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右翼思想家向左转

时间:2023/11/9 作者: 天涯 热度: 11067
[美]科里·罗宾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说是邱吉尔曾经讲过,“一个人如果三十岁以前不是自由主义者,他肯定就是没有心肝,而如果过了三十岁还不是保守主义者,那就是没有头脑。”邱吉尔并没有说过这句话,但这个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妙语借着他的盛名而成了政治传记中的公理:激进是青年人的特权,而保守则是成年人的责任,每个思想人物最终都要从激进转向保守。

  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萧伯纳在讨论政治与年龄问题时则提出了跟邱吉尔正好相反的见解,他于1903年写道,“最杰出的人物都是越老越革命。”

  向左转

  冷战结束以来,有几位著名的保守人物遵循萧伯纳的公式向左转了。最引人注目的破门而出者,当属英国人约翰·格雷(John Gray)和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犹太移民爱德华·卢特瓦克(Edward Luttwak.)。

  1970年代,约翰·格雷是英国新右翼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作为一位出身牛津大学的政治哲学家,他以优美的文笔捍卫自由市场,跨越大西洋为美国右翼思想库的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煽风加油;他能言善辩,跟朋友经常通宵谈论即将到来的“无政府资本主义”乌托邦而不知疲倦。然而,柏林墙倒塌之后,格雷却变节了。他最初的转变是起而批评福山的“历史终结”的冷战必胜信念,劝阻强硬的英国全国保健局。然后是1998年,在获得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教授的职位后,他发表了《虚假的黎明》(False Dawn)一书,猛烈批判经济全球化趋势。格雷把全球化攻击为“自由市场的突击队”,他警告说,全球资本主义“所造成的苦难”将会与前苏联“相媲美”。现在,他经常向英国重要的左翼报刊《卫报》和《新政治家》投稿。他的转变是如此彻底,以至于有报道说,撒切尔夫人曾经惊讶不已:“格雷这是怎么啦?他可曾经是我们的人呀。”撒切尔夫人可从来没有这么评论过一个人。

  爱德华-卢特瓦克是怎么回事呢?他曾经是里根总统的首席宫廷知识分子,才华出众的军事学者,曾毫不留情地攻击自由主义(美国意义上的,即民主党和左翼的传统政策——译者注)国防政策,为美国1980年代重振军威奠定了哲学基础。自由主义批评家将他称为疯子艾迪。而卢特瓦克的形象一半是核战争狂,另一半则是日瓦戈医生,所以他毫不费力就化解了这些批评,推动冷战走向了终结。现在,他对胜利产生了幻灭感,他发现美国是一场资本主义的梦魇,是对那些寻求在自己国家释放自由市场力量的领导人发出的一个“严酷的警告”。他把曾经用来嘲笑自由主义反战人士的尖刻言辞,现在转而用到了美国企业领袖们身上,讥讽他们那“拿破仑式的自负”,并向资本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一般见识发起挑战(“自由的市场与很少有自由的社会携手并肩”),谴责“狂暴的资本主义”(turbo—capitalism)带来的野蛮的不平等。他批判英国首相布莱尔之类的欧洲中左翼领导人抛弃了他们的社会主义之根,抨击他们不愿为“普通工人”的利益而“冒险采取任何革新行动”。卢特瓦克写道,克林顿主义的新民主党人和欧洲第三条道路,由于“蔑视穷人等失败者”、“不尊重广大的劳动人民”,因而“只能导致右翼的政策”。

  早年的格雷和卢特瓦克都为保守主义的两大最具刺激性的激情所激励:反对共产主义,捍卫自由市场。然而柏林墙倒塌以来,对于市场,他们提出了以前从来不敢提出的质疑。

  然而,尽管这两位都厌恶放肆的资本主义,却很难完全认同任何固有的理论路线:格雷充其量认为自己是属于“中左”。由于共产主义已成废墟,而市场无所不在,曾经激发卢特瓦克和格雷的争强好胜之激情,现在却无用武之地了。他们是当今时代最痛苦的流亡者,迷失在自己建造的流放之所。

