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仙,又号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辛亥革命后以沧海为名。祖籍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县)。他是我国台湾省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著名抗倭保台义勇军统领,抗日民族英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台湾展示厅专列其光荣事迹,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丘逢甲在历史上荣得高度评价。1911年,孙中山先生于上海首次会见丘逢甲时,赞曰:“丘先生在台建立共和,无人不知,我与你神交二十年,今日获见,大慰平生。”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时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台湾问题时,深情地吟诵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长大后移居彰化县。清光绪十五年(1889)進士,授工部主事而不仕,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甲午(1894)中日战起,他与台湾军民奋起抵抗日寇,兵败后西渡到广东镇平,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广东省咨议局副议长。于民国建立后赴南京,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后因病返粤,于民国元年(1912)病故,终49岁。
丘逢甲诗作饱含爱国热忱,他一生写了数千首诗,著《柏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等诗集。在回到大陆后亦有许多诗作,兹选录其与漳南的几位诗家的唱酬锦什以飨读者。与其唱和者有林天骥、马兆麟、张俞等。
林天骥(1848—1917),字呈才,诏安县南诏镇东关人。书斋名《凹砚斋》,著《凹砚斋诗集》,惜已散佚。光绪三年(1877)武进士,御试擢召为御前花翎侍卫。光绪八年(1882)为四品京都卫戍统制。历任岭南游戎兼统领水师指挥等。林氏文武全才,诗文书画兼通,有不少书联传世。他曾于光绪廿五年(1899)作画赠送丘逢甲。丘氏遂裁诗《谢诏安林呈才游戎天骥惠画》二首答谢。其一:“廿载承恩玉殿前,丹青气格老幽燕。南来话雨旌门里,为写屏风鳄海天”(原注:君旧官侍卫);其二:“石骨松心海鹤姿,将军风格本权奇。何当挥洒惊人笔,画作登坛拜将时”(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五)载。
马兆麟(1837—1918),字子般,又字瑞书,号竹坪,东山里人,南洲海客,斋名“迟月山房”“宜宜轩”“静远山房”等。东山县(时属诏安,于1916年方置县)人,乃东山创立县治之创始者。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式,精诗文,工书画,尤擅花鸟、山水,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其“擅花鸟,一时画名藉甚。间作山水,孤冷幽淡,诏安派中之健者”。马氏的画风对当时整个福建画坛影响甚大,乃漳南以山水画作首登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者。