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邵凯老师

时间:2023/11/9 作者: 含笑花 热度: 16590
炎炎盛夏,蝉鸣声声。

  田野一片葱茏,山坡草木葳蕤。

  生产队的牛群,正躲在树荫下咀嚼着日子。放牛的老头,藏在树荫下吧嗒吧嗒地抽着辣烟。一群光着屁股蛋的小男孩,在湖塘里无忧无虑地嬉戏。池塘里的鸭鹅,羽翼丰满。生产队的庄稼,长势正旺。邻家的瓜藤,攒着劲儿往阿翔家院子这边串。

  又是一个丰收年。

  那一年,阿翔14岁。

  一

  14岁的阿翔,初中毕业了。

  参加升学考试后,阿翔被录取,将以一个高一年级新生的身份,进入到县属第二中学校读书。

  县属二中在一个比阿翔家乡小镇大得多的另一个镇上。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从家乡到学校三十多公里的山路,爬坡上坎道路崎岖曲折,就只能靠两条腿去走。

  上学那天,母亲早早起来煮好早餐,装好阿翔途中的晌午饭,一家人高高兴兴吃罢,在父母声声叮咛中,阿翔就跟着也曾在二中读过高中的长兄出发啦。

  长兄的扁担,一头挑着阿翔的行礼,一头挑着阿翔要上交学校食堂的一个月的苞谷面。阿翔小时候体弱多病、个儿小,仅能扛得动一床铺席,肩负着一家人的希望,跟在哥哥后面跑。

  下午五点来钟,阿翔跟着长兄终于来到这陌生的学校。

  从高一新生报到处了解到,班主任老师姓邵,叫邵凯。

  据说,邵老师刚从一个小镇的附设初中调来不久。

  来到高一新生报到处,只见班主任邵老师是个男的,三十来岁的样子,微胖,身材虽非高大威猛,但眼睛炯炯有神,有着洞察一切的魔力,令阿翔一看就心生敬畏。

  见阿翔拿出录取通知书,邵老师上下仔细打量一番后问道:“你就是全片区5个公社考生中语文成绩考第一的阿翔?”

  阿翔眼睛紧盯着自己的脚尖,用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怯怯地回答:“老師,学生是阿翔,只晓得自己的语文考得87分,但不知道是第几名呢。”

  邵老师帮阿翔办理好新生入学注册手续、交待完有关事项后,用温柔的口吻对阿翔说:“恭喜你,你现在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

  接着又用威严的口吻对阿翔说道:“我既是你们高一年级19班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进入高中,学习将会更加辛苦,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要想走出大山跳出农门出人头地,学习上你就得比别人更加努力勤奋,生活上你就得比别人更加能够吃苦。但我相信,你能做到。”

  阿翔虽然还无法去想象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如何的辛苦,但也怯怯地点了点头。

  “从现在起,你就当我们班的班长吧!”当听到邵老师用命令的口吻对阿翔说出这句话时,阿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一旁的长兄赶忙向老师解释说,阿翔读书年龄小、个子也小,又是从小地方来的,让他当班长怕是不妥。

  邵老师语气十分严肃地回答:“有什么不妥的?谁不服气让他把成绩搞上去超过阿翔就是了。”说完就又接着去办理下一位新生的入学注册手续。

  二

  开学的第一课,邵老师当着全班53位同学的面宣布:“从今天起,由阿翔同学暂时担任我们19班的班长。原因很简单,一个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我相信思想品德也不会差。谁要是不服气,就让自己的成绩超过阿翔同学吧,我随时可以更换。”

  虽然也有同学向阿翔投来异样的、不服气的目光,但班主任任命班长的条件,又让这些同学无话可说。

  上邵老师的语文课,同学们都不会打瞌睡,更别说“逃课”了。他学识渊博,讲解知识清晰明了,写作教学“下水”引领,教学语言风趣幽默。他还是个“多面手”,即能书,也能画,还会吹拉弹唱,语文课上,时不时就会来上一个特色“表演”。这样的教学风格,怎还会有学生不喜欢呢?