  格雷:市场迷思

  保守主义者经常认为自己是抵制政治狂热的练达的怀疑论者,激进主义者总是倾心于乌托邦,而保守主义者则满足于征逐物欲(wodd—weary)的现实主义。用英国哲学家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的话说,“保守主义者就是喜欢熟悉的东西,而不喜欢陌生的东西;喜欢经过试验的东西,而不喜欢未经试验的东西;喜欢事实,不喜欢神秘;喜欢现实而不喜欢可能性……喜欢方便的东西而不是完美的东西。”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保守主义者在气质上是充满激情的,在政治上是反叛性的,坚定地反对已有的道德习俗。自爱德蒙·柏克以降,从柯勒律治到海德格尔等思想家,都试图在宗教、文化甚至经济领域中寻求某种更强烈的、几乎是迷狂的体验,他们相信,所有这些领域都是神秘的和无法言传的智慧的宝库。他们沉迷于政治浪漫主义,运用反启蒙运动的种种思想资源,赞美令人兴奋的斗争活力,而诋毁无情的理性规范和权利。

  二十世纪反对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党的战斗,为保守主义激情提供了完美的用武之地。在约翰·格雷这样的人看来,苏联和福利国家就是冷冰冰的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终极象征,而自由市场则是浪漫主义的反启蒙运动的化身。然而革命的浪漫主义最终却伤及所有的浪漫主义者:幻灭感。如今,在自由市场大获全胜之时,最初曾激励格雷的异议精神,今天又促发了其同样好战的变节行动。

  格雷生于1948年,在濒临北海的英国港口城市纽卡斯尔郊区长大成人,父亲是一位木匠,全家人都投工党的票。1968年,格雷进入牛津大学,当时的牛津,正是整个欧洲年轻左翼分子向往的地方。入乡随俗——“我的头发很长,不过每个人都留着长发”——他曾赶到伦敦参加抗议越南战争的示威游行。在获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之后,格雷留在牛津研究生院,撰写了一篇论述J.s.密尔和约翰·罗尔斯的论文,这两位思想家都赞成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而格雷当初也对此颇为神往。

  然而,随着研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格雷逐渐厌倦了从自由主义方程中抽取社会主义政策的药方。他的这种不舒服,部分是由罗尔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文风引起的,“简直是不堪卒读”,他说。罗尔斯沉重乏味的文风,似乎恰恰反映了社会民主党更深层次的政治无聊。格雷说,罗尔斯的著作只是对“工党1963年政策的先验的演绎而已”。跟美国很多新左派一样,格雷发现,福利国家的各种事物迟钝乏味,缺乏创见,官僚们则是寡淡如白开水。他后来描述说,福利国家是“雇员、工会和政府三方共谋”的产物,是从衰弱无力的公民中汲取资源和活力的“庞大工具”。这个时代的法则是缺乏激情的妥协;政治领导人想替所有人包办一切。他们拒绝“承认冲突的现实”,也拒不承认“某种平等、某种正义、某种可以跟他人竞争的需求”。简而言之,福利国家决不是充满生机的工人阶级激进主义者所应追求的东西。

  从撒切尔主义中,格雷瞥见了革命的永生。他说,“在撒切尔的纲领中,最初存在着某种革命性的、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的一面,我认

  为这是激动人心的,也是必要的。”撒切尔出任保守党领袖的时间,正好就是格雷转向资本主义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许诺要将英国从沉闷的社会民主党旧辙中解放出来,要把自由市场从国家计划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是平等主义者,却激发起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选民的雄心,他们都把自由市场看作是向上爬的工具。

  撒切尔夫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时刻是1980年,当时她执政一年,她的政策似乎使经济陷入灾难,她的前任爱德华·希斯正在推销臭名昭著的“u型转弯”计划,操纵左翼施加压力,要求重新实行社会民主党的政策;撒切尔夫人对此予以严词谴责,她同时还面临着党内温和派的压力,要求她转向。撒切尔夫人决不后退,相反,她直面那些见风使舵的批评家,说出了下面令人难以忘怀的话:“如果你愿意,你尽可以转向,但本女士决不准备转向。”保守主义者立刻被她迷住了,那之后她开始搞私有化等等。她确实没有做u型转弯。

