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堪称老古董的药柜,漆面早已斑驳脱落,虽已褪去了当年亮丽的外表,却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纵横交错的印痕,承载着它的沧桑历史,陈旧的药柜和我年迈的父亲仿佛就是一对老友。
父亲出生于1934年,祖籍在江西省樟树市,那里是全国闻名的药都,素有“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樟树人大多靠“吃药饭”为生,开的药店遍布全国各地,祖父手里就把药店开在武平的一个小镇上,我的父亲也以此为生。
据父亲说,祖父年幼背井离乡,到处闯荡,靠到药店学徒帮工谋生。后被一户“樟树药帮”(指樟树人在外地开药店)收留,从此便落户在这个小镇,开了一家小药铺,生活总算安顿下来了。父亲兄妹4人,他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兄弟,下有两个姊妹,因父亲从小吃苦耐劳,祖父一直带在身边作帮徒。父亲18岁那年,祖父撒手而去,家庭的重担便落在父亲肩上。父亲靠东拼西凑的30块钱接过了药铺的生意,维持着一家5口人的生计。可以说是“一个包袱一把伞,白手起家当老板”,可以看出当时父亲创业的艰辛。
1958年,父亲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公私合营,他和他心爱的药柜便一起合并到当地卫生院,父亲成了卫生院的一名职工。这样,父亲与他的药柜相伴,直至退休。退休后,父亲却闲不住,便在镇上开了间小药店,每到乡下圩日,父亲便走圩赶场,一干又是20年。直至年过八旬,在家人的劝阻下,他才万般不舍地离开了为之坚守了近一生的中药业。
父亲从小就有悟性,肯吃苦,又能干。经过多年磨砺自学成才,他不仅学会了识字、书法和珠算,还练就了闻香识药和中药炮制的绝技。
俗话说:木匠的锯子瓦匠的刀,剃头的担子厨师的勺。而父亲心仪的宝贝自然是药柜,站在药柜前,用一把精巧的小秤称着药材,是他雷打不动的日常,更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快乐源泉。它陪伴父亲,共同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
父亲所用的药柜由当地木匠师傅用坚实厚重的木料打制而成,由三组柜台货架组成,整体为红棕色,货架上面摆放的药品井然有序;柜台上边大部分是抽屉,下边是大柜子,每组药柜上有20个抽屉,每个抽屉又分隔成四格,每个格子里都存放着不同药材,小抽屉外边按顺序写上药名,让人一目了然。据父亲介绍,药柜可以存放二百多种中草药,这些药品,常年伴随父亲,先后治好了数以万计的病人。每当说起这些,父亲脸上总是溢满了自豪的笑容。
过去人们称买药叫抓药,父亲完全可以用手抓药,不用秤,而且十拿九稳,一抓就准,但为了对顾客和患者负责,尤其是对一些有毒中药不只凭感觉,还得用药戥。有着中医世家之称的父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夫,经常有外地人慕名而来,方圆数十里,提起父亲的名字,无人不晓。父亲一生乐善好施,悬壶济世几十年,逢穷人求医,则分文不取,无钱农民求医后经常用廉价农副产品答谢,亦从不计较,所以周边的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爱找父亲看。那时候,父亲就坐在药柜前给人看病,望闻问切,随后就用工整的小楷开出药方。据邻里的老人讲,这些方子都是父亲的偏方秘方。开完方子,父亲转身走向药柜,对于清热解毒的牛黄、活血养颜的红花、消食化积的槟榔、养血安神的桂圆放在了哪里,父亲早就了如指掌。父亲抓药手脚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轻轻地抖去一些。然后,把药倒在有些发黄的草纸上,随手在头顶扯一条线,“唰唰唰”就开始包药了,包好扎紧,写几个字并再三叮嘱再给病人。几十年如一日,药柜始终与父亲不离不弃,声声诉说着父亲的喜悦和忧愁。
有着传统中药炮制绝技的父亲,经常自己加工配置中成药,他用碾槽反复碾细磨碎的药材,精心选配熬制成药丸或各类药粉,既方便外敷、外贴和内服,而且便宜疗效又好,往往药到病除。他自制的烧伤烫伤药,皮肤病特效药和小儿健脾散更是有着神奇的功效 ,受到了乡邻与病人的好评与信赖。每当看到父亲在碾槽上碾药时轻快灵巧的身姿和淌满汗水的脊背,听到那金属铁器碰撞出来的咣当声,还有那父亲的喘息声,仿佛听到一首首激越亢奋、酣畅淋漓的交响乐曲,这一切无不深深铭刻在我的心里。
记忆中的老物件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只有这个药柜,几经辗转,依然保留着,给予了父亲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从医是父亲一生钟爱的事业和追求,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快乐源泉。生命不息,行医不止是对父亲一生最好的诠释。遗憾的是儿女6个,无一人继承父亲的事业。但让父亲甚感欣慰和可喜的是,家中的两个侄儿踏上了从医这条路,成了父亲的接班人。
回望父亲一生的从医生涯,他尝尽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能为力,但他从未退缩,始终用娴熟的医术和不离不弃的毅力治好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解除了难以数计的病患的痛苦。这既是父亲作为医生的天职,更是他一个老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父亲只是干千万万樟树药工的一个缩影,前辈的吃苦耐劳、奋进奉獻的精神为我们子孙后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终使陪伴他六十多个春秋的药柜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坐标。
一株草,生长于高山之巅,吸吐精华;一个人,食于五谷杂粮,行至生老病死,千年流传的中药瑰宝凝万千草木之精华,这是一座宝山,是一份沉甸甸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写到这里,我似乎闻到了阵阵草木芬芳,鼻息间的药香味更浓重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