  教学之余,邵老师经常会找阿翔谈心,了解阿翔的生活、学习,教给他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策略,鼓励他好好学习,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整个两年的高中阶段,邵老师任命班长的条件始终没变。

  这也时刻警醒、鞭策着阿翔,让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尽心尽力,学习上更是加倍的刻苦,以致他们班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阿翔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班上前茅。在一次高中部语文听、说、读、写综合竞赛中,那时还是高一年级学生的阿翔,还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时,最高兴的人,除了阿翔本人,就数教语文的邵老师了。

  阿翔“老班”的位置,就一直被他“巩固”到了高中毕业,没人撼动。

  晚饭后晚自习前的那小段时间,同学们喜欢在操场旁的草地上逗闹。有一次,邵老师来操场边散步,正巧见到两个自己班的同学在那里掰手腕,边上围了很多本班的同学。邵老师走上前来,二话不说就与长得粗壮的那位同学“较量”起来。阵阵“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引得其他班的同学投来嫉妒、羡慕的目光。

  每当召开班会,邵老师总是激情澎湃、侃侃而谈,总能激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他布置的任务,同学们都积极乐意去完成。这样的班级,不得“先进”都难。

  阿翔他们快要毕业正进入紧张复习阶段的一次班会课,邵老师带着二胡、笛子走进教室,说:“今天的班会课我什么也不讲了,就让你们欣赏欣赏我的乐器演奏吧!”说完,二胡、笛子“轮番上阵”,让同学们享受了一次艺术的大餐,身心得到了彻底的放松。

  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就过去了。

  毕业前夕,班上用平时勤工俭学积攒的班费购买当时较为流行的军用背水壶发给同学们作为毕业纪念品。阿翔组织班上字写得好的几个同学,用毛笔蘸红漆在水壶上写上“毕业纪念”几个大字,添上“高19班”的落款和日期。唯有发给阿翔的那个水壶,是班主任邵老师亲自用隶书字体题写的,这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觉得老师对阿翔就是“偏心”。

  毕业聚餐结束,同学们就得离开学校了。那晚,在19班的教室里,师生惜别,除了邵老师哽咽、语重心长的叮嘱,更多的是同学们的低声抽泣、与邵老师告别时的依依不舍……

  留在最后的,当然是阿翔和邵老师。

  邵老师又一次用当初阿翔新生报到时听到的那种命令式的口吻对阿翔说:“明早你就要离开学校了,以后的路,就得靠你自己走了,今晚,你就到我宿舍里同我住上一晚吧!”

  当晚,阿翔来到邵老师宿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师生促膝,邵老师为阿翔规划起未来的人生来。

  那时的学制短,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阿翔高中毕业也才读了9年书,也才16岁。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农村教育、医卫、财会、农科等队伍人才紧缺,所以,阿翔他们高中毕业仍然可以报考中专。

  邵老师露出慈祥的眼神对阿翔说:“你是我们班上成绩最好的,这次你若能考起中专,就好好选择一所中专学校就读吧,毕业后有一份工作,你也就能跳出农门了。要是发挥不好没有考上也别气馁,就回来补习吧,来年再考,到时候我会向学校申请免除你的补习费。相信通过一年的补习,你一定能够考起。”

  邵老师猛吸了两口烟,将烟头狠狠地砸在地上,又用凝重的语气说:“因为你的家庭困难,我担心你的父母会不同意、不支持你来补习,那就在家乡当一个民办老师吧。我会通过朋友向你们家乡的中心校领导推荐你,一年后你可以参加民代班招考,凭你的实力,一定能够顺利考转正。”

  “如果还是不行,你现在才16岁,两年后你18岁,就去报名当兵吧。然后,努力报考军校。通过高中这两年班长位置的锻炼,你已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我相信,你在部队上也会大有作为。”

  那一夜,邵老师的烟,一根接一根;煤油灯的油,添了一次又一次。师生俩谈了很久、很久……

  四

  通过那一夜的长谈,阿翔也才知道,原来,邵老师也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邵老师出生县城,是民国时期护城名将邵锡侯“邵司令官”的后裔,“文革”前的“老三届”中学生。

  由于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样样会点,高中刚毕业就被招入县文工团工作。

  后来,积极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到了一个离县城较远、偏僻落后的村子当“知青”。

