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既富以宁,因绿而美

时间:2023/11/9 作者: 含笑花 热度: 18933
唐学成

  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忘却而消失,却会因为你的存在而更美。

  ——题记

楔子

第一次知道富宁这个名字,还是在大学毕业那年。作为一个女生多、男生少的中文班,我们一群人向来是团结的。毕业那阵子,但凡谁找到了工作,都是要呼朋引伴,大醉一场的。老陈找到工作那天晚上,大家分外开心,都喝得烂醉。我自始至终没听明白他到底去了哪里上班。直到他去报到,发来名字,我才终于确认了。一查问才知道,它就在文山。从曲靖过去并不太远。一直邀请我去玩,但总是错过。这些天南地北的友谊,在生活的裂隙里至关重要。但刚刚起步的我们,也为了生活失去了许多的自由,时间似乎总是没办法恰好。后来慢慢知道,哪怕情深义重,也会被生活挤压变形。于是,富宁,这个词一直成为心底里的一种向往。

  这次恰好遇到机会,可以文山行。有三条路可选,我自然知道,对于一个美景饕餮之徒来说,丘北和广南都是极佳的选择。但我心底里还是首选了富宁。算是了一桩夙愿吧。曹老师也是那么体贴人意,非常干脆就同意我们前往。

田蓬镇上寨村印象

我们一行七人,一大早,迎着朝阳,向着田蓬镇进发。我们的车像一条白鱼,就在这绿海里穿梭。虽然已经入秋,这里依旧犹如夏日,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在山川里穿梭行驶,我像一只贪婪的兽,饕餮着这山中的万物生灵共同构筑起来的绝美风景;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对所遇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惊奇和讶异。一路走去,越来越感到亲切,仿佛这些山是故乡的复制。举着手机,去拍那些连绵的山,浓淡相宜的油画一般铺展。近处的草木纷纷后退,迎面的山峦匆匆赶来。我反复追问着它们的名字,想要听到它们的传说。

  司机突然指着路边的几棵树,“喏,那就是八角了。”我赶紧歪着头去看,满目里都是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品类繁多,靠近路边有几棵,影影绰绰,结满了果子的样子,我猜想就是它了。富宁号称八角之乡,刚出城不久,就看到有培育基地,反复问司机,很想见一见这从小就知道却未曾见过的物种。这一瞬间,第一次远远地看到了八角树和果实。心底里还是兴奋的。虽然看得不够真实,不够真切。一如这里的风景,哪怕仅仅是浮光掠影,哪怕仅仅是蜻蜓点水。一个多小时,抵达田蓬,我们先去了下寨村委会上寨小组。

  村口是稻田,一片绿里泛出一点金黄,青黄相接,在阳光里别有风韵,微风一吹,荡漾着,在我们的眼睛里泛起不一样的光。房屋环绕着天地,一条小河从中间穿过。在朝阳下,那么静,那么美。接待我们的副镇长是一个地道的文山人,是隔壁村的,壮族,口音很重,交谈时,同行的人经常听不懂他说的话,他尴尬地自我解嘲,说普通话你们也听不懂,方言也差不多。幸好我基本上能听懂。他到昆明读过大学,毕业在昆明待了两年,考取这边的公务员就回来,在这里工作了6年。后来来了一个挂职干部,这位说话就要随意得多,给我一种和邻家大哥聊天的感觉。一路走一路看,我越来越感觉亲切,反复把这里的一切和老家对比,言语间总是离不开老家,然后又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他们也对我另眼相看。我们边走边看。

  据他们介绍,上寨村小组属富宁县田蓬镇下寨行政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国境线1.5公里,共有62户305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水电不通,生活十分困难。2022年以来,上寨村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目标,稳步推进上寨村乡村振兴新蓝图。该村在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强边固防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对标沿海发达地区村庄,拉高标杆,以现代化的理念、改革创新的思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逐渐成为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这让我想起,刚刚从山里钻出来,远远地就看见一排红彤彤的大字“争创云南强边固防示范村”。当我听到边境离我们所在的位置只有五公里的时候,心底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虽然距离不远,但住在其中的人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种种都会不一样。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保持着人基本的好奇心,就像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一直保持着的好奇一样。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铁皮石斛的种植。

