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起和什托洛盖,就会出现漫天奇云、遍地宝石两种景象。
如果要打个比方,和什托洛盖像什么?一个瀚海码头,一个魔幻之地,一个宝藏与福地的入口……好像还应有更奇妙的比喻。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从乌鲁木齐去阿勒泰。那时候路况差,如果一路顺利不出意外,长途班车早晨七点多出发,晚上天黑之后就能到。交通事故是常有的事。临行前几天,但听人们讲了很多长途旅行的风险和传奇,心里有了近乎冒险的忐忑与冲动。那时年轻,从老家来新疆工作时间不长,很多地方没有去过,好奇心泛滥,特别向往远行。早晨出发时天很黑,坐上长途班车,控制不住瞌睡,睡了醒,醒了睡。脖子支不住头,不是碰窗户,就碰身边坐的人,错过了很多景致。细长的公路像一条分割线,一边是天山,一边准噶尔盆地。汽车缓慢爬行,尽管新鲜,还是感觉走不到头的漫长。茫茫盆地像在晃动,如果没有山做依靠,都担心汽车打偏方向会掉进去没有了影儿。一路见到好多起车祸,幸亏我坐的班车没有抛锚。
过了克拉玛依,往北是乌尔禾魔鬼城。一阵风起,黄沙遮日,形态诡异的山包群里,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让人心生恐惧。接近日落时分,又困又饿,到了和什托洛盖镇,停车吃饭。我长舒一口气,感觉经过一场漫长地漂浮,精疲力竭之时,终于爬上一个安全的码头。
和什托洛盖镇比一般的地方繁华。公路两边有很多修车换轮胎补水的店铺,停了很多车。车多人就多,饭馆旅店也多。我坐的班车停在一家饭馆门前,女老板迎出来,和司机很熟悉的样子,叫了一声哥,很亲热地迎进门去了里间。乘客们灰头土脸下了车,急于填饱肚子,更急的是先到馆子背后去方便。远古时期,准噶尔盆地是大海和森林,面对晚风劲吹的大戈壁,好像站在堤岸上向着大海撒尿。风卷沙尘,茫茫无边,身后的镇子一片明亮,更像一个安全码头。有几条简易公路从镇子通向戈壁深处,大货车卷着风尘驶来又驶去,有人说是拉矿的。坐在馆子里吃饭时,听到人们谈论,这是个很富的地方。
一路上,除了睡觉,我就是向人们问这问那,吃饭时话也不停。为什么饿到这个时点,偏偏要在这里吃饭?面对一个饶舌的人,很多人会讨厌,也有见多识广的愿意答疑解难,主动讲解。新疆地域广阔,长途公路上会有一些固定的餐饮住宿点,和什托洛盖是其中的一个。这里曾经是和布克赛尔县(也称和丰县)政府所在地,人口多,有很多矿,挖出来就是钱,车辆来往多,商业服务业比别处发达,停靠的车辆就更加多起来。有人又讲长途落脚点上的奇谈秘闻,男女之事,听着更是有趣。
吃飽再出发,沿途有了草滩和山路。到了布尔津,大河涌流,林木繁茂,景色迷人,回头再想和什托洛盖,像是一个福地的入口。
从阿勒泰返回时,还是在和什托洛盖停车吃饭,又听人们说这个地方富有。那时候,全中国能称得上富的地方不多,在新疆少之又少,我无法想象,很富是个什么感觉。
好奇心真是奇怪,不会因为听到的多就减少,反而越听越好奇,很想在和什托洛盖逗留几天。长途有长途的时限,我只能带着更多的好奇离去。等到有机会再去时,已经三十年之后。
2
