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边关,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误解,认为那是边远、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到了小坝子,光从交通方面来看就足以颠覆我的认知。小坝子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公路在村寨之间绕来绕去,但所有自然村的通村路都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硬化。这与我的家乡丘北相比已经先进得很多,丘北虽然顺利实现了脱贫,但还有部分村组公路没有硬化。
小坝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路边遍布一种类似姜的植物,一问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砂仁,也是小坝子种植最多的经济作物,植株外观与草果极相似,寒冷的初春还不到砂仁挂果的时间,但在大梁子村的活动室看到了砂仁的图片,果子结在茎秆的根部贴近地面的位置,果实为红色,跟杨梅一般大小,表面长有软刺。以前只知道砂仁是中药材,但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豆蔻。
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砂仁的药用价值:“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理气安胎、温脾开胃、化湿止泻、芳香行散、消食和胃等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胎动不安、呕吐泄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现代一些研究表明砂仁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经常食用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等保健的作用。”
作为一种特产,砂仁在马关的旅游业发展中将扮演独特的角色,通过游客的购买和宣传,成为很多人食用的保健食材。
大梁子村
在小坝子镇政府看宣传片时,看到航拍的大梁子村悬挂在一千米高的陡峭岩壁上,一种扑面而来的美震撼了我。
我们采风的第一站就是去大梁子村。
村子位于半坡上,进村路是从山上往下走的,一到村口就有一种石头世界的感觉,村里充分利用石头来营造乡村旅游的各种景观。在离寨门百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包,从山顶往下用巨大的石块布置了错落有致的水沟,抽上去的水顺着水沟流下来,就形成了十多级小瀑布的水景。流下来的水在平缓的地段汇集成水潭,潭边竖有两块石头,分别刻了“显山”和“露水”两个词。
旅游公厕建得很特别,黑石块砌的墙,土瓦屋面,不仅宽敞洁净,还成为一道风景。
寨门前是个小广场,石块围成的方形水池边,一个由低到高的石砌城墙连着一座拱形门洞,上面一个亭子,门洞上赫然刻着“梁子关”三个醒目大字,顺着城墙上的台阶可以上到亭子里欣赏周围景观。石墙往左延伸到寨门,门上刻有“国门”“家门”的字样,门头上没有屋顶,正中立了旗杆,悬挂着五星红旗。从寨门进去,左边是一米多高的围墙,二十多米后道路分为两条,在岔口处建有三棵方形石柱,石柱上部嵌灰瓦格和方木,增加了观赏性,左边那棵石柱的顶部用红砖镶了一个太阳的图案,预示着某种图腾。左边的路进去是个小广场,广场上用石头精心堆成两个巨大坛子,非常别致。
全村七十三户苗族群众不管是楼房还是瓦房,外墙全都粉成了土黄色,統一了村庄的色调。走在村子里,感觉到一种精致的生活,你看那小巧的柴房,高高的瓦屋顶,俨然是一个亭子,下面劈好的柴被堆成一个整齐的四方体,惹得采风的同行不断的拍照留念。空地、土埂上种满了各种花卉,一些人家还做了假山水景,假山上摆放着正在开放的各色盆装花草。路边的护栏是用巨大的竹子做成的,上面用水泥做了七弯八拐的水槽,上游承接着某户人家瓦沟流下来的雨水,我想象着下雨的时候,走在村道里,听着护栏上潺潺的水流声,那是何等的诗意。
寨脚有一个小山冲,以前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现在被修建成一级一级弧型的台地,铺了草坪,散布着高大的香蕉树,底部是个开阔的草坪,草坪外沿做了个“T”型的水池,不仅成为村民们跳芦笙最佳场所,也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草坪右边就是悬崖绝壁,崖上古树密布,风光秀丽,顺着石砌台阶慢慢向上攀爬,弯弯拐拐走了十来分钟,便来到了新建的玻璃观景台。从观景台上往下看到一条碧蓝的河,河那边云雾缭绕的大山就是河口县桥头镇的地界了。目光顺着对面陡峭的山坡往左移动,山坡上垂下一条银色的防护墙,那便是与越南的国界。
身处大梁子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只要向前一步,就跨出了国门。让人意外的是,边境线上还藏着不为人知的美景,边民在这里过着平静富足的生活。