  很多撒切尔主义者认为他们自己是自由市场革命者,而格雷则给他们的事业添上了一层浪漫的华丽色彩,这层色彩却并非来自新古典经济学。1974年,格雷开始研读出生于奥地利、猛烈批判国家计划经济的哈耶克的著作。十年后,格雷发表了《哈耶克论自由》(Hayek on Lib.erty)一书,大师本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甚高,说这是“对我的研究工作的第一次全局性纵览,不仅完全理解我的思想,甚至发掘出了我自己未能明确表述的观念”。格雷把哈耶克描述为财产权和低税率的永不妥协的捍卫者,神奇地探索了人类生活中隐秘的和理性不及的趋势,充满了维也纳气息。如果说《哈耶克论自由》是一曲对市场的热情洋溢的赞美诗,那么格雷就是充满渴望的拜伦。

  很多保守人士都在哈耶克的著作中看到了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英国政治经济学传统逻辑上冷静、精当的完美,而格雷则在哈耶克的自由市场远景中觉察到了“永不妥协的现代性”(uncompromising modernity)。智识上动荡不安,政治上趋于极端主义,社会生活单调腐朽,这就是维也纳的写照,这就是哈耶克出生的环境。就是从这股旋风中走出了心理分析、法西斯主义及现代经济学,在都是挑战陈旧的知识和政治秩序。格雷写道,在经济学理论中,哈耶克追随十九世纪后半叶奥地利学派的足迹,声称“经济价值——资产或资源的价值——是由个体的偏好或评价赋予的,而不是什么客观的属性。”而从李嘉图到马克思,所有的古典经济学家都相信,在神秘的价格面纱后面,存在着某种实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物质性的劳动,哈耶克则争辩说,赋予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以价值的,仅仅是具体的个人的古怪的偏好而已。格雷笔下的哈耶克毕生思考的都是几乎过度活跃的主观性——可与弗洛伊德的无政府主义的本能对照,这反映着“明显地无情陷入瓦解的”维也纳的体验。

  格雷写道,一般哲学家都把理论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最高形式,而哈耶克却相信,理性的理解只是冰山的一角,在它下面则是思想的隐秘的层面,“几乎不可能从理论上或用技术性术语来表述”,而恰恰就是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天赋,能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利用这些东西。

  企业家就是这类“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的卓越的承载者,他们能把那些深层的真相传达给其它市场主体。他们是为诗人般的灵性着迷的浪漫英雄。格雷解释说,“企业家的洞见或者感觉”跟书本知识的学习无关,而完全是“意外发现珍宝的运气和天赋”。是“某种不受规律、法则制约的创造性活动”,处于“我们有意识控制的范围以外”,“企业家的感觉”往往只是灵光一闪,突如其来,事先并没有征兆;而它一旦现身,就会重新安排宇宙万物。

  简而言之,市场为自我表现和创造性提供了庇护所,为反启蒙运动的狂喜留下了避难所。想象力匮乏的学者只满足于承认,市场能够“最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或者市场“允许自利的动机发挥作用”,然而这种辩护却遗漏了更为关键的事实:市场允许“所有的人类动机以复杂或混合的形式”获得表达。市场提供了戏剧性的自我凸现的剧场,在这个舞台上个体可以表演其最向往的远景和最强烈的欲望。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然而,格雷与市场反目为仇却表演得尤其恶毒。现在他把市场攻击为现代文明的灾祸。他写道,在美国,自由市场“创造了长时间的经济繁荣,而绝大多数美国人却从中没有受益”,美国人所承受的“不平等水平”已经接近于“拉美国家”,中产阶级忍受着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曾经折磨过十九世纪无产阶级的经济上的不安全感”。美国已经到了大规模社会分裂的危险地步,而只是由于实行了“大规模禁锢”非洲裔和其他有色人种的政策,才抑制了社会的瓦解。格雷声称,“今日美国的先知不是杰佛逊或麦迪逊,而是边沁”——边沁所梦想的社会是“按照理想监狱的模型重新构造而成的”。

  格雷写道,更骇人听闻的是,全球精英正在努力使美国的资本主义成为全世界的典范。市场体制因文化和国家的不同而有差异,而全球化傲慢的传道士们却要让所有国家都削足适履采用美国模式,即把福利降低到最低水平,放松对企业和环境的管制,实行低税率。格雷说,“根据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世界仍然保留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和经济体制完全是多余的,它们将以全世界最后进行启蒙运动的国家——美国为基础,融合为一种单一的普适的自由市场制度。”

