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湘桥湖景色不错已有些时日,要不去走走?足不出户的我忽生此念头。也好,或许能安慰我这禁锢已久的心灵,消解我这倦怠烦躁的情绪。在初春黄昏的余寒中,我走出蜗居的家……
湘桥,这名字很有诗意,会让人产生遐想:与湘水有关?与湘妃有关?抑或有泪洒成纹的萧萧斑竹?这样望文生义也是美好的,不过此地另有一段历史。湘桥是漳州市龙文区一个村子的名字。村中有一条河,是横贯这个小城南北走向的九十九湾内河的一部分,取名为湘江。古时村人曾在水上架了一座桥,把湘江两岸的村落连为一体,村子便有了“湘桥”的名字。村子依水而建,村前流水潺潺,真是“日现青山多媚态,夜闻碧水有清音”的美好景致呀!此地人杰地灵,人才荟萃,留存至今的11座明清时期的官宅民居足见当年的辉煌,也给村人留下了许多念想。如今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并修缮了这一带古民居,供后人瞻仰;把湘江西岸开发成亲水休闲的好去处,供游人赏玩。这样便有了湘桥湖公园。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古朴与繁华互鉴,为这个热闹的小都市留下别有韵味的一景。

我轻声走在两座府第中间长长的弄巷里,生怕惊扰了古人安息的魂灵。抚摸着斑驳的屋墙,透过青石条柱的小窗,想象古厝里的各种情形:布局的精巧、厅堂的敞亮、家具的古色古香,还有主人在世时,案牍劳形的繁忙与秉烛夜读的勤奋。这时,有一缕歌吹从大夫第的护厝一角悠扬传来,是我所熟稔的芗剧古调。婉转的旋律袅袅飘扬在古厝上空,让人沉醉。这是黄老先生的第几代子孙?他为何而来?在沉思与遐想中,我的心绪一点一点沉静。
在两座古厝的南侧矗立着华佗庙,它是全省唯一一座供奉三国时名医华佗的古庙,为明朝中期所建,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一探究竟。古庙正门边上的两个圆窗构造颇具匠心,窗的里层是青石镂空花雕,外层以龙纹镂空砖雕为装饰,精巧别致,凝重浑厚,為古老寺庙常用的建筑风格。大殿之上高悬的巨匾“仙方妙著”亦有来历。相传清代闽浙水师提督王得禄,为了兄嫂之病,到此求神问医。后来嫂愈,他亲题此匾相赠。在主殿左右两侧的墙面上各书有“忠孝、廉洁”四个大字,方整朴拙,清健有力。据说为明末大书法家黄道周之手笔。此中好似一部高深的古书,吸引无数游人阅读探访,可不知卒读否?但见庙中红烛高照,香烟袅袅,肃穆而神秘……
古庙门前的几株百年榕树,如撑开大伞,遮蔽成阴,探身在河水之上。眼前这条河,曾经的湘水,河面宽四十多米,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不知要吸引多少人前来观看。展望开阔的水面,我仿佛听到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一阵紧一阵,掠过耳畔,沉静在远远的河水尽头。岸边,一只小船随波逐流,似乎正在等待什么人坐上,划开去,尔后“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树下石凳上有老者悠哉聊天,河边有妇人谈笑洗衣,更有一个黑衣黑帽的老人翘二郎腿坐在洗衣妇旁垂钓。难道这里的鱼不怕人,还是老人并非为鱼而渔?我不禁会心一笑。
?再往后往南面走,还隐匿几座古厝,一字排开,分别有黄氏宗祠、贡元第等,门前石埕连成一片,十分开阔。石埕前的五个半月湖泛着微微波光,脉脉流淌,是黄氏家族几百年兴衰的忠实见证者。广场上,几个中年妇女坐在湖畔互拉家常,笑逐颜开;一群小孩尽情地嬉戏,叫声笑声惊吓了草地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到屋瓦上去了。或许是祖宗德泽的荫蔽吧,这里的人悠闲快乐。而我,置身其中能说快乐是他们的吗?
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一切都放慢脚步,一切都浸润在历史的韶光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往。我笨拙的笔言不尽人文丰富的内涵,书不尽岁月沉甸甸的厚重感。我只能虔诚地瞻仰,用心地叩问,读到古人显赫地位的背后,是为国为民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刻苦;读到古厝以昔日的辉煌告诫今人生当勤勉。是的,人生不易,谁人不是且负重且前行。平凡如我辈,何敢淫慢险躁而不思精进,何敢置古人谆谆教诲于不顾。思及此,心愧怍,且安然。

没走几步,天色完全暗下。各色照明灯光亮起来,各样景物或高或低的黑色背影隐没在灯的世界里,自然美景让位给灯的璀璨。那湖面上高耸的石拱桥,由灯光勾勒成一座灯桥,灯光映照着湖水,湖水反射着灯光。这样,湖上一座桥,湖中一座桥,加上湖水空灵深邃,看着看着,简直分不清是真是幻,缥缈间宛若仙境……
回首眺望彼岸,古厝群正静默在一片黑暗中,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静静观望对岸的风云变幻,悠悠注视人间的繁华变迁,给人智慧启迪。此岸景致娴雅,灯光华美,四周高楼林立,充满现代气息,让人放松惬意。此趟出行,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两重世界的不同震撼,心灵在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洗礼下,又充满新力。此地耐人寻味,犹如一坛老酒,有深度有厚度,只是时不我待,来日再品!
sdjzdx2022032316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