  这里的村民在树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挂了许多小篮子,乍一看就像马蜂包,定睛一看,却不是。我们纷纷惊异地猜测着。我也在心底里纳闷,这到底是什么稀奇玩意?走近一看,似乎是石斛,但不敢肯定。同行的人望着我,我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侧着脸问一旁的农副镇长:“这是铁皮石斛?”他点点头,指着前面的山坡,说:“这里全是种植的铁皮石斛”。他继续介绍,除了树上用吊篮种植铁皮石斛,地面还打算接着种植重楼。我对这样的空间利用叹赏不已,又美观又实用。我为他们的创意赞叹不已,他们谦虚地说是去外面学来的。后来看了微信群,发现这边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都很相似。文山铁皮石斛确实出名。想起富宁县乡村振兴局的王副局长介绍的,这边人非常善于学习,他们会派人到其他地州和省市学习,也会在州内各个地方之间展开学习。据说开会,每个人都要发言,但分成两种,坐着发言的是做得成功的在介绍经验,站着发言的是在做自我检查。他们通过比学赶的方式,不断思考发展的路线。从这一天看下来的情况,他们不断加强了绿色的保护,很好地利用了已有的资源,很好的利用林地和农地,维护和加强了绿的建设,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提升了美的意境。

  顺着山势铺设了步道,路两边都垂挂着铁皮石斛,青苔青绿,阳光透过缝隙,星星点点地铺展在地上,真是美极了。路边还有几株油茶果,据说也是这里的这个重点项目。但属于刚刚引进的实验项目,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我为这边的领导干部积极学习,努力引进产业,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精神感动不已。

  顺着干干净净的村道行走,还可以看到农用品博物馆。

  据副镇长介绍,这是因为现在大多用的都是现代机械化生产,年轻一辈对老一辈人用的农具了解不多,他们把石磨、马鞍等等收集起来,做一个陈列,避免遗忘。听着他的言语,看着他黝黑的脸庞,壮实的身体,我不由得为这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拥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而赞叹,也为这个地方能够拥有这样一名领导感到幸运。年纪轻轻,有学识不难,但有这样的情怀和胸襟,那就是非常难得的了。从他的言语里知道,村民们对这样的工作也是非常支持的,纷纷将自家已经被现代化取代了的农具交到这里来,由他们统一规划管理。看着那些黝黑的磨盘、灰白的耙,我弯下身子去用手轻轻摸着,那种粗粝的感觉真让人踏实。

  再往前,是村书记的家,房子盖得很气派,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放眼四望,村民们的房子都盖得不错。房子周围也都是种满了各种花草或者果木,整个村子,白房、绿海,十分养眼。我想,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成果吧。如今,这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需要往往变得更美。生存之后是审美,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接下来还有文化精神的丰富问题。这个美丽的村庄,如今正在将乡村振兴的精神落实到实际之中。农村,将再也不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相反,是宜居、好在的园地。我边看边在心底里感慨,短短几十年,我们的大山确实发生着千变万化。

  当我们赞叹不已的时候,农副镇长带着我们查看了他们新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向我们介绍这边近几年的发展思路。顺着他的指示,我看着他们以最新的技术制作出来的展板。

  党建引领促发展。“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田蓬镇按照“一个行政村、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思路,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模式,形成“主要领导包村+挂村领导包片+镇村干部包组”的形式,细化田蓬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挂镇包村联组”责任。上寨村抓实农村“三培养”工程,将村里致富能人廖世兵、廖唐忠等人引领入党,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和组织协调作用,不断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成立了非公经济党组织,充分发挥非公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强化基层组织引领抓实农村党建,以组织引领边境党建促进边境村民发展。2022年7月底,上寨村自然党支部和上寨非公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8名(包含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补短强基引提升。牢固树立“群众才是主力军”的思想,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家乡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393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10盏、建设挡土墙1638立方米、硬化450平方米活动广场,产业道路3公里、水池20座、安装水管6300米,完成村小组的串户路、产业道路硬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至2022年5月,全村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固定宽带、无线通讯网络全覆盖,完成红旗飘飘、健康步道、产品展示区、腊肉烤房、法治广场、陈列室、产业和旅游用电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两污处理、庭院改造提升、林木改造、党建文化长廊和中草药文化长廊、智慧农业及中草药初加工等项目建设,实现“村村美、处处绿、户户净”。