张家湾的红色血脉
“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是在文山经常看到的一幅标语,而小坝子镇田湾村委会张家湾村小组的做法对这一幅标语做了最充分的诠释,不仅传承了红色文化,而且拉动了该村旅游业的发展。
张家湾在新中国三个重大转折时期,做了三条不同的标语,彰显了边疆人民对党中央的衷心拥护。
我们见到的第一幅标语是“共产党万岁”,位于张家湾的进村公路边,是2021年建党百年时,张家湾群众从心底捧出的最好礼物。夜里下过雨,山里被一团团雾气笼罩,隔着一条窄窄的山沟,看到张家湾隐隐约约的房屋、坡地和村边大片古树林,宛如一幅水墨画。田湾村的老支书熊定福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解张家湾的红色文化。2021年3月,马关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后,国门宣讲队来到田湾村举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宣讲刚一结束,田湾群众议论开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念想,“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主席让我们翻身做了主人,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田湾人发家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了共产党的恩情。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了,我们要如何感谢共产党的恩情?几个村民聚在一起讨论了几次,最终确定,七十年前先辈们在趾男山砌“毛主席万岁”标语谢党恩,现在我们也要像先辈一样用石头把感恩砌在墙上,让子子孙孙永远记住共产党、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于是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一家出一个壮劳力,自带伙食自带工具,在村口路边砌了一面石墙,并在墙上镶嵌了“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还在路边用茅草、树干建起了一个风雨亭,方便大家停歇瞻仰。
标语建成后,立即走红,县内许多党组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活动都到这里来参观学习,并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上趾男山的水泥路从田湾小学的后门开始,弯弯绕绕一直向上盘旋,到坡度较陡的地方就变成了石阶路。开始的一段陡嶙嶙的直路有一米多宽,再往上路面变窄,在树林里绕了几道弯才到达山顶。一路上,熊定福不停地给我们讲田湾的历史,讲石人的传说。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田湾村委会的趾男山下有一个比较繁华的集镇叫旱谷地,那时的旱谷地连通州内的丘北、县内的茅坪、国外的越南,从田湾到越南的小光河必须经过旱谷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客商喧闹了小镇,当地住户也从二十多户增加到了一百多户,旱谷地日渐成了当时最繁华的集镇。
旱谷地村群众自古就有守边固边的传统,为了抗击交趾入侵,村民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至今村内仍流传着关于抗击交趾的故事。十九世纪末期,法国侵略者占领了趾男山顶,不时对旱谷地进行监视和骚扰,不堪其扰的边民奋起反抗,在趾男山上与法国侵略者展开激烈的战斗,村民死伤无数,趾男山上至今还留有抗法侵略时的战争遗址。
后来,饱受战乱的旱谷地因为一场瘟疫的横行,村民所剩无几,幸存下来的村民就逃到了张家湾、半坡和田湾等村子,从那以后,旱谷地就成了一个空村,慢慢衰败,并从地图上彻底消失。但每年的春分时节,三个村子的村民仍会聚集到旱谷地旧址开展“只趾男”祭祀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经越南入境中国,并占据了趾男山山头,他们企图把小坝子境内这一片山头作为大部队入主中国的缺口。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英勇的田湾人民奋起抵抗,誓死守卫祖国领土完整,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血与火染红了神圣的趾男山,田湾村人民付出了惨痛了代价。田湾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亲人在抗日战争中受伤,几乎每家都可以找出一个抗日英雄。田湾村群众的拼死抵抗,牢牢守住了趾男山,日本侵略者被迫放弃从趾男山入境中国的打算,从而转战滇西入境中国。