暮春时节,汽车行驶在准噶尔盆地西侧,遇到从未见过的云象。阴沉的天空异常凝重,劲风翻卷着墨汁似的浓云,似乎在演绎历史的苍茫,让人心潮起伏,被莫名的氛围牵引。我预感到会有某种奇异的灵动。接近和什托洛盖附近的江格尔敖包时,墨云突然打开一个五角星形状的窗口,金红的霞光直射而下,直通天地。浓云很低地翻滚,一片金光笼罩着敖包。汽车在我的目光留恋中驶过敖包,离开217国道,沿着和布克河南侧的公路,朝和丰县城走。迎面是高高低低的山峦,墨云留在山外的戈壁上空,一片蓝色的奇云自西向东从群山后面升起。越过山头,夕阳照在上面,染出浓浓的红晕。云头越压越低,演化成了一双巨大的乳房,乳头伸向大地,似在哺乳。我拿出照相机一顿狂拍。强烈的浓红,蓝色的背景,深沉的大地,呼啸的准噶尔之风,吹得人无法站立。我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继续拍摄,直到天光成墨,大地在哺育中沉沉睡去。我给那幅奇特的照片起名“哺乳大地”。晚上住在和布克赛尔小城,一直琢磨下午的奇云之缘,也许包含了某种历史契机。
我对这里的好奇埋藏已久,这次出行之前,特意做了一些了解。这是新疆唯一的蒙古自治县,被称为江格尔的故乡,居住着土尔扈特部落东归的后裔。“江格尔”三个字,唤起我的强烈向往。刚上中学时,我在老家县城的新华书店,看到了《江格尔》史诗,好厚的一本书,大概是最早的汉语版本。翻开书页,歌唱般地叙述,草原上的宏大场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强烈吸引了一个流着农耕血液少年的心。我一页一页读着不放手,书店要下班关门了,还趴在柜台读着不走,实在不忍放手。看定价,1.05元,太贵了,我每月的生活费才6元,一学期的书本费也就两三块。没有钱,却很冲动地想买这本书。犹豫再三,狠心咬牙决定了,人生活到十五六岁,第一次大着胆子花一块多钱买一本课外书。我让营业员一定留着,第二天向几个好朋友借到钱,飞跑着去买到手,读了一遍又一遍,整个人迷入其中。那段时间,常常做梦跟着江格尔打仗,成了大英雄身后的一个小英雄。这部史诗给我注入了英雄情结,也埋下了诗歌的种子,与走上文学之路也有一定的关系。突然要去江格尔的故乡,青涩年华阅读史诗的情景浮现出来,历历在目。刚到和什托洛盖,就遇到从未见过的奇云,似乎暗合了冥冥之中一种很深远的缘分。天黑进城看不见什么,晚上躺在宾馆的床上,翻看床头放的一本介绍和丰县的书,期待明天能看到更多的新奇。
3
第二天早晨,先去和丰县博物馆。这是一栋俄式建筑,曾经是土尔扈特北部盟长、第七世和硕亲王渥龙木加甫的王爷府。里面布置了几个展厅,主要展示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西去伏尔加河流域,又回归祖国,以及英雄史诗《江格尔》诞生流传的历史故事。《江格尔》是西蒙古卫拉特部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于13世纪卫拉特人西迁之前,在俄罗斯的卡尔梅克草原上传唱,随着卫拉特人东归返回中国而回归,到十七世纪基本定型。史诗产生于苦难人群,伴随着卫拉特人的迁徙史,从西迁到东归,阿尔泰山一带是他们的游牧区。十七世纪初,卫拉特人中的土尔扈特部受准噶尔部逼迫,西迁伏尔加河流域,1771年从伏尔加河南岸回归,乾隆封赐地位仅次于渥巴锡汗的策伯克多尔济为土尔扈特北部盟长,以和布克赛尔为中心驻牧,延续九世亲王,直至新中国成立。如此说来,卫拉特人的故乡,就是江格尔汗的故乡。传唱史诗的蒙古族民间艺人叫江格尔奇,全国著名的江格尔奇大多集中在和丰县,他们在口口传唱中不断加工、丰富,篇幅不断增加,迄今已收集到60多部,长达10万多行。只有知道故事源头的人,才能唱出最多章节,由此证明这里就是《江格尔》的起源和故乡。
展馆里有一幅《江格尔》史诗描绘的哺乳图。一位蒙古族妇女,袒露胸怀,两只丰满的乳房上,两股乳泉源源流成两条白色的乳河,哺育着草原大地。看到这幅图画我惊呆了,刚刚拍到的“哺乳大地”奇云,神似这幅母亲哺育图。这会预示着什么呢?