  当格雷头一次公开他的这些异端言论的时候,他的保守派朋友们都极为震惊。有人甚至认为格雷的政治转向完全是受机会主义驱使。

  格雷自己则声称,改变思想是出于两个理由。他说,1980年代后期,他开始怀疑右翼的政治思想已经凝固为僵化的意识形态了——跟他很久以前放弃的罗尔斯思想没什么两样。格雷曾经以为撒切尔主义具有战术上的灵活性,政治上也容易为人理解,是一种能与普通人心气相通的思想运动,而其领袖则是一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能敏锐洞察政治变化之趋势。然而现在他则相信,这场运动已经丧失其艺术之性质,灵动的思想已经退化为教条的咒语。格雷说,“布尔什维克主义最吸引人的是列宁那超凡的灵活性,然后就僵化为托洛茨基主义,同样,撒切尔主义也开始硬化为……这已成了思想的宿命,对此我非常厌恶。”

  苏联的崩溃也迫使格雷怀疑自己的自由市场信念。格雷说,1989年以前,认为国家是“幸福安宁的大敌”还有道理,而正是这种看法无可否认地构成了“右翼思想库生存发展的合适环境”。然而苏联帝国崩溃后,前南斯拉夫的种族灭绝战争不断升级,前共产主义国家采用休克疗法导致灾难性后果,所有这些使格雷得出一种认识:国家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恶,尽管它也许只有一点正面作用。只有国家有力量防止社会陷入总体混乱、极端不平等和贫穷。

  然而,格雷的转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市场本身已经不足以令他神往了。作为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令人兴奋的象征的苏联和福利国家不存在了,格雷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仰市场了。现在他不得不承认,市场导致了某种“理性和效率的拜物教”,它“撕裂了回忆的思绪、消散了本土性知识”。他曾经认为自由市场能够自发形成,因而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是违反自然之道的,然而冷眼旁观了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之后,他不得不得出结论:自由市场是“人为设计和政治强制的产物”,市场只有在国家权力无情的帮助下才能被创造出来。现在他认为,撒切尔夫人是通过压垮工会、掏空保守党、瘫痪议会这些手段才建造起自由市场的,她“使英国社会踏上被迫迈向后现代的征程”。格雷相信“马列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理性主义有太多共通之处”,他写道,两者都“对经济进步所造成的伤害轻描淡写”。其间只有一个区别:前者已经式微。

  卢特瓦克:资本主义的困惑

  爱德华·卢特瓦克在四十岁以前曾逃脱纳粹的魔爪、逃离共产主义的统治、也曾经被中美州左翼游击队射击过,而到今天,他记忆中孩提时代从巴勒莫移居到米兰乃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创痛”。“单调乏味,烟雾弥漫。”卢特瓦克在米兰很不痛快,“没有地方玩,公园乱七八糟,我也失去了巴勒莫的朋友,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大群资产阶级子女中间。”地中海美好的生活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北方严酷的资本主义。

  他成年之后的大部分人生,都在与共产主义进行军事搏斗。由于从古代高卢战争和中美洲内战中得到灵感,卢特瓦克具有一副军事战略眼光,他开始作为顾问替美国国防部效力,出任各种各样人物的顾问,从高级军官到文职要员。最终成了万能顾问,从北约如何进行战术机动到萨尔瓦多士兵应该配备什么样的步枪,国防部都征询他的意见。

  1980年,随着里根竞选总统,卢特瓦克逐渐走向事业的巅峰。作为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评论》(Commenta~)杂志的专栏作家,他大声疾呼,美国必须推进高技术军备竞赛,迫使苏联卷入一场它根本就不能赢的竞赛中。里根的顾问们热切地欢迎卢特瓦克进入他们的小圈子。里根当选后,卢特瓦克参加了一个晚宴,出席者是共和党国防政策的主要谋士,后来出任里根第一任国家安全顾问的里查德·艾仑跟这群人一起,模拟分派行政当局的职位,仿佛他们是聚会的宠儿。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卢特瓦克拒绝了,并隔着一只大巧克力派解释说:“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三流文人不应该卷入政治中。这就像鱼子酱,的确很好,但产量却很小。”