  城里人嘛,自然对农村的生活,不适应。对农村的事儿,不熟悉。对农村的作物,不认识。

  有一次,几个实在饿不得的小知青,夜晚邀约去偷驻地老百姓的小菜回来住处煮吃充饥。那家男主人天亮去园子地里劳作,发现自家的辣烟被人偷摘,感到很奇怪。因为辣烟收获是不能用“摘”的,都是要用专用的刀子,一张叶子、一张叶子顺着主茎从上到下连茎带叶割下来,再用藤绳编排好挂在太阳底下暴晒,待干透后供吸旱烟者吸食解乏。而偷盗者却是像采摘已经长出茎的青菜叶、白菜叶一样,一张一张扯下来。便顺着偶尔散落在地的辣烟叶片,寻找偷盗者。找到城里来的几个小知青住处,屋里飘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只见他们正在烧火,锅里煮着头天晚上偷回来的辣烟叶,那汤汁黑乎乎的。

  原来,他们根本分不清哪是青菜、哪是白菜、哪是辣烟,见到这种“菜”叶子大张大张的,就以为是能用来煮吃的蔬菜,“顺手”弄点来充充饥。

  见主人找上门来了,他们赶紧向主人认错、赔礼道歉,还说愿意赔偿。弄得辣烟主人哭笑不得,说:“这是辣烟啊,有毒呢,根本不能煮吃,煮了也吃不下去的。你几个小娃要吃菜么直接跟我说,不用去偷,我去菜地里摘来给你们就是了。”

  后来,由于邵老师语文功底好,便被选调到他当知青所在公社的中心学校任附设初中班的语文老师。

  再后来,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又被调到阿翔所就读的县属第二中学任高中语文老师。这,也才有了与阿翔的师生情缘。

  五

  中考分数下来,阿翔是全班最高分,远远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

  到县城填报志愿,到县人民医院体检那天,邵老师一直陪伴着阿翔。

  在测试视力的时候,阿翔听到邵老师跟负责测试的医生说:“这孩子家在边远山区,能考取中专实在不容易啊,他那眼睛就是勤奋读书读近视的,你就放宽尺度让他通过吧。”

  填报志愿的时候,邵老师告诉阿翔,有财校、卫校、师范、农校四种中专学校可供選择,凭他的成绩,哪个学校都能录取。阿翔不假思索就在所有志愿栏都填上了“师范”二字。他说,将来要做一个像邵老师这样的好老师。

  阿翔毫无悬念被录取到一所师范学校读中专。

  由于邵老师提前跟师范学校的老师打了“招呼”,阿翔进入师范学校后又继续担任“班长”,直到师范毕业。

  两年后,阿翔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是他们村第一个吃上“皇粮”的人。

  阿翔给老师写过信,但总是杳无回音。阿翔想,要么是老师工作太忙无暇回复,要么是自己托人带到公社邮电所投寄的信件根本没有寄出,抑或是老师的回信被“跑信”的工作人员弄丢了。慢慢地,阿翔也就不再给邵老师写信了。

  直到阿翔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才知道其实邵老师还一直在默默为他“护航”。

  新学年开学初,全体教师集中在公社中心校开会期间,中心校校长告诉阿翔:“你高中时候的班主任邵老师现在已经是县二中的校长了,我们在县文教科开会的时候他找到我,拿出一张教师工作调动申请表来,说要把你调到县二中去,要我同意,我没有同意。我回答他,我们也需要你,因为我们公社正在筹办农村小学寄宿制高小班试点,你得担此试点工作的重任。调动的事,等过两年再说吧。”

  又过了两年,邵老师调到县教研室任副主任。后来还担任过县文教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也曾动过帮助阿翔调到县城工作的念头。可此时的阿翔已经在家乡娶妻生子,要侍奉年迈的父母。调动工作的事,便不了了之。

  阿翔也很争气,在家乡学校努力工作。从一般小学老师,到完小校长,再到调入乡中心学校任初中部语文老师、校办主任、初级中学校教导主任、中心学校副校长,34岁时,还当上了中心学校校长。

  阿翔说,一路走来,每一步都离不开邵老师的谆谆教诲。

  六

  邵老师只抽烟,不喝酒。

  已当了校领导的阿翔偶尔也会到县教育局开会、办事,偶尔也会在局机关食堂和老师同桌吃饭。

  吃饭的时候,只要有人前来敬酒,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下属人员,邵老师立马端着饭碗站起来溜到别的桌去躲避。