  一村一业强根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上寨村以基层组织为引领,成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以“不丢荒一寸土地,不落下一户群众”的思路规划产业发展,以“严守生态红线、不占基本农田”的工作标准,采用“长短结合,林上棚下结合”的方式,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棚内经济+林上经济+庭院经济”的产业布局,呈现出了上寨村“棚内有中草药、树上有苹果梨、林下有生姜、院外有八月瓜”的百花齐放景象,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抓“点”成“典”,打造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典型示范点和今后现代村庄发展样板。同时,考虑群众生活需求,按照一年生姜保生活、两年石斛促发展、三年山豆根奔小康、四年重楼能致富的幸福生活“1234”长短期发展规划,保障产业发展有序推进。至2022年8月,全村已种植山豆根、白芨、滇黄精等中药材1500余亩,经济创收达1000万左右,农户累计分红达7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15年的2.17元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万元。廖世兵、廖唐忠等党员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先富带动后富,不断带领上寨村村民探索出一条边疆贫穷地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日渐富足,上寨村村民又把目光投向了家乡建设,匠心独具打造出“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边境村庄风光。通过村民自治,积极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构建了“志愿服务一站办”的服务体系,在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提倡“民事民议、民管、民办”,组建村民志愿服务站,大力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全村营造出“人人都是规划员,人人均可提意见”的浓厚氛围。目前,上寨村通过村民自治,由村民筹资投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建设挡土墙1500平方米、硬化450平方米活动广场,自主修建产业路3公里、自建水池20个、安装水管7万米,完成了村小组的入户路、产业路全硬化。目前,全村建设完成“红旗飘飘”、健康步道、产品展示区、腊肉烤房、法治广场、陈列室、产业和旅游用电等项目,污水处理、外墙亮化、庭院改造提升、林木改造、党建文化长廊和中草药文化长廊、智慧农业及中草药初加工体系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固定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村庄“颜值”与“气质”焕然一新。

  建村制强边治。在开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上寨村自发成立“三资”管理委员会,下设议事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规范管理村内“三资”和各项事务。同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盘活村内资源、资产、资金,用活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入股村民人人参与管理、监督积极性、主动性,形成“村组干部+‘两新’组织+村民”三方共治管理格局,建立“1+1+X”双向选择网格化管理体系(即由1位党员和1位村民代表联系8—10户村民组成网格),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所包户进行政策宣传、信息传达、意愿反馈,提高村民对村务治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预警和反应。同时采取“合理划分责任段、定期巡逻守边境、挂牌公示明职责”的方法,形成“五户联防”“十户联防”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推广好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边民群防群治作用,切实在边境地区构筑“一镇一阵地、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

  村口大石碑上铭刻着《上寨村规民约》,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大的“爱党 爱国 爱社会主义”,那“十要十不要”把整个村庄的要求写得明明白白,尤其不得不说的是“不要虐待老人,歧视妇女”“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尊重妇女、老人,要相互关爱,这不仅仅是尊奉国家规定,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当我看着上寨村今天的发展,当我在玉米地里、道路边上遇见那些正在劳动的人们,忍不住想起这段早已经深深铭记在心底里的话语。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们依然保持着这样朴素的人心、淳朴的民风,在这个一切越来越高速的时代,这多么难得呀!

  跟着他的步伐、顺着他的手势,我们看着他口中所说的一一呈现在眼前,将他们的建设蓝图一步步建设成村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不得不为他们点赞。村子一天天富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自己家的庭院里种植花草果木,将一片绿意还给大地和人们的眼睛。

  整个村庄都是干干净净的。据介绍,这里形成了网格化管理,发动学校组织学生带动家长,形成了非常好的环保意识。让我想起,行走在富宁街道上,红绿灯非常少,但每当有行人时,车都会停下来礼让。司机说道:不管怎样,车总比人快嘛,让一让他们,我们也不吃亏。一句话,让我忍不住击节叹赏。走了几条街,发现垃圾桶也特别少,原来以为东川已经做得够好,来到这里,才发现其实还不够。整个县城,非常干净整洁,让你都不好意思随便扔垃圾。据说隔壁有个村子,为了爱护自然,村书记带着大家自觉地不喝啤酒饮料,避免把垃圾扔进自然里。扶贫先扶志,振兴先振心。当我看着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的样子,突然开始怀念起我的家乡。许久不回去了,那里一定也会像这样一样让人舍不得离开了吧?