  里根第一届任期快满时,卢特瓦克这种温柔敦厚消失殆尽。在国防部看来,卢特瓦克对于获取更多国防拨款也许是很有利用价值,然而他却大着嗓门——甚至是冷嘲热讽地——批评五角大楼管理不善,从而给自己制造出了敌人。1984年,他发表了《五角大楼与战争的艺术》(The Pentagon and the Aa of War),把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描写为手段圆滑的二手车销售商而不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军队中的政客被激怒了,把卢特瓦克从五角大楼器重的顾问名单中剔除出去。

  然而,让他跟国防部反目为仇的,并不仅仅是在《五角大楼与战争的艺术》中批评温伯格所致,真正的错误是他追究越南战争中军队的行为。卢特瓦克对军人们就其在越南的失败作出的解释不屑一顾,这些军人喜欢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政治家意志不坚定,新闻媒体惑乱人心,公众中弥漫着失败情绪。而卢特瓦克则指出,美国的军事精英完全丧失了对血的感觉。他写道,在越南战争期间,埋头文牍的军官总是“远离战斗”,他们一味追求“奢华”,严重打击了军中士气。

  在卢特瓦克看来,舞文弄墨的官僚也会逐渐侵蚀军队的战斗力。五角大楼官员总是指望削减成本,坚持要使武器、机械和研发项目实现标准化。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只是使军队更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而已,因为标准化的武器系统更容易被攻克:只要破解了一种,就能征服全部。

  军队功能失调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军队也信奉美国的公司文化和商业价值观。比如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就是肯尼迪总统从福特汽车公司直接请进内阁出任他的国防部长的,事实上,大部分国防部长都是“公司型目标”的奴隶,他们致力于把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以最有效率的手段来追求目标。他们喜欢穿灰色套装,而决不会穿“奇装异服、说不合常规的话,做稀奇古怪的事,因为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举止,都可能招致生意场上偶然相遇的客户或银行家的不悦”。卢特瓦克对《福布斯》杂志说,军官们只是“穿着制服的经理而已”。然而他注意到,“对于企业有利的东西,未必就有益于攸关生死存亡的冲突。”“最保险的保守的穿着和不会令人生厌的行为方式”在办公室中也许玩得转,但在战争上却是致命的;他们压制了大胆的主动性和禀赋特殊的天才。

  当苏联还存在的时候,卢特瓦克尚能把自己对经理和公司价值的轻蔑,体现到军事改革的建议中,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斗争完全占据了他的想象力,他也大力弘扬孩提时代在犹太无神论家庭中学到的个人主义、独立自主及个人尊严等价值。

  然而现在,与苏联的战斗大获全胜,卢特瓦克失去了对大多数军事问题的兴致;不再有任何引人注目的意识形态理由迫使他关注战略与战术问题了。

  对于卢特瓦克来说,军事战斗已不再具有意识形态的魔力了,而他的不满也使他有时间和学术的余裕来直面他毕生都在与之周旋的敌人:资本主义本身。他说,“市场侵,人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制造了一个“地狱般的社会”。同样,曾经危及国家安全的市场价值现在更威胁着经济和社会的精神安宁。他解释说,“那种最佳生产体系是完全非人性的生产制度,因为……你得不断调整你所雇佣的工人的人数,你得调遣得他们团团转,你做着各不相同的工作,你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安排你自己的生活。”

  尽管卢特瓦克1999年在《狂暴的资本主义》(Turbo—Capitalism)一书写道,“我深信……资本主义的美德”,但他对市场价值之扩散的抵制是敏锐的,这足以使他游离于目前的政治谱系之外——这恰恰是他天生就应得到的位置。他为公费医疗制度奔走疾呼,他鼓吹强大的福利国家,宣称“如果我可以得偿所愿,那我肯定会禁止所有类型的国内慈善组织”,慈善活动是逃避责任,他说,慈善施舍剥夺了穷人最后的尊严。

  让卢特瓦克愤怒的不光是不加约束的资本主义,还有资本主义狂热的精英们——知识分子、政治家、决策者及企业家的自负,他们宣称“正是因为市场总是最有效的,因而市场就应该永远为王”。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让卢特瓦克尤其生气,“格林斯潘是一位斯宾塞主义者(spencerian),这使他成了经济上的法西斯主义者。”像格林斯潘这样的斯宾塞主义者相信,“最严苛的经济压力”将“刺激人们……成就经

