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记忆文山

时间:2023/11/9 作者: 含笑花 热度: 13539
到春城工作一段时间了,正值端午前夕,街边甑子里的粽叶香勾起了思乡的情绪。联想起儿时的端午,母亲总是赶很早的集,去药草街上买草药,熬水给我洗个药澡。顺便带一把菖蒲艾草垂挂在门廊,驱邪避凶,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鬼神的敬畏,也是那千百年来不变的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但都离不开同一个主题:团圆。想起儿时,临近端午,家里的老人总是带着我去赶街,采购粽叶,粽叶上的点点白似满天星又似一粒粒白米饭。除了粽叶,奶奶还会买上几把染饭草。作为壮族地区,文山食用五彩花米饭的传统由来已久,粽子作为糯食同样延续了这个传统,只是在五彩缤纷的粽子中,我唯独爱文山特色粽粑。这种又称“马脚杆”的粽子让人又爱又恨,爱是因为美味可口,可煎可炸,恨是常嚷着减肥的人一不小心又吃下一口晶莹剔透的五花肉。

  记忆里,小伙伴们还会佩戴上漂亮的五彩绳,五彩绳并不贵重,只是顺着丝线,回忆延伸开来,想起了文山的老街、文山的桥、文山的人以及那些早已流入年轮的时光……

  都说盘龙河是文山的母亲河,而它的形状就像一根脐带,包裹着文山城,连接着文山人。而文山人为了出行方便,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桥,这些桥像血管一样,又把文山城的东西南北贯穿起来,作为桥城,我从小就喜欢背那些桥的名字。回波桥、同心桥、长虹桥……而这些桥的背后都有我的记忆,例如:小时候去县上基本上都从总站坐车,而家在普阳路上的我都要从回波桥走到交通运输集团乘车,而桥端的交通宾馆,也是文山市民宴请最高档的地方之一。

  文山人结婚习俗之一是新郎迎娶新娘时,如果遇到桥,必须要下车背着新娘过桥。同心桥,因为名字好寓意好,有永结同心之意。基本上是新人们的“必争之地”。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同心桥边的中国银行做柜员,每逢结婚的好日子,来自桥上的鞭炮声总是少不了。

  说起长虹桥,不得不提1998年的抗洪,长虹桥下有个桥洞,我记得那会儿水位已经快高到了桥洞顶,河滨路两边的行道树纷纷倒下,水浑浊又湍急,还掺杂着大量泥沙。人民子弟兵们穿着救生衣扛着沙袋筑城堤坝,将一群群受困群众转移到了气垫筏,外公一家就住在河滨路的广电局里。那时候还小,不知道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只觉得哪里有迷彩服,哪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文山城一直不大,商业中心也一直是东风路。过年前,总要去民貿大楼买年货,再长大点民贸大楼隔壁的美食巷又成了学生时代常去的地方。小而全的糯米饭还回味在口,新华书店升级装修又变了模样。

  最难忘的是梁子坡。记忆中,奶奶有一台心爱的缝纫机,每次走过她的房间,我都会兴致勃勃地去踩底下的踏板。她看到了,总是把我拉到一边,跟我讲道理:“乖,不要乱踩,把上面的线弄缠绕在一起就给你做不了漂亮的裙子了。” 我知道,从我出生以来,她给我做了好东西。绣花的虎头鞋、美丽的花背带,碎布拼接的小片裙、的确良的小衬衣、对襟的小马甲……

  她总会在街天带我到梁子坡,那里有很多布坊和成衣店,花几块钱收集人家不要的碎布头。那些碎布头在她手里总是能变废为宝。把它们剪成一个个菱形小方格,再用各种花色的小格子拼接成一朵朵六角或者八角的花。她没有上过一天学,更别说学习美术了,可是,或许源于她的天赋,又或许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她做的东西精致且惊艳。

  那些美丽的小物件背后,是一个农村妇女含辛茹苦带大四个儿女的艰辛。记得她跟我说,爷爷在我爸爸六岁时就生病去世了,她带着爸爸他们兄弟姐妹四个,白天去生产队干活,眼看着天冷了快要过年了,他们都还没有新衣服穿呢,爸爸冬天还老长冻疮,所以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把小姨哄睡后,给他们做新衣服。说来也是手巧,每次做的衣服,邻居们都觉得漂亮极了,所以个个都来找她学,或者给一点点劳务费,让她帮自家孩子做一件一模一样的。

  爸爸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那个闹饥荒的年代,家里没什么粮食,她和爷爷去帮人家割猪草,爷爷身体不好,一次只能背一篓,而她想着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吃不上饭,所以使出了浑身的力气,背一篓,提一篓。只是,可惜,她的妈妈,也就是我的老祖母就是在那年过世的。想起这些辛酸的回忆,她禁不住抹起了眼泪。接着她又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读书,因为小时候家里不让女娃读书,估计她就是吃了没读书的亏,在现实生活面前只能出卖劳动力。所以再苦再难,她都要把爸爸他们四个供养出来,给他们读书,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爸爸他们四个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稳定工作,而她的晚年也因为她年轻时候的艰辛而换来了甜。前年,爸爸也退休了,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生活。至今,奶奶也归于尘土五年了。时间总是仓促,一转眼我也到了而立之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不易。我不禁感叹,其实在我们边陲小城,大部分都是农民家庭出身,上一代包括上上一代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好好读书也许是长辈们对我们从小说过最多的话。

  就在今年的春天,我也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到了省级单位入职。春城今年的气候很干,干到每天早晨起来我总是鼻塞外加一整天都有如鲠在喉的痰。身体的应激反应总比情绪来得敏感,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要慢慢适应这新的生活、新的环境。

  在职工食堂里就着晚餐欣赏夕阳与晚霞,这里的傍晚不如我的小城慷慨,被高楼的幕布玻璃挡了一半。想想小城里的生活,下班之后还能约上好友散步闲谈,好不自在。而今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床上一瘫。

  由于地缘关系,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我都很熟悉,所以也不存在隔阂。但城市再大,无非也就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打转转。摸清了周围的生活圈,哪里吃饭、哪里买菜、哪里购物、哪里坐车。

  记得读书的时候,那些成绩很拔尖的同学在中考以后被选拔到了省级重点高中读书,我们很是羡慕,如今,也觉得很多东西变得自己可以够得到了。

  再高的地方也要亲自去走,再大的世界也要亲自去看!有的人二十岁就到的地方,我终于也在三十岁的时候来了。

  只是每当别人问起我从哪里来,我都会自豪地说“文山!”当别人听到我的回答,总会提起文山三七、普者黑的荷花还有他们关于文山的故事。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文山只是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而对我来说,那是我最亲切温暖的家。

  “文山,今天天气好吗?”“文山市区的高铁站进度怎么样了?”“文山是不是又落地了新项目”“邻居家的小孩好像又长高了点。”

  在外奋斗的日子,我时常关心着家里的变化。因为我知道,天气总会有晴朗的时候,出行会变得越来越方便,经济也会越来越繁荣,文山的孩子也会有更多机会去外面看世界!

  【作者简介】陈柯竹,90后文学爱好者,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