那个时候深深地植入了他的心中,立志报国、改变国家贫穷命运的信仰激励着他、鞭策着他。
郑绵平曾就读于漳州第一中学,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对我国各类盐湖区和盐类矿产资源勘查评价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其心诚诚,其情殷殷。郑绵平院士牵挂着家乡,家乡人也惦记着这位中国盐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洛滨村郑氏宗祠的墙上有郑绵平的题词:“多读书,便会高天分;勤实践,方能出真知。”村里建立院士奖助学金机制,教育鼓舞洛滨学子。不久前,洛滨还建设了院士长廊,勉励后人以院士为榜样,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学成报国,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郑绵平院士为院士长廊揭牌,并在院士文化广场与大家开展座谈交流。
郑绵平被称为“为盐湖而生的人”,半个多世纪考察过上百个盐湖,走遍条件恶劣的高原无人区。他扎根青藏高原多年,为我国钾盐、铜矿、卤水锂矿的发现、开发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最早估算察尔汗资源远景。在他的主持下,经过26年时间,在西藏扎布耶盐湖找到了适合高原环境下盐湖提锂技术的创新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我国盐湖提锂产业化,打破了国内盐湖锂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一个地道的南方人,却迷恋西部,甘愿将一生抛洒在青藏高原,郑绵平的理解是——“我很幸运赶上了一个需要资源的时代,是国家的发展成就了我们这代人的矿产资源研究事业。”
乡情缠绵、乡音难改。坐在长长的条椅上,和乡亲亲朋围坐在一起,郑绵平动情回忆起自己在家乡度过的岁月,分享了求学、科研经历。他饱含深情地说,无论身在何方,龙文永远是家乡,将不忘家乡、感恩家乡、牵挂家乡,为家乡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