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壮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一般喜顺水而居,有的地方也叫水族、沙族,都是壮族的一部分。
由于壮族繁衍生息之地相对比较富庶,沿江筑寨,顺山建村,水的流动,铸就了壮家人创新开放的胸怀。山的雄伟,奠定了壮家人不怕困难的坚强性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园地中,绽放出了壮族文化的绚丽之花。而阿峨农民版画,就成了壮家文化园里的一朵奇葩。
壮家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更有一批壮家能人自觉担当起本村、本寨、本地区社会活动领军人物的职责。在古时,壮家人就有对外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超前眼光。不夸张地说,这些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就是当时当地的文化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比如说全国都熟悉的电影《刘三姐》就是集中体现壮族儿女的智慧,也是展示壮族地域化的宣传片,更是当地壮家文化传播的真实纪录片。
当然这是有制作性的故事电影,在壮族的实际生活中的村村寨寨,这些无数个刘三姐不仅带动了本地区壮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的还成了记录历史的珍贵史料。
云南文山的富宁有个坡芽村是壮族村寨,在这个村子里有了几个自愿自觉能担当的文化传播人,使得坡芽情歌一唱惊世界,成了让学者专家们去研究探討的坡芽壮族文化。
坡芽情歌被人称为当代诗经(坡芽情歌的提法是否准确还需商讨)这样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是否确切当然需要再商讨,但坡芽情歌肯定是部壮族史诗,它的81个符考全都是壮家生产、生活、爱情的记录,史诗般的内容全部融化在这些符号之中。这81首歌不仅是81个符号的说唱,更是通过对生活的展望,对生产的述说,对自然的崇拜,唱尽了坡芽壮家的百年生存史和坡芽的发展史。依我之见,与其说是坡芽情歌不如说是坡芽壮歌,富宁定为坡芽歌书是确切的,这也是坡芽歌书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所在,坡芽情歌对研究壮族历史和壮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阿峨版画与坡芽文化有着十分相似的社会形态。坡芽用歌声来诉说壮家人的今生来世,阿峨版画用刻刀表现壮家儿女的诉求渴望,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共同的生活愿望。
一
阿峨新寨位于文山州马关县西南部,距马关县城19公里,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壮族村寨。
古时由于人口稀少,农耕不发达,阿峨人多以狩猎为主,在与猎物搏杀中充分发挥了石头的作用。阿峨人用石头的锋刃来打击猎物,在木头上刻录下猎获的数量及部落中的分配量,所以石头与木头的绝妙配合给阿峨人的文化最初型找到了最美妙的切入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部落的扩大不仅使人们对生活要求的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也增加了。这时,有眼光、能力的人出现了,他们或是优秀猎手,或是一个驯化牛、马等其他大型动物的智者,也或许是一个观天地物象,看人间奇事而思考的巫师初型,他把自己看到的结果刻录在了木头上,于是木刻出现了。这时只能叫木记,虽然是用石锋将所思所想的物象刻在木头上,但其性质与古人记事而产生的石刻岩画如出一辙,符号而已,上升到艺术或是版画,还需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洗礼。
在与自然的斗争与发展过程中,阿峨人用智慧开创了壮家最初的文化——木刻记事模式。
木刻记事模式与今天的阿峨版画大不同,直到铁的出现,让阿峨木刻发展为版画艺术成为可能。
铁器的出现,铁变为刀具,刀具在木板上实现人的思想,体现出人的思维是阿峨木刻向前迈进的重要环节。铁刀的锋刃是石器不能相比的,所以使得阿峨本刻的内容更加广泛涉及面更宽,在很多木刻中不仅仅只是符号,出现了人和动物,这是阿峨木刻重要的象征,虽然人物的组合还十分简单,造型也十分幼稚,但从中看到阿峨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自然的环境。这一时期的阿峨木刻也还不能说真正成形了,它离版画艺术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些图案中除了有符号记事外,阿峨人已经开始使用线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记事角度上讲,一些岩画上也是用线条来构成符号或者是图腾,让线条说话,让线条在记录事例中担负起唯一的重担让很多人惊叹,但这与绘画意义上的线条不同。
在阿峨木刻中我看到如此流畅的线条被刀表现在木板上,且如此生动就更加让人惊叹了!