  济上的英雄业绩。他们将成为伟大的企业家之类的人物,至于那些失败者,就让他们失落去吧”。卢特瓦克所痛恨的还有绰号“链锯艾尔”的邓莱普(Dunlap,美国非常著名的商界人物,另一个绰号是“穿细条纹西装的兰博”,曾担任阳光[nbeam]集团首席执行官,被称为公司重整的圣手,他的看家本领是削减成本、大量裁撤员工,而他自己在企业并购中一次就获得一亿美元——译者注),这位逍遥自在的首席执行官开除了大量员工而为股东创造了巨额利润。提到邓莱普的缩减成本措施,卢特瓦克说,“链锯艾尔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因为他头脑简单、粗暴、残忍”,这就是经济虐待狂。卢特瓦克反对格林斯潘和邓莱普,断然地说,“我相信人们不应该用市场效率衡量一切,因为人类生活中有价值的所有东西都属于不讲究效率的范围——爱、家庭、归属感、共同体、文化、老习惯、舒服的旧鞋子等等。”

  保守主义失去方向

  卢特瓦克和格雷的转向凸现出,冷战的终结对保守主义运动构成了多么无情的冲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由至上主义、传统主义及自由市场拥护者出于反对共产主义而结成的脆弱的联盟,已经无以为继了。新保守主义的知识教父艾尔文·克里斯托尔说,苏联的终结“令我们失去了敌手,而在政治生活中,失去敌手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你必然会失落、沮丧,变得内向封闭”。克里斯托尔的自信曾广为什么是自由主义?

  一般来说,自由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个人权利,主张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其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出现有密切关系。不过,在中欧和东欧,由于那里的资产阶级曾经很软弱,自由主义为一些开明的贵族和君主所采纳,如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和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都曾经提倡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学说在英国十七世纪的革命中首先得到贯彻,其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由、侵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比如确立议会对统治者的控制,确立政党的存在,确保反对党的权利。自由主义在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中进一步得到充实,诞生于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是自由主义的典范表人知,而今也承认,在后共产主义世界,他陷入了令人悲哀的困惑之中,“这正是我不再能写出那么多论著的原因之一,”他说,“我已经不知道答案了。”

  人们也许会以为,自由市场的胜利将会令右翼知识分子激动不已,然而,即使是最负盛名的保守主义大师也担心,仅有市场已不大可能支撑保守思想运动的日趋式微的活力了。毕竟,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振作了保守主义者的士气,发动了一场政治征伐,然而他们所释放出来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却怀疑所有的政治信念。市场的逻辑赞扬个人的主动性、个体行动及一切没有计划和随心所欲的行动,因而它很难从整体上考虑政治——更不要说政治变革了。艾尔文·克里斯托尔说,“美国保守主义者缺乏政治上的想象力。它过度地受到商业文化和商业思维模式的影响,因而缺乏政治想象力。我不得不说,这种政治想象力总是左派的专利。”他继续说,“如果你读读马克思,你就能知道政治想象力是什么东西。”

  然而,如果保守主义者也在努力寻找某种远景,那么这些以前的保守主义者能否做得更好?克里斯托尔针对左派发动了新保守主义运动,跟他不同,卢特瓦克和格雷并没有明确地表达出另一种连贯的哲学或政治体系以替代他们以前信奉的信条。诚如卢特瓦克所指出的,“我并不想提出一种完整的相反的意识形态,我只是想指出,社会必须有意识地保护某些东西不受市场侵犯,使之保持在市场之外。”卢特瓦克在气质上仍然迷恋那种革命的冲动。他说,“我喜欢马赛曲而不是弥撒曲,喜欢马雅可夫斯基而不是圣乔治十字架。”他补充说,“革命是美妙的,人们自我满足着,1968年我在巴黎……这是一种美妙的可能性的感觉。”不过,尽管卢特瓦克也许渴望某种变革性的政治,这不仅是他,也是其他很多知识分子所怀恋的,然而这种政治依然在他们的视野之外。

  本文原题:《前保守分子:右翼思想家向左转》(The Ex—Cons:Right—Wing Thinkers GoLeft!),译自Lingua Franea,Volume 11,No.1一February 2001。文中小标题为译者所加。编者有删节。

  科里罗宾(Corey Robin),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政治学助理教授。

  秋风,学者,现居北京。主要作品有译作《拉美自由之未来》、《五个半乌托邦》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