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巴比伦、埃及、印度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古代文明都在历史风尘中湮灭衰竭,唯独中华文明虽经劫难,却生生不息,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是因为在四大发明之外,中华民族还发明使用了汉字,开创了辉煌灿烂的汉字文化圈。
文字语言是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和灵魂。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在以形表意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的文字,除了中国,还有一些周边国家及遍布全球的5000多万华人华侨,使用汉字多达14亿,占全球人口26%;汉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最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之一。而与汉字并驾齐驱的英语,虽然世界各地使用英语圈人数约15亿,使用地域更广阔,但作为母语的只有3亿多。
汉字已有三四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属成熟的文字,其后经历了金文、篆体字,到隶、行、楷,形体虽多变化,但一脉相承,忠实纪录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的光辉历程。古代中国是一个强盛的国家,它的先进文化遥遥领先于周边国家,因而汉字及有关律令制度、生产、生活习俗等汉字文化,也都跨出国门,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经过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形成了用文字连结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汉字文化圈。虽然多数国家在漫长历史岁月里使用汉字后,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至今依然有着汉字的深远影响痕迹存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朝鲜人就开始使用汉字,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元7世纪,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写过一首名诗:“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绩高,知足愿云止”,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汉文修养。在李氏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于1446年利用汉字的书法笔意编创出表音文字“谚文”(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之前,朝鲜半岛的历代政权一直将汉字作为唯一的官方文字,历代朝鲜先民同当时中国人一样,要读汉文“四书”、“五经”等中国儒家经典。即便在谚文出现后,朝鲜仍然长期将谚文与汉字并存夹用。朝鲜王朝贵族和知识分子也仍然长期使用汉字,很多人能用汉字写诗作文。中国当代作家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文中,就有朝鲜老人朴文俊用汉字写诗赠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情形。1945年朝鲜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中得到解放,北朝鲜于1945年成立后就废弃了汉字。韩国也于1948年成立后,规定所有政府公文一律使用表音文字,1970年,韩国总统朴正熙宣布韩国全面废弃汉字。由于文化和历史原因,目前朝鲜韩国语中有70%的词汇来源于汉字,采用表音文字后出现大量同音异义词,易造成文字混淆。现代的韩国社会,民众要求推广汉字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认识到,东亚传统、文化和知识是以汉字为基础形成的,只有了解其根源汉字,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韩国文化。因而韩国教育部现在规定,在中学以选修课形式设置了汉语课,要求学生掌握1800个汉字(繁体字),又在有关法律中规定2335个汉字作为韩国人起名时可选用的汉字,并要求韩国人在报户口时必须写清楚自己韩文名字所对应的汉字。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它原先没有文字。大约在公元1世纪的汉代,汉字经朝鲜传入日本,并成为日本官方的正式文字。公元7至9世纪,日本政府派大批“谴唐使”到中国长安、洛阳一带学习汉字汉文,他们念汉字是用长安一带的标准音,称“汉音”。日本的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用的是汉字汉文言。经过漫长岁月的过渡,日本人除了使用汉字词汇外,又分别模仿汉字草书和汉字楷书偏旁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人称汉字为“真名”,以示对汉字的尊崇)。此后,汉字在日本中仍然发挥着词义简明准确的作用。现代日本文字以平假名为主、汉语为副,日本人不仅喜欢读汉诗还喜欢书写汉字。1946年,日本政府采取了节减汉字、限制汉字的政策,公布了1850个“当用汉字”,1981年又公布了1965个字的“常用汉字表”,作为日本使用汉字的规范。但是不少日本学者认为,节减汉字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坏遗产,肯定了日本前人从数目庞大的汉字从选三四千个为日本人生活所必需的汉字来使用最为适当。
越南原先也没有文字,大约在公元前后,汉字传入越南。隋唐时期,越南汉字定为官方正式文字,到了公元10世纪,越南仿造汉字而创造出自己的文字“喃字”,13世纪以后将汉字与喃字并列为官方正式文字,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古代的越南先民,读书人都要学《论语》、《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废弃了汉字,推行拉丁化拼音。越南于1945年独立后,接受了法国殖民者创制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废除了方块字。为此,许多越南学者发出悔恨的浩叹,越南人非经过训练根本无法接近自己的历史文献。然而,汉字在越南现代社会和民俗中占有重要地位,随便走进越南任何一座古迹、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飘逸的汉字楹联。在越南,百姓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贴春联,平时举办婚礼,都要贴上红色大字“喜”字。在当代越南,汉字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热门外国文字。
广泛使用汉字的还有新加坡,华族(即汉族)占全国总人口75%,他们都使用汉字,讲普通话或潮州话、闽南话等汉语方言;其余的25%人口为马来族和印度族。如今的新加坡政府实行多种语言,即英语与汉字等并用的教育政策。
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钱玄同、胡适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是,终于被否定了。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事实证明,汉字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在中华民族整合与凝聚方面,汉字功莫大焉。没有统一的汉字只有千差万别的方言,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国、抵抗列强的殖民化是困难的。比较一下中国与亚、非、拉丁美洲其它国家的被列强殖民统治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汉字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基,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现代作家冰心曾说:中华民族始终是统一的,汉字的凝聚力居功甚伟。
今天,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正在掀起一股“汉语热”,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有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