阿峨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阿峨版画,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在了阿峨壮家人的能工巧匠手里了,令我费解的是阿峨的木刻是独创的,没有外界影响、交流,阿峨木刻的刀法从何而来呢?
在认真仔细观看了阿城版画最初的作品时,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木刻上的线条不仅是阴刻刀法才如此流畅,阳刻出现的线条同样富有弹性和韵味,这些线条在阿峨木刻中被表现了房子图案中,让人眼前一亮。
房屋的出现表明了建筑的极大进步,特别是遗留下来的壮族古建筑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阿峨壮家居住条件已经以山野群居过度到了集中建设了村落而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已经出现木结构的吊脚楼形态的房屋,这些结构的房屋出现也是铁器时代出现后可能出现的建筑。据考证,已经开始了穿间斗榫的复杂工艺,穿方结构的木屋出现证明铁件的使用已经正式开始,木匠们开始使用铁锤、铁锨、铁凿、铁斧等铁工具来建房了。
阿峨木刻中的铁刀件就是借鉴了建房用的铁件,把建房用的大铁圆口刀缩小后用在了木刻中,在木刻中清晰可见圆口刀的刀痕,这是阿峨版画中最早的木刻刀刀法,而且是自创的圆口刀法,为以后阿峨版画的成熟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要研究阿峨版画,必须从阿峨木刻最先使用的刀法说起,作为一门艺术除了内容构图墨白灰外,木刻版画技术层面的语言就成了木刻版画爱好者的追求和对版画优劣评判的标准了,而刀法就是版画艺术中技术层面中的核心和灵魂了。
二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完善,阿峨木刻最终形成了版画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农耕文化的出现促进了阿峨木刻转向成为了版画艺术。
首先是人们审美需要,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后,人们在物质方面的获得也大大增加,精神方面需求也在提高。正如坡芽情歌的歌声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的期盼,也满足了人们在情感上的独白表达。阿峨版画的最初形态虽然还不是版画艺术,但在画面上让人看到了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再现,由开始的惊奇到后来的更高要求以满足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因而促使阿峨木刻要有更多的内容,更加形象地刻画,从而促进了阿峨木刻除了记事的功能外,已经开始再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的真实描写,于是在木板上用刀开始制作的艺术活动开始了,阿峨版画在生产力的催动下,在人们的精神需要下产生了,同时在从事农耕的广大农民的认知下阿峨版画扎下了根。
阿峨版画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反映当时的农作场景。
从阿峨版画所描写和展示的内容看,多是反映普通村民的日常生活,采用广大老百姓都看得懂的“大白话”——线条来表达,直抒胸臆。阿峨版画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植根于百姓之中,说百姓想说的话,因此阿峨版画也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也是阿峨版画能流传到今天的原由所在。
阿峨版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成熟,逐步完善,阿峨壮家特点的木刻版画在全国独一无二。由于这独到的特点被阿峨壮家人所喜爱,所珍惜,才会有生存的土壤发展的机遇。这里说的阿峨木刻已经蜕变成了阿峨木刻版画艺术的层面,只有具备版画艺术具备了版画以下几个特点:
版画种类有很多種,阿峨版画不是石板版画,不是石膏版画也不是铜版,它是木刻版画,是由木刻刀在木板上根据制作者的意图刻出来,刻完后,其实只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还有一半的任务是印制,就是用版画,或是宣纸,还是其他纸,放在木板上用拓、打、刷等方式印出来,在印制过程中还可根据作品的需要用水印的方法完成。但阿峨版画采用的油印方法来印制,这就符合了版画的一个特点。
版画印刻出来以后才是作品,在木板上的是半成品,它是与画稿相反,而复印在木板上刻出来,印好后,经剪裁装框后才是作品,阿峨版画都是按照这个的版画必须要完成的程序来进行的,也是符合版画的特点。
在现代版画中,因为刀法的应用,版画的特点更加让人喜爱,除了像阿峨版画初期作品中的圆口刀法外,还用了三角刀的排线法,平口刀的推断法,斜刀切割法,同时用大量的光影方法,使画面的体积感在黑白灰的刀法作用下大大加强,整体感更加突出。
阿峨版画在由木刻蜕变为版画艺术后,现代版画中所有的特点,阿峨版画都是有的,这时我才说:阿峨木刻已经蜕变成了阿峨版画艺术了!阿峨版画诞生了!