  事后他告诉阿翔:“我最讨厌这种无聊的应酬,吃饭都不得安宁。反正上级领导安排我的工作我都认真去完成,对下面安排的工作我也已经在会上安排清楚了,何必还要在吃饭的时候浪费时间和精力呢?在吃饭喝酒这种事情上,我不怕得罪任何人。”

  有一次,阿翔前往县教育局办事,有意请已经调到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的邵老师到馆子撮一顿。就在邵老师的办公室里,话刚说出口就被邵老师“臭骂”了一通。

  邵老师说:“进什么馆子?别以为现在当领导了,就可以随随便便进馆子。你用公款请我吃饭,那就是腐败,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容忍的;要是你自己掏腰包请我吃饭,那大可不必浪费,倒不如跟我回家去吃。在家里吃你师娘做的青菜蘸糊辣子水也比在馆子吃大鱼大肉香,你还可以将省下来的钱好好贴补一下你那个小家庭。”

  这样,阿翔只好乖乖跟着邵老师回家。

  阿翔知道老师烟瘾大,特别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一支接一支的抽。到了家里,阿翔赶忙敬上特意为老师准备的“高档”香烟,却又一次招来老师的“骂”声:“你一个月领多少工资?难道比我的还高吗?”一边说一边掏出自己的香烟递给阿翔,“我都只抽这个档次的呢,你居然抽得起那么高档的?会不会是用公款买的?”

  阿翔赶忙说:“不是不是,是自己买来孝敬老师的。”

  邵老师声音立马降低了八度:“工作上要勤奋,生活上简朴,不要跟别人攀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烟我不要,我也抽不起这么高档的,你拿回去,出门求人办事的时候再用吧。”

  阿翔很无奈,但又觉得邵老师骂得好。

  七

  邵老师退休了。不是到点退休,而是提前退休。

  此时的阿翔也早已调入县教育局工作。

  阿翔听说老师退休,便前往家里拜访。邵老师正在给院里的花花草草浇水,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与上班时的风风火火判若两人。

  “恭喜老师光荣退休!”

  “老师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现在退下来,可以好好放松喽。做自己喜欢的事,栽花种草、写写画画、玩玩奇石、练练太极,就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吧!”

  阿翔真诚的祝贺。

  “哎,我也是没有办法呢。”邵老师头也不抬,继续浇他的花。

  “这……怎么回事呢?”阿翔一脸疑惑。

  原来,邵老师提前退休,确实有些无奈。

  邵老师的老母亲八十多岁了,先前一直是已提前退休的妻子在家照顾。前些日子,邵老师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产假满了就得回单位上班,小外孙也需要人帮带啊,他的妻子不得不前往外地的女儿家帮忙。邵老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自己八十多岁的老娘,两头忙已是心力交瘁,有时还两头受气,所以,干脆申请提前退休回家,安心侍奉老娘。

  邵老师悉心照顾老娘的一日起居饮食。每天服侍老娘起床洗漱,做好早餐陪老娘吃好,乘老娘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他便抓住上街买菜的时机,溜到县文化馆看看报纸,了解国际国内时事,了解地方发展动态,然后又赶紧回家做中餐侍奉老娘、侍候老娘午休、为老娘准备晚餐……有时候老娘生病住院,还得熬夜陪床。这样忙忙碌碌,悉心照料,直至老娘九十六岁善终。

  在文化馆工作的林老师跟阿翔讲:“邵老师经常会来我这里看报纸,他的情况我比你还清楚,他退休后比上班时候还忙,他一个本来自己都需要人照顾的老男人,要照顾八九十岁的老娘,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十几二十年,可想而知,绝非易事。他的孝心,可以感动天感动地。”

  是的,尽孝须趁早,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遗憾人生。

  八

  邵老师是县里小有名气的作家,早在1980年就发表了处女作。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的时候,还创办了县里的第一份报纸、编辑过好几本书籍。在大报大刊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20世纪90年代初,邵老师采写了《居住在山洞里的人們》一文,报道了县域内峰岩洞村李、周、徐、何、唐、任6姓人家穴居峰岩洞230多年历经9代繁衍到59户283人的事。文章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一些外国专家纷纷前来寻访、探秘。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世界上居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穴居村落,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村”,获得“中国现代第一奇村”“古洞奇寨”等名号。

