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9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刊载了安娜·凯瑟琳·沙夫纳的文章,题为《肥胖是个事儿》,在文中,沙夫纳对“为什么肥胖”这个问题进行了评述。
沙夫纳指出,迄今为止,对于胖子的歧视,基本都基于以下判断:肥胖是因为不佳的个性特征(贪婪、软弱、缺乏自控力),肥胖是對于资源的浪费(特别是食品和医疗资源),肥胖是对于健康、基因和国家未来的无耻扰乱——总之,在一般人看来,肥胖纯属个人生活方式问题、端看“个人意志”坚定与否。然而,此类设想,早已受到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驳斥:在心理学家看来,过度进食可能与创伤有关,它是对于压抑、冲突和焦虑的缓解;在社会学家看来,肥胖症往往与贫困有关——201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英国最不受剥夺的地区,女性肥胖的比例是21.7%,而最受剥夺地区的肥胖比例则是35%。该项研究进而表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往往寻求更为短期的快感,比如,有人认为,经常与贫困相伴随的长期压力,会影响大脑的荷尔蒙水平和奖赏回路,从而使人更倾向于考虑简单的即刻满足。也因此,“肥胖”实际上就成了社会阶级的能指。
而安东尼·华纳的著作《肥胖的真相》,即与上述思路有关,即它试图提供关于肥胖的更为科学和复杂的解说。而沙夫纳认为,该书的一大好处,就是它不仅将肥胖处理成一个“科学”问题,而且还揭示了其作为“意识形态战场”的重要性。比如,根据“最健康的”新自由主义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动用意志力做自我提升——凡做不到这一点的,就该自己为自己买单。而华纳在书中对社会经济地位、压力水平、基因倾向、荷尔蒙失衡度、新陈代谢差异、睡眠质量、个性特征、孤独程度、社会污名化程度、节食情况等各种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他发现,有很多导致肥胖的因素,都不在个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他同时还质疑了将肥胖看作某种“流行病”的做法,认为其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未必准确,且它日益成为制造“道德恐慌”的武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