我这样的言论会让一些人产生疑问,人们就会问,既然阿峨版画的特点与现代版画的特点一致,那么阿峨版画就是属于现代版画,或是把阿峨版画归纳在现代版画之中不是更好吗?其实不然,阿峨版画虽然具备了现代版画的特点,但阿峨版画还具有自己最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农民”特点。
阿峨版画形成后的特点有二:一是阿峨版画照样经过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好用纸印制出来的特点;二是画面上的表现方法是由各种刀具的刀法形成艺术的韵味而呈现给观众。现在要说的是阿峨版画最主要的特点——“农民”性。
何谓“农民”性?阿峨版画的农民性,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地域性,阿峨版画诞生在阿峨,表现的是这块土地生息繁衍的是壮家儿女,而这里的壮族同胞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农耕。所以阿峨版画的作品中会让人感到浓浓的乡土味,这不仅仅表现出浓浓的乡愁,更表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强烈的地方特色。
画面中的任何一个场景都是自己家乡的原风貌,任何一个人物都是自己的壮家姐妹,在阿峨版画中根本看不到大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也没有体现豪华生活的城市特写,这里的每一棵树阿峨人都能找出它的原型,每一道山梁都是阿峨人熟悉的热土,每一条河水都是阿峨人洗涤的清流,阿峨版画始终表现的是阿峨人生息的这块热土,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因此,阿峨版画具有顽强的地域性。这一特点也是阿峨版画最终形成“农民”版画的主要原因。
除此外,阿峨版画描摹的对象就是进行农耕的农民,其作品就是具体表现了阿峨农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发生了阿峨村里的祭祀,婚丧嫁娶,犁田耙地,放牛牧羊,收获劳作活动中的农民形象。
为什么阿峨版画是“阿峨农民版画”?是顽强的地域性?只反映农民形象?阿峨农民版画之所以被称为农民版画,是在表现方法及造型方法上与现代版画有着根本区别。
虽然阿峨农民版画具备现代版画的特点,但它表现及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农民特点,首先在造型上阿峨版画采用的是直截了当。
阿峨的画家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同样积累了坚实的造型能力。阿峨画家们被木板上跃然而生的黑白图案所深深地吸引,特别是自己动手在木板上刻制时一种自豪自信自强的情感油然而生,艺术是需要灵感灵气和对生活的特殊感悟,只有具备这样特殊敏感的人才能担起艺术创作的担子。阿峨的壮家儿女是非常智慧的一群人,他们在创造自己美好生活时同时创造出来对艺术的灵感。这种灵感不管是在舞蹈,音乐上都独具特色地表现出了壮家人的情怀。
在创造壮家文化的同时,壮家的美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比如说头饰上的花纹,鸟样衣服装饰图案的设计等,都是壮家儿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绘画天才,培养了一大批能进行绘画创作的业余画家,他们就是阿峨版画创作的主要力量,是当仁不让的阿峨画家。有了这批热爱版画创作的画家们,使阿峨版画始终保持着新清古朴,原始的最美状态。比如牛耕图,画家们就把牛的那种犁地时的生动,着力刻画牛的眼睛鼓得又圆又大,往前直冲的身躯给人一种无穷力量的感觉。扶犁的人更是粗腿粗手,扬鞭催牛,画面牛气冲天,充满生机。
阿峨版画就是一种原始美,古朴自然,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一草一木在画面上,既是写意之物,也是写实之品,更是夸张之作。
每一个人的造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三庭五眼,一骨二弓三屋沿,立七坐五盘三半的限制,线条上更不受勾丁拐股的约束,如草原放马无拘无束,可以是大眼厚嘴短鼻子,更可以是含情脉脉的插花女。