出了博物馆,到城东五公里,看准噶尔古城遗址。开阔平坦的草地中央,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夯土方城,没有人把守。主人远去,只是一片自然存在废墟。我从北边城门的豁口爬上城墙。四方土墙坚实如磐,可在上面跑马行车。目测城宽三里,城墙高有五米,上窄底宽,四角有半圆形的瞭望楼。曾经的宫殿楼宇全然不见,空旷的方城中有房基残垣,夯土台,散落的青砖、简瓦、兽头瓦当。西北角有一座藏式佛塔遗迹。这是准噶尔蒙古人留下的最完好的古城,在整个北方草原也不多见。史料记载,古城建于十七世纪中期,曾是准噶尔汗国的王廷,自然就是当时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站在古城的废墟上,顺着静静流淌的和布克河望去,四十公里之外的和什托洛盖,是准噶尔王城通往腹地的一座大门。如果发生战争,这就是最后的一道防守关口。
小城还有个必看之处,是位于城北的敖包特库热庙。县城北高南低,去寺庙步步向上,远远看见庙前八座白塔,一排转经筒,经幡伞盖,以清澈湛蓝的天空为背景,给人一种震慑灵魂的平静感。我不由得跟着前面的人,摸一遍转经筒,绕塔一周。寺庙的门楼和大殿,都是绿色琉璃飞檐歇山顶,高大轩昂。走进去,迎面是几十级陡峭的台阶,庙宇耸立的最高处让人仰视。墙上一块铭牌,写有寺庙的简史。庙号“敖包特库热”,含有坚固、昌盛之意。这座庙竟然有着藏传佛教中除布达拉宫之外、全国排前几位的显要地位,历代夏律宛呼图克图活佛居住于此。始建于明崇祯三十年(1640),历经清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四次重建扩建。战争和动乱使经堂、佛像、经卷、贵重物品被毁。1983年、2000年、2003年又新建扩建。
我去时,敖包特库热庙有喇嘛五十多人。清冷的空气中,琉璃漆器反射着光芒,经幡舞动啪啪醒耳,韵律整齐的诵经声,给人的内心封印出一片纯净。于是很自觉地放缓脚步,心怀敬畏,走向台阶,向大殿躬身作揖,朝拜一番。
从寺庙出来,走到位于县城中心的东归广场。江格尔的雕像身披铠甲,凌空跃马,勇往直前。这里还有跟随他征战各路妖魔的十二位英雄群雕。
我向江格爾的雕像默默致敬。正待凝心静气之时,寒风劲起,刮飞了帽子,我全身打了一个冷战,似乎与雕像发生了某种感应。此时是下午五点多,和前一天看到乳云的时间相同。我心里超乎寻常地灵动,难道会有异象再现吗?
捡起帽子,抬头看天时,比昨天更奇异的云象出现了。一片巨大的锦绣仙毯铺在纯蓝的天空上,红、紫、绿、粉、黄,从外向内一层一层包裹,围着中间的乳白色云絮。而那白云,酷似一只漫步仙国的梅花鹿。和布克赛尔由“和布克河”和“赛尔山”合称而得名,意思为梅花鹿出没的地方。天空出现的锦绣白鹿云,分明就是《江格尔》史诗中描绘的人间天国吉祥图。
我屏住呼吸,举起相机拍摄。生怕一出声,把天空的神鹿惊走,又怕对不准焦距,还怕奇异的云象稍纵即逝,没有拍好就消散了。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镜头对着云图,拉远拉近,拍了十几张,图形不仅没有消逝,还更大更清晰了。焦距放大后,看到旁边涌现出更多的云图。一片碟状云团飘在不远处,一黑一白两只圆润完整的海豚云出现在另一处,像山的,像水的,像牛像熊的,在湛蓝的天空上纷纷出现,每一个都形象完整,边缘光洁圆润,没有一丝慌乱。居于中心的锦绣白鹿图由椭圆变长变大,变成一只大脚的形状,慢慢移向敖包特库热庙。中间的白云,变成两只相互对望的梅花鹿,在高耸的佛塔之上,再现了《江格尔》描述的天国景象。漫天漂浮的平生难得再见的云象,让我陶醉,忘掉所有,一直拍到天色变暗,双手麻木。晚上和朋友讲起两天的奇云神遇,他们解释说,和布克赛尔地形气候特殊,常有惊奇的云彩出现。我拿出相机,展示两天拍摄的照片,他们也感到惊奇,说可能是习以为常,平时没有注意观察,真的从未见过如此美丽完整的云像图。我选了几张最好的复制留给他们。