里达镇鸟王山鸟瞰

当我们穿过里达镇的街道,抵达这里的时候,天空里白云飘动。突然在群山之中跳脱出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茶园,让我们惊艳不已。

  据介绍,鸟王山茶园景区面积1521公顷,主峰海拔1600多米,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里达镇东南约10公里处。距县城、广昆高速路、国道323、云桂高铁29公里,距中越边境田蓬口岸70公里,周边涉及牛场等4个村委会13个村小组共562户2484人。

  乡村要振兴,首先是经济得发展。富宁县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鸟王山森林康养度假村)由山东正通集团富宁互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驻富宁后,注册成立文山鸟王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云南富宁鸟王山生态茶园风景区”,规划总面积16000亩(其中茶树面积3700亩),建设内容有“一轴、一环、五片区”,即产业发展轴、休闲度假旅游环及茶园综合服务核心区、文化休闲体验区、扶贫产业休闲区、风林生态度假区和茶贸产业核心区、茶贸产业核心区。已经种植紫薇1700株、樱花5000 株、葡萄柚1万株、杨梅1万棵、桃金娘3万株、蓝莓1万株、台湾长果桑2万株、美国红桃100株、百香果100株、日本甜柿200株、台湾高山脆李1万株、茶花1000株、红继木100株。已经流转土地1112.2亩,其中茶园947亩、一般林地120余亩、水田44.6亩。当我看着这一大片绿茵茵的土地上,正要为周围的百姓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心底里羡慕不已。突然想起那句“诗意的栖居”来,是呀,大地上充满劳作,但在这样的地方,确实是可以有诗意存在的。但诗意,更多的来自一颗喜乐的心。唯有生活康宁才能谈论起诗意来。当我们谈论诗意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生活的重负不再压迫人们去压榨土地。

  听总经理的介绍,鸟王山将开发为集茶文化、生态、康养、旅游田园一体的综合景区。开发面积16800亩,总投资2.5亿,建设内容有“两带、三片区”。即生态游览景观带、滨水休闲景观带,景区综合服务区、茶文化体验区、生态茶园观光区。目前,生态茶园,已获取“有机认证证书”,认证面积3750亩,同时获鸟王山、龙修、云品一号、坡芽情、坡芽颂等多个商标,茶厂得到了升级改造,茶叶品级的生态性、无公害性,无与伦比,2020年获“文山州第三届‘文山好礼’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景区建设有高山滑草场、云端秋千、玻璃漂、步步惊心、高空溜索、碰碰车、儿童城堡、喊泉、森林木屋、听风亭、观景亭、健身步道等,2020年获国家AAA级景区。看着彩虹滑道、云端秋千、听着那一个个独有诗意的茶名,我知道这里一定会得到大发展的。

  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来这里的人只是周围的,但看着他们已经建设好的部分和正在建设的部分,我知道,他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扯下一片茶叶,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就像小时候站在茶山里的时候一样,那种苦涩瞬间弥漫开来,然后慢慢转化为一种甘甜。抬头望去,当地人说那里是银盘山,远远地看着,就让人心安神宁。他们说那里还有土司的战壕,步道已经修到跟前。环顾四周,高处都有观景台,站在这里,身心愉悦,心摇神荡,确实休闲的好地方。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此乐何极!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我看着这里的美丽山川,不仅不是阻挡人们向往更好生活的天险,范恩成为了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依赖,心底里忍不住叹赏人的精神之可贵。曾几何时,我们山乡里的孩子总是期望着走出大山,如今是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人们回来建设家乡,甚至有遥远的老板为了这一方青绿不惜千万里奔赴,将这里建设成更加美丽的精神园地。人们可以在此养家,养身,养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也不是一句套话。诗意栖居也不再是一种向往。尤其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带领当地人民一起打造一个绿美家园,不仅仅适宜子孙后代在此繁衍生息,更能够吸引那些向往远方的人们到来,而当地人不必再向往着远方,因为生活正在此处。这里没有了生存的考验,生活有了强力的保障,还有魅力无穷的山水,又何必再苦苦追寻远方呢!