总之,不受绘画某些条款的约束,阿峨版画就是一种人类初期婴儿般的憨态可爱,洁白,纯洁无污,虽然没有文人画的严谨,但处处透出生活的本质之美,原始之态。
在古拙中见到纯朴的美是阿峨版画的特点也是农民画的主要特点。
阿峨版画的特点还在于它的记事性,我们在观看阿峨版画时发现了这一特点,几乎是每一幅作品都在讲述发生在阿峨壮家的一件事一个故事。比如当中的一幅作品,从画面上看到人们喜气洋洋、人们簇拥着嬉笑着,这是反映阿峨壮家结婚娶新娘的喜庆场景。
构图采用S形构图,便于把近处的人,中间的人,远处的人物都表现得恰如其分。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场景之间的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把环境与道具之间的关系刻得自然得当,没有丝毫勉强之意,使整幅作品生动活泼,气韵贯通,是活生生的一个故事,是鲜活活的一件喜事,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也是一幅生动的记事作品。
美术作品当然不能像写日记一样记事,注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地发生了何事,这种消息写作式除特殊需要(如“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油画作品之类,诸如《开国大典》这样的需要记载特殊的年月外),一般的美术作品均不采用消息写作的方式来进行美术创作。
阿峨版画中虽然也没有采用消息写作的创作方式,但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壮家的一场婚礼进行曲,而且是发生在山寨之间。这就足够了,人类学家,农民学家们来进行研究时,难得的史料般的素材,如此真实,如此古朴,如此大胆构图的阿峨版画已经可以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的佐证素材了。可以说,真实的记事性也奠定了阿峨版画的现实价值及研究价值,阿峨版画其中记事性功不可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幅小版画,它虽然画面小,但却是一幅记事极强的作品。
作品中有七个人在河中抓鱼,河中至少有七条鱼。这幅画也是一种典型的农民画,虽然七个抓鱼人的比例看上去还处在合理的状态,但在透视,虚实处理上就打破了美术创作上的束缚,七个人大小基本相同,抓鱼的动作也基本一致,色调上都是黑色,但黑色的人与河水流动的线条,河水与人之间出现的鱼,使整个画面动感十足,生机盎然,一幅抓鱼图活灵活现展现给人们。人们不会为鱼大小相同、动作一致而感到别扭,反而感到粗犷奔放,直奔主题。
尤其把河水用短细的线条来表现,更为恰当的突出了人物的活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虽然河水线条组合还不够精细,但给画面增加了活力,稚嫩中见老练,古拙中见巧妙。
这幅作品刀法轻松自如,基本上都是以小圆刀刻出,线条圆润饱满,流畅自如,令我叹服。
这幅作品记事性到底在哪里?第一记录了阿峨人捕鱼的方式,除了用撮箕作为捕鱼工具外,用手直接抓也是阿峨人的捕鱼方式。这和其他地区的捕鱼就大不相同了,其他地区的捕鱼用船撒网,或者堵水捉鱼或垂钓钓鱼,用网捕鱼较为常见,只有在这幅阿峨版画中看到了阿峨人的另一种生产方式。
其二,以这幅作品中人们至少知道阿峨地区环境极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你看:这水多么清亮,鱼儿在水中游跳好像要故意挑战抓鱼人。似乎听得见鱼儿在喊话:“来吧看谁抓得住我!”君不见一条鱼儿又调皮地从抓鱼人的簸箕中跳起来游向远方了,画面中充满了情趣与想像,又像一首儿歌在歌唱鱼儿的调皮,在歌唱人们的欢乐画面的记事,似乎并不在于记录捕鱼本身,而记录了阿峨人欢快的生活情趣,人与鱼欢快戏水的生活场景表现了阿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及优美环境的真实再现。让人心旷神怡,多想脱衣下水也与鱼儿在水中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场景啊!