  后来,在国家民委、上海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峰岩洞人终于实现了9代人的梦想,于2001年国庆节前全部搬出山洞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2001年7月18日,峰岩洞村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11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些,应该也有邵老师的一份功劳。

  提前退休在家侍奉老娘期间,每晚伺候老母亲休息后夜已经深了,但邵老师还要挑灯夜战,辛勤耕耘,不断创作。

  只是,邵老师不会用电脑。他的文稿都是写在稿纸上,然后到文印店出钱叫人家帮打印,或是找会用电脑的学生、熟人帮忙,当然,也经常让阿翔帮忙。

  帮邵老师打印、校对文稿,代邵老师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同时,阿翔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激发了写作激情,时不时也会提起笔来,大胆创作,久而久之,偶尔也会有文章发表。阿翔每每有文章发表,邵老师都会仔细阅读,然后打电话告诉阿翔,哪里哪里应该怎样怎样。

  邵老师写的文章,许多读者都说:“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语言朴实、耐人寻味,有嚼头。”

  前前后后,邵老师发表的各类文章,已达300多万字。2014年8月,他的第一部文集,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全书27万4千多字呢。邵老师都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仍然笔耕不辍,他的第二部文集,正在出版策划中。

  邵老师经常跟阿翔讲:“出版个人专著,都会有不同的目的,但不要为了出版而出版。把发表散见各种报刊的文章搜集成册,形成专著出版,既是对自己爱好文学的交代,也可作为资料收存。至于書的质量好与坏,不是作者说了算,应该是读者说了算。”

  在邵老师的鼓励下,2019年,阿翔也出版了一部散文集和一部诗集。

  九

  老母亲走后,邵老师时不时就会给阿翔打个电话,了解阿翔的生活、工作情况。阿翔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跟老师讲,他就会给予开导。阿翔工作上遇到困难,他也会给予耐心的指导。

  阿翔有个女儿,曾经在邵老师妻子所任教的小学校寄读,得到了邵老师一家的大力帮助。只是孩子命苦,小学毕业那年就没了娘。是邵老师一家无微不至的关心,才让孩子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那段时间,每到周末,邵老师就会把她接到家里去吃住,安慰她、开导她,让她慢慢走出阴霾,成长为一个阳光的女孩。后来,孩子到省城读书后留在了省城工作,还在省城安了家。邵老师给阿翔打电话的时候,常常提起这个孩子,叫阿翔要多关心她,能帮尽帮。

  邵老师不知听谁说,阿翔也想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就几次给阿翔打来电话询问情况。问是不是工作上受委屈了?

  阿翔告诉老师:“都没有。只是自己也想早点退休,乘还走得动,想到处走走,看看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享受愉快晚年生活。”

  一天下午,阿翔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埋头工作,突然,耳边传来:“你现在还抽烟吗?”

  阿翔抬头一看,原来是恩师到来,赶忙站起来给老师让座,向老师敬烟,为老师沏茶。

  邵老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烟斗来,“现在老母亲不在了,我闲着无聊,就想着来看看你工作忙不忙?辛不辛苦?文字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明轻暗重,是颇费精力的,我深有体会。”边说边将烟斗递给阿翔,“这是我托人从我原来工作过的乡下找老料子做的烟斗,红果树的呢,送来给你!”。

  邵老师走后,和阿翔同一办公室的黄老师感慨道:“自己都快要退休了,到这般年龄还有老师如此牵挂,你好幸福哟!”

  的确,阿翔能遇到邵老师,是他一生的幸福!

  秋天来了,田野一片金黄,满园瓜果飘香。

  阿翔老家池塘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一条条鱼儿在尽情嬉戏。房后的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

  菊花黄时,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村头的几棵枫树,被秋风染红了脸,飘零的枫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着。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啾鸣。

  邵老师年纪越来越大,特别是他的听力,大不如前。有时给他打电话,这边说什么他听不清楚,阿翔就只好耐心地倾听他在电话那头唠叨。

  这,让已年近花甲的阿翔,很是难过。

  【作者简介】梁正翔,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广南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现当代文学》《旅游视野》《含笑花》《中国教育报》《云南经济日报》《文山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在征文大赛中也获过几次奖,出版个人专辑《七星湖畔腊梅香(散文集)》《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诗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