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的写作者一直置身于生活,与之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并以作品来回应时代和生活。
源于此,创作就不会枯竭。
汪曾祺给小说有过一个定义:小说应该就是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其实,何止是小说家“在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笑声覆盖的村庄》中,陈漠谈到的是他曾在巴什托奴村的生活,细碎而温情;王兴程以诗的方式追忆喀拉达拉的往事,“旧电影”抑或是“昨天的风还在吹”,都是生活的再现。笔下所写,也都是他们所知道的生活。
陈予的《两次文学行走》虽不长,却颇有意味。在史料价值之外,他表达的至少还包括:你或者我的生活,如何经作家之手进入文学。
怎么“谈”生活,对作家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检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