没有人能想得到这位画家竟然只是一个只有八岁的孩童,真的令我吃惊,难怪画中充满着童趣,甚至让人听得到孩子们的笑声,摸到鱼时那种兴奋感而大喊大叫的奶声奶气!这幅不大的阿峨版画在幼小的小手中完成,它记录了阿峨人的幸福,保留下了阿峨人的情怀,更留下了阿峨儿童们欢乐无比,无忧无虑的笑声!
阿峨版画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有以下原因。
第一它是植根于大地,扎根于民眾之中,它的创作者就是普通农民中的一员,它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都是阿峨百姓喜闻乐见的场景及人物。
在阿峨人心中阿峨版画画的就是自己,刻的就是阿峨,这种亲切感,不仅让阿峨百姓喜欢,更是植根于百姓心中的大树,它是常青不老的。
更何况创作这些版画的画家就是自己身边的朋友,熟人,亲戚,所以阿峨版画还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特别是这些阿峨版画画家个个都是村里的普通村民,白天照样耕田耙地,晚上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创作,完全是因为自己酷爱这门艺术而废寝忘食,他们不求名利,不求厚报,纯属热爱和对祖上传下来的这一艺术需要保留或传承的责任,这种自发的热爱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无须人们去督促,也不要物质的引诱。当画家们自觉沉浸在版画创作之中时,是没有人能够阻拦得了的。
由于阿峨版画在群众中扎下根,这门艺术感染了一部分人,其中有人就会爱这门艺术,不管精神需求还是猎奇爱好,始终有人在不断地进到了学习版画的这道大门里,慢慢地成了行家里手,渐渐地提高艺术修养,成了阿峨版画的优秀画家
其二因为阿峨版画的影响越来越大,阿峨农民版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也就是阿峨农民版画的名气越来越大,产生了品牌效应,因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也促使阿峨的画家们走向了培养后人的道路。比如卢正林、龙子辉两位老师都是阿峨农民版画的主要创作者和引领者,他们传帮带,成立了协会,举办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来学习版画。同时他们自己勤奋创作,新的作品不断产生,这些新的作品也不断的激励着新人,代代相传。这是阿峨版画能开花结果,撒种插田的又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人问,我们看到的阿峨农民版画,在技法上的左右摆动,这是不是阿峨版画的硬伤。说起这个问题来,要从两头说起。
阿峨版画在今天被冠以“农民版画”之名,是现在人给予阿峨版画的评价,而阿峨版画本身并不知道它走到今天会遇到怎样的待遇,在阿峨木刻版画的过去或者它的初期,并不知道外面还有现代版画,以及现代版画所有的表现技法。阿峨版画完全在与外界无任何交流的情况下顽强地坚持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独有的技法来表现自己地域内的故事。阿峨木刻版画采用了线条为主的表现方法,因为阿峨版画的画家无法晓知外面的版画已经大量采用了光影效果的素描作基础来进行创作,而阿峨版画依然坚持以线条为主的作画方法。没有任何专业培训的人就根本不懂光影素描,阿峨画家们没有一个人有条件参与培训,他们是业余又业余的农民画家。因此,出自阿峨画家之手的阿峨版画以线条为主就成了当然。这个风格到底保持了多久我们已经无法了解。
今天我们看到的阿峨版画已经不是阿峨版画的初期木刻版画了,而是被相关部门知道后进行人为帮助和扶持,为了使阿峨版要走得更远,相关部门一心让阿峨版画的画家们走出去,开眼界,学方法,搞交流。
当然对阿峨版画的画家们来说无疑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用新的眼光重新来审视自己的阿峨版画,他们开始思考、开始反思,他们也开始孜孜不倦的学习,一种企图想用全新的方法注入进阿峨版画的尝试开始了,不仅追求人物形象的准确性,在三庭五眼的标准下,试图让光影素描也来笼照阿峨版画,于是原来古拙的线条变得洋气了,画面不再是线的组合、线的韵律,而是块面的应用,讲究黑白灰关系的大块面的处理了。哦!这还是阿峨版画吗?阿峨版画在前进吗?
