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谅,浙江嘉兴人,明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进士,历官南北刑部郎中。明成化十五年(1479),以刑部郎中职奉旨来漳救荒,出任漳州知府达6年。
很多人初识知府姜谅是在登上云洞岩顶后,在一处蛙形石上摩崖石刻的诗句里。“宿雨喜初晴,熏风拂面生。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这是姜谅在淫雨初歇后登顶鹤鸣山即兴吟诵的,诗中的一个“喜”字,便把作者心忧苍生的责任与情怀于无声处显现。在诗文后的补记中有这么一句让游客更印象深刻:“岁辛丑仲夏淫雨连旬,禾稼尽没。郡守姜侯日夜忧惶,遍祷群祀,既而雨齐”。或见姜谅除了才情盎然,有移步成诗的文学情怀,他还是一位关心民众疾苦,关注天气水文的知府。
而让知府姜谅走进更多漳州人视野的,是一块碑,一块立于闹市里的“姜郡侯新砌护城大隄官路碑”。此碑立于明成化十九年,记录了作为知府的姜谅对漳州城防洪堤与大道的建设功绩:“隄路一新,巍巍而护城。石砌百丈,崭崭而闲溪。”
为官六年,知府姜谅为政严谨,关心民瘼,抚化盗贼,安定一方。他被载入地方志名宦卷,且在民众的口碑排名中,一千多年来姜谅仅次于开漳圣王陈元光和大儒朱熹之下。姜谅的政声实绩,其它后任州官都没能超越,是让漳州百姓景仰的为数不多的施政者之一。在大明《漳州府志》中是这样肯定郡守姜谅的:“历代贤守,如朱文公全体大用之学,未易窥测。考其它有所建立,皆莫如谅事业之为多也。谅事业满漳中,不可枚举……终谅之任,盗贼息,豪强不敢肆,而平民得以自安,谅之力居多焉”。几百年来令人肃然起敬,为后人所怀念。
姜谅除了日常公务,他的履漳六年多是忙碌于筑陂修埭的施工现场。他把故乡的治水经验移植到漳州。他先后修筑了广济陂、官港、溪头陂、诗墩上圳、蓬莱港等引水工程;兴建和重浚浯淇塘、邹塘、郭坑塘等蓄水工程;完善鸿福埭、普贤埭、内外埭、禾平埭、李厝闸等水利设施。四通八达的灌渠、港渠,改善农业生产与交通航运条件,沿线的乡村因水得利,随之迅速地繁荣起来。“昔之困伤窘饥,较今日之坐安卧饱”,有的港湾兴起了新的集市,老的村落也增添了活力。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改善了人民生活。
据《漳州府志》和《龙溪县志》《海澄县志》等记载,自1480-1482年完成水利工程186項,灌田数千顷。姜谅在任兴修水利甚多,工程规模浩大,效益显著,好评如潮,被誉为“在漳州历史人物中,重视水利的无出此公”。
在姜谅兴修水利的政绩中,最著名的是重修广济陂。广济陂位于海澄南溪中游的东泗乡南陂头村,所以俗称“南陂”。原陂乃宋庆元三年(1197),由漳州郡守傅伯成率众垒石为堰修筑而成。长130丈,自洪礁、倒港,历八都、六七都及漳浦二十八都,灌溉田园千余顷。 此后广济陂屡为洪水所毁。明景泰五年(1454),知府谢骞命邑人苏日跻修复。成化十七年(1481),姜谅十分重视,令邑人盐运使苏殷、官仓大使何金重修,郡人获水之利,感其恩德,改名并刻石为“姜公陂”,延续至今。
在修筑姜公陂的同时,姜谅还命龙溪县丞吴鹏及典史应华,发动民力,修固海堤,使其规模为原先的三倍,起到了保护海边田亩的作用。因此,民众称此堤为姜公隄。此后六百年姜公隄真正做到了“捍海御碱于外”,“关溪养淡于内”。
姜谅,一个大兴水利的漳州知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