日本侵略者撤走了,田湾人民的苦难并没有结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躲到了趾男山,指挥着一拨土匪恶霸形成了地霸武装,烧杀抢掠,民不聊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土匪恶霸更加猖狂,多次组织人员攻打老懂寨,都因群众的顽强抵抗没有成功。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滇南战役,一九五二年解放大军进驻小坝子,展开了为期六个月的剿匪大战。年底,小坝子镇剿匪战全面结束,全镇获得解放,田湾村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为庆祝解放,军民在趾男山山顶修建“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其中“毛主席”三个字用石头砌成,“万岁”两个字用白泥土砌成,每个字长7.2米、宽8.6米,总长36米。在山顶上砌“毛主席万岁”几个大字,一来是为了感谢毛主席让田湾人民翻身做主人,二来是为了宣示主权,对藏匿流窜在中越边境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土匪等产生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自一九五二年起,每年国庆节,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队伍从山脚抬白泥土到山顶加护字体,除草清扫,举行卫国守边宣誓活动。
由于字太大,要留影只能通过航拍来实现,虽然同行的都没有带无人机,但大家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进行瞻仰。我们空手从修好的路爬上去都那么费劲,回想起当年村民们从小毛路将石块背上去有多艰难,而且这一大片区域每年都了进行一次维护,清理新长的杂草和树苗,七十多年如一日,可见边民们对党中央、毛主席的爱戴。田湾群众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卫国戍边义不容辞”的誓言,也让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在祖国边境的各族群众中代代相传。
在20世纪80年代,当田湾村人民通过包产到户和多种经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后,由衷的写下了“解放思想好”的标语,表达了对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
在“共产党万岁”的标语旁,还做了一个简易的中国地图,并标注了张家湾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为2830.6公里,虽然从空间上看离得很远,但边疆人民的心却与党中央紧密联系在一起。
绿荫下的凉水井
黑色片石墙围成的浅水潭有成群的红色锦鲤在游动,往上是寨门,往里是一个小亭子,下面是古井,整个区域都隐藏在大榕树的浓荫里,树荫庇护下的天然泉水哪有不清凉的,凉水井村因此而得名。
村子不大,干净而古朴,具备了乡村旅游的各种要素。凉水井是小坝子最漂亮的村子,村口的水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已经是网红打卡地。村子后面废弃的小学校已经被改造成旅游接待点,集体宿舍让许多人重温一次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教室变成会议室,学生食堂为团建活动提供饭菜。绿树成荫、古泉细流、良田肥沃是凉水井村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古井旁的山包上古树密布,遮天蔽日,这就是凉水井村的龙山公园,龙山公园的百年古树就有11棵,其中树龄最大的400年。每年除夕的前一天,群众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谐安康。
最具魅力的,還是村子下方三百米左右的陡坡那个巨大的石人。一大片土山上突然长出一个二十多米高的石头,而且像极了一个身材高大向着远方眺望的男人。传说一位邻村小伙,看到田湾村后的趾男山像一个美女,便追寻而来,到了凉水井下边的山坡上,因一妇女在前面的路边临时生产,女子的丈夫让小伙暂时避让一下,等生产完再上山去。那位粗心的丈夫因妻子生产而一直忙碌,忘了去通知小伙了。第二天想起此事时,发现小伙已化身石人永远地留在了此地。
石人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景观,还是人们心中的神石,许多外地人都远道而来进行祭拜。石人位于陡峭的山坡上,为了方便祭拜,村民集资在石人脚浇注了一个水泥平台,还修建了水泥方桌及凳子,为来祭拜的人提供了休息和吃饭的地方。
这个神秘的石人,将为凉水井村的旅游带来无尽的惊喜。
【作者简介】郭绍龙,中国作协会员,在《诗刊》《人民日报》《星火》《四川文学》《滇池》《含笑花》《绿风》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五百多件作品。曾获滇东文学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