光绪十一年(1885),其山水画《春夏秋冬》四景图获该博览会荣誉奖,遂画名鹊起。其作品流传于闽、粤、台等地及东南亚各国。壮年时,他曾东渡宝岛,以艺会友,为闽台的艺术交流作出贡献。马氏晚年遍历东南沿海各省,还造访沪上著名画家任伯年,将海派清新的画风融入诏安的风格。他不仅精通书画,亦擅诗文,有《吹剑轩诗钞》传世。兹录其与丘逢甲唱酬的诗作《寄仲阏丘工部逢甲》诗云:“一水相望两寓公,天风吹聚转轮蓬。君仍越岭桥边梓,我是吴门爨下桐。佳句早经囊护锦,效颦共拟竹裁筒。何时莲社张高会,酒垒诗坛帜建红。”《得工部和章叠韵奉答》:“诗竹东山访谢公,冶游何惜鬓如蓬。水边蛙鼓喧丛草,堤畔莺簧和嫩桐。妥贴茶炉随画舸,安排诗料入筠筒。烟波世外初寻约,前路融融日正红。”《席上口占赠丘仲阏兼柬庄柳汀》诗云:“泥爪天涯迹不常,清谈浊饮话风霜。东山一例萦魂梦,君是居停我故乡。”《和丘仲阏东山秋感即用康步崖题壁韵》诗六首:(一)“韁锁羁人廿四年,新愁旧恨满江天。悲秋何与枝头鸟,夜月声声咽杜鹃。”(二)“极目天东一雁飞,峭寒蓦地袭人衣,无端忽动桑田感,虞夏云遥安适归。”(三)“世途险似下危滩,过去应知涉历难。饭颗山头工部老,也将棋局拟长安。”(四)“西风塞雁递书来,见说神州运已开。老我东山招鹤客,几忘人世有蓬莱。”(五)“同是天涯断梗身,荆天棘地亦前因。吟他杜老悲秋语,不薄今人爱古人。”(六)“吟囊满貯付奚童,豪竹哀丝唱恼公。忠爱骚肠知已泪,为化墨沈洒秋风。”丘逢甲亦有多首酬答马兆麟的诗,其《次韵答马竹坪孝廉》云:“蠔墩遗碣访文公,踪迹天南愧断蓬。异域逢君话桑梓,好音遗我过丝桐。功名漫说垂青史,世事惟宜醉碧筩。预约东山重握手,大忠祠畔木棉红。”《叠韵再答竹坪》诗:“豪竹哀丝愧谢公,天涯小聚感萍蓬。客愁寒食东风柳,农占荒年二月桐。异域江山开画本(原注:孝廉善画),新交音韵托诗筩。吟情锐减因忧旱,惆怅南云火样红。”《马荦飞孝廉如龙斋中小集答竹轩》:“蠔墩墩畔话乡关,满眼沧桑客退闲。不是争墩王介甫,与君各自占东山。(原注:君居亦有东山,故云)”《重答竹坪柳汀》:“绝妙丹青王太常,一枝健笔老风霜。座中正有江南客,黄叶村边认故乡。”《寄怀竹坪》三首:(一)“三绝几同谢琯樵,毫巅馀力尚超超,画家亦有桑钦笔,注了南条注北条。”(二)“山海罗胸尔许奇,苍然古色现须眉。平生误博丹青誉,牢落闽南老画师。”(三)“海上相逢道不孤,封侯残梦尚模糊。要将十丈鹅溪绢,乞写天山破敌图。”(《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载)。
张俞(1866—约1937),字尧咨,号铁笛道人,斋名“倚笛楼”,诏安县城内夺锦街人,书香门第,诏邑清末民初文坛名士,光绪廿三年(1897)漳州府选拔。在蔚成风气的诏安文苑中,张氏乃其佼佼者。他自少聪颖,才华出众,擅诗书,精音律,耽联艺,嗜灯谜,以诗书画筝鸣世。时当局虽有欲其出仕之意,然因其淡泊名利而辞之。其时,朝政日非,南北兵混战,诏邑地当闽粤之要冲,兵火频仍,民不聊生。张氏愤世嫉俗,忧国忧民,以文言志,兴来撰联吹笛,每逢良辰佳节,或招友商灯,或呼朋奏乐,何其乐也!在漳南一带,与其过从甚密者有张绳武、谢锡铭、林竹宾、韩希琦、林筠生、黄和卿、吴抡元等文坛名士,社会名流。尧咨先生著有《倚笛楼诗钞》,惜历经世劫,所遗诗作寥寥无几。
张氏与丘逢甲相善,常有诗词唱和,丘氏在西渡广东祖地定居后,曾应邀抵诏安与张俞盘恒数日,或游山玩水,或裁诗抒怀。他的《赠仲阏丘工部逢甲》诗云:“忧国忧民志不休,如椽诗笔写春秋。河山破碎炎黄泪,风雨飘摇草木愁。抗日保台驱鬼蜮,育人传道胜公侯。清才大德谁堪识,已颂声名满海陬”。丘逢甲高度称赞张俞,在其《次韵答诏安张尧咨拔萃(俞)》诗云:“冥冥学海郁何休,吹彻天南铁笛秋。万里江湖鹦鹉梦,五更风雨脊令愁(原注:拔萃时有兄丧)。斜阳古木寻双庙,故国名山话九侯(原注:九侯山在诏安)。何日与君携酒去,石斋遗迹吊荒陬。”(《岭云海日楼诗钞·选外集》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