这一天,整个人处于史诗与奇云的神游之中。深藏山间的和布克赛尔小城,蕴藏有历史丰厚的语言,把奇幻的天象给了我。
4
从和布克赛尔返回,我住在和什托洛盖。
相比三十年前,这里的富有上升了好几个级别,增加了通达各方的气度。工矿业发展,建成了工业园区,成为一个工业重镇。和布克河下游地形开阔,形成肥沃的冲积扇,河水浇灌,开垦出一片高产农业区。国道、省道穿街而过,高速公路有上下出入口,奎北铁路建起客货站台,人流密集,物流通畅,区位优势明显,俨然成为北疆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也有相当的热度。
正好是周末,走在街上,看到一大景致,就是卖石头。这不是一般的石头,学名叫金丝玉。新疆人说话有一种特别的底气,南疆人把和田玉叫石头,采玉叫挖石头,做玉石生意叫卖石头。北疆人把金丝玉也叫石头,这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一片戈壁荒漠里的宝石。装修豪华的金丝玉专卖店一家挨着一家,售卖金丝玉加工的手镯、挂件、摆设、各种工艺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有一种极品叫宝石光,小拇指大的一块,标价几千、上万元;核桃大的是至宝,有人讲捡到过小孩子拳头大的,未见实物,只是传说。街头很多小摊,卖一些加工相对粗糙的成品,更多的是大大小小、色彩多样的原料石。
我趁周末留下来,不为买石头,想去体验一次捡石头。老早就听说有人捡石头发了大财。很多人从乌鲁木齐,甚至东南省市专程带着工程机械来挖石头。也有一些游玩小团体,开车带着锅灶帐篷,在戈壁滩上扎营露宿,待上几天,满载而归。于是,来这里捡石头,就成了以淘宝为目标的特别体验。
朋友开车拉着我,向南行三十多公里,经过大片农田,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阳光飞溅,到处都是黑色的戈壁石。过去这里叫玛瑙滩,遍地都是彩色的石头,成色好的才叫玛瑙,化学成分是石英岩。这些年人们普遍有钱了,生活讲究起来,追求多种多样,把过去不太当回事的石头当成了宝贝,精挑细选,加工成好看的配饰。品相上乘的,手感温润,质地细腻,晶莹透亮,里面有好看的萝卜纹,命名为金丝玉。
朋友不无遗憾地说:“你来得太晚,好石头都被别人捡走了,有些地方深挖过几十米。戈壁滩平坦无涯,不刮风时静如真空,阳光直射在头顶,就像烧烤肉粽子。我说:“那可不一定,奇石有灵性,专等有缘人,也许会一脚踢出一块宝石呢。”我戴着遮阳帽,低头踽踽独行,一身热汗,在万石丛中寻寻觅觅。眼睛聚光,很快发现了隐于其中的彩色,看见一块就有第二块、第三块,每一块都会领着你找到下一块。乳白色的最多,米白的、橙黄的、粉红的、深红的……太好看了。
阳光烤得我有些晕厥,感觉蓝天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光斑,落在地上就成这些星星点点的彩石。嘴唇干裂,舔一下咸中带甜,这些石头,又像小时候做梦看见的糖果。我晕晕乎乎的,越捡越多。有指头大的,有拳头大的,手上的袋子装不下,放成一小堆,继续往前捡,一堆一堆留在身后。