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一些专业的画家进到了阿峨,他们大声疾呼:“不能走偏了,阿峨版画只有保持‘农民性的特点才有审美价值。”
当卢正林们去文山学院培训时,学院也忠告:要保持阿峨版画“农民性”的特征。
2023年5月21日上午,我终于踏进了阿峨新寨的土地,仰视了阿峨版画,与阿峨版画画家见了面。在展室里展示的阿峨版画的确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在我走马观花,快速浏览阿峨版画时,我看到了阿峨版画还保留下来的最初那种古朴,可爱的风貌,同时看到了追求现代版画的格调正在阿峨版画中呈现。现场给我的感受就是喜忧参半。
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在市场经济中阿峨版画要不要走进市场?怎样养活从事版画创作的阿峨画家?我在临走的时候,很诚恳地对卢正林老师说:“卢老师,你们一定要保持阿峨版画原来的风格,因为只有这样阿峨版画才有价值,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卢正林是获得省级技能大师称号的人,同时也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因為来去匆匆,来不及细谈,更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对阿峨版画逐一品读,只是浅谈一点初步认识,卢正林老师很认真地说:“这个心里清楚。”
说实话,阿峨版画的主心骨就是卢正林和龙子辉,他们俩不仅是阿峨版画的主要画家,更是阿峨版画的主要领导者与传承人,卢正林老师心里清楚,心里亮堂,这是多么让人自豪的事啊。
会有人担心如此发展下去,阿峨农民木刻版画还是农民画吗?阿峨版画中有关技术层面中的一个相关于线条的问题,其实艺术从来不分门别类,都在进行交流,只有交流学习了其他画中的优点,把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相得益彰,长足进步。
在融会贯通之中,为我所用,所谓“洋为中用”,不是照搬不是放弃,卢正林的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阿峨版画已经走出了马关,走出了文山,走出了云南,它在全国艺术园中去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在吸收营养,它在补充自己的不足,但“农民”画“农民”,木刻版画的品位不能变,没有变。阿峨农民木刻版画就凭自己独一无二的农民特点,在中国文化园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文山阿峨木刻版画,一出场就惊艳全国,受到业内业外的高度评价和关注,于是阿峨版画受邀参加了各类大型专业画展,名气越来越大,外界对阿峨版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弥补阿峨版画的不足,怎样保持阿峨版画的农民特点,这是阿峨版画的核心课题。
在中国大地上春风劲吹,万花绽放,但阿峨木刻版画以它独有的风貌,在祖国的百花园中娇艳的绽放,这不仅是阿峨的骄傲,更是壮家儿女的自豪。
阿峨农民版画必将在壮家万紫千红的文化百花园里继续刻制出更加壮美的新画卷,也必将在壮家文化库里留下不朽篇章,也必将彰显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阿峨农民木刻版画一定会在阿峨人的世代相传中前进,阿峨农民木刻版画必将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前进,阿峨农民木刻版画一定会在各级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前进。
植根于壮族群众之中的阿峨版画必将还会产生更多的艺术精品,壮族文化园中的这朵奇葩——阿峨农民版画前进吧!
【作者简介】余松涛,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理事,安宁市作家协会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有一百多万字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在省级以上的文学报刊上发表,出版小说集《无罪的月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