如此多的宝石,让我起了贪婪之心。越捡越贪婪。突然一激灵,想起两兄弟乘坐飞鹤,到天边太阳金山上捡金子的寓言,才有了些许醒悟。抬頭看天,太阳似乎要把我烤化,让到手的财宝与生命同归乌有。
正当我感到美梦成真,自我提醒要戒贪惜福之时,朋友追过来,问我捡够了没有。我想是啊,如果要把捡到的全部拿走,没有那么多的袋子。这可怎么办?全部拢在一起挑选精品吧。
朋友笑起来,说你还真以为捡到宝了,不想想,这些都:“是别人捡剩的。”接着给我讲好石头的鉴别。第一要完整无损,没有裂纹,我捡的基本都有残破;第二要光滑圆润,质地通透,我捡的都不透光,石质僵硬。他继续讲第三、第四条标准,我已无心再听了。确实也是,这里的石头出名已有二三十年,无数人以专业的目光,把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扫描过不知多少遍,哪里还会有宝贝等着我。不过,这些好看的石头,说成宝石未尝不可。搬到城里,也会有很多用处。宝与不宝,本来就是人为的观念,我还是感觉这里遍地宝石。
这些石头从何而来?有一种说法,是河流从上游的矿藏长距离搬运来的。和布克河是和布克赛尔县的第二大河,发源于县境西南的哈同山北麓,流经和什托洛盖,浇灌了一片绿洲农田,尾端在戈壁荒漠中分散消失。源头山里的崖壁上刻有大批岩画,河水带着沿途的矿石,也带着记录人类生存的远古信息,共同沉积在这大戈壁上。不受约束的河流经常改道,留下的卵石与泥土,厚有几十上百米。石头与传说,沉淀了亿万年的时光,经受了骤冷骤热的岁月洗礼,大部分分化解体,少部分玉化成宝,具备了稳定的质地。在我看来,它们除了美丽,还凝结着瑰丽多彩的文化传奇。
石头是有根的,不能把它们全部拿走,也不可能全部拿走。我听从朋友的劝说,把捡到的小石堆留在原地,双手各拿一块当作纪念。能来这片彩石遍地的戈壁走一走,看一看,本就是为了一次行走的感受。一个人如此渺小,两只脚能踩到任何地方,都是难得的缘分。我相机数据卡中储存的奇云照片,比上好的金丝玉更宝贵。好运总是有限的,返回和什托洛盖的路上,我心里非常满足,绝对没有奢望,后面还会有更大的惊喜。
前几次路过江格尔敖包,因为赶路没有停车,只是望了一眼。这次江格尔故乡之行,必须要去祭拜。敖包前有一个小广场,也是石头市场,主要做远路人的生意。广场摆满了石头,只留了中间单人过腿的通道。数百斤的大石头矗立成林,很是壮观。我遵循蒙古族祭拜的规矩,先去敖包绕行三圈,然后要扔几块石头到敖包上,大概是代替一种祭献吧。敖包本来就由石头堆成,来的人都扔几块上去,不断增加高度,祈福平安。我手里拿着两块从几十公里外捡来的彩石,只好扔上去,表达内心真诚的态度。
祭拜完毕,在巨石丛林中辗转,贪心再起,又有了淘宝的念想。转到一半时,一座天然小玉山入眼。高及膝盖,宽有高的四分之三,重约两百斤。下宽平,上陡峭,正面鼓肚如佛,背面平直为崖,整体磐若微缩的大山。通体乳黄,下部鼓突处质地细腻,中上部有棕褐色条状花纹,犹如山中森林树木、四季花草。再看,酷似一条黄土地上的中华龙。心中赞叹,好一座玉奇山。
摊主是一位蒙古族汉子,我上前与他握手,问候道:巴特尔兄弟,这可真是一块好石头啊!
蒙语“巴特尔”是“英雄”的意思,见了蒙古族男子,不知道名字,直接称他“巴特尔”,一定不会错。汉子热情回应。我与他讨价还价,以一个远低于预期的价格成交。他叫来三个人,把石头滚在一条麻袋上,四条大汉,一人抓着麻袋的一个角,帮我抬到车上。
此行惊奇不断,一切如愿。我把石头带回乌鲁木齐,做了上好的底座,经过净化处理,摆在客厅。仔细端详,通体橙黄,犹如肥牛身上的油脂,命名为“牛脂玉山”。
每看此山,便会想起和什托洛盖。北有奇云,南有宝石,镇子便是二者的连接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