  当我心醉其间的时候,有人问起为何此地名为鸟王山。同行的当地人说,那是因为每当中秋前后,非常多的候鸟迁徙会路过此地,然后这一大片空旷之地成为了它们的驿站。我闭上眼睛,想象着这样的奇异景观:每当春和景明,满山采茶人一遍劳作一遍唱歌;每当秋意盎然,众鸟云集,或低飞、或踱步;夏意隆盛之时,满目苍然;隆冬风疾,白雪覆盖于苍山,天地尽皆肃穆。放眼量,何处无景;收心处,何时不美?无怪乎张祥夫先生要大作《鸟王山赋》了:

  飞鸟栖古树,高士隐名山。新茶迎挚友,陈酒酬嘉宾。巍巍乎,壮乡苗岭连边邑;袅袅兮,瑶彝歌舞映苍穹。三十里,出城市堪劳案牍?三千亩,入云雾且涤风尘。

  拄杖瞻遗迹,营盘烽火熄。笑谈侬智高,追思姆六甲。鞍间掬泉水,泥沼停仙鹤。涛涌大箐山,麻布天不亮。当春日,新芽明前雨,撷茶手染香,停车山岚嗅,身融草木间。及夏日,彩凤衔云去,山风带雨归,忽觉天地暗,短亭衣衫湿。待中秋,斜阳照村陌,峰峦着金裳,明月悬高岗,候鸟过南疆。到三九,霜雪埋枯草,枝头挂冰晶,白雾浮脊顶,红炉驱暮寒。

  嗟乎!滇南胜境,其名不彰,城中垒土,游人如织。萧敷艾荣,沧海遗珠。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然入红尘则污其身,避江湖则湮其名,是进亦失,退亦失。叹人生,成败如流水,得失笑谈中,三穷三富不到老,百年兴败谁人知,不如登高长舒啸,万千风景尽凭栏。

群山回唱强丰忙

当我们的车绕路穿过青山,终于停在一个小坝子里的时候,我为在这样车山乡里隐藏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感到吃惊。据总经理介绍,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位于富宁县里达镇里地村,占地135亩,企业现有员工45人,其中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15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500万元建成了富宁县食用菌研发中心。中心搭建厂棚2.2万平方米,拥有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接菌室、储备仓库、菌种培育房、智能控温加湿出菇房、大棚保温出菇房、培训中心、新品种及改良品种出菇房、出菇观光园等食用菌生产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了集菌种研发繁育、菌棒加工生产、示范种植推广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项目。目前,强丰公司在里达、木央、田蓬、者桑、洞波、那能、板仑等7个乡镇分别建设了食用菌菌棒加工厂房,拥有占地面积40590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厂区,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2500万棒,是一家集“研、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企业。

  我环顾四周,确实,满目都是大棚、厂房,唯有远处隐隐的是山峦。他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一一为我们讲述这里的建设情况。

  2020年上海援建项目投入400万元在研发中心建设里达镇里达、中坝村委会鹿茸菌示范种植项目,建成恒温智能出菇房10间,食用菌加工储存系统车间1600平方米。2020年全县实现鹿茸菇种植1200万棒,产出300多吨,黑木耳种植面积491亩343.8多万棒,黑木耳产出200多吨,带动全县富余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2020年1-12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6000余万元,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预计利润1000余万元。

  2021年上海援建项目继续投入655万元在研发中心建设里达镇里达、中坝、达孟村委会食用菌种植加工项目,规划新建恒温智能出菇房42间,电力系统1套,食用菌加工储存系统黑木耳立体吊袋大棚2400平方米,目前正在实施钢架大棚建设。项目建成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50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20万元。

  强丰公司以食用菌菌种研发、科技创新、品种示范、技术辅导、带领广大种植户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宗旨,本着“用心服务、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科技引领,精益求精,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山州农业龙头企业、文山州扶贫车间、富宁县农业龙头企业、民族贸易企业等荣誉称号。目前是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黑木耳菌棒、菌种专业生产厂家,企业整体实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行业前列。公司现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和2项发明专利,注册取得已经“一菌天下”“黑菇朵”两个商标。

  2021年,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公司引进食用菌珍贵品种黑皮鸡枞菌,开展试验种植。试种黑皮鸡枞5000棒,已获得成功,产品主要销往文山、昆明等地。目前,强丰公司生产的黑皮鸡枞菌棒已推广到木央、广南、昆明、腾冲等地种植十几万棒,均已出菇。

  我一边听,一边看着那些厂房里正在生长的菌菇,心底里是满满的感动和希望。

  强丰公司坚守联农带农初心,探索“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的“三联”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纽带,公司提供菌棒,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带动当地农户共同发展;农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分红和种植收入,形成了“你建厂、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利用上海援建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黑木耳产业,实现贫困户收益分红全覆盖。

  当一个地方,立足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带领本地人发家致富,那么这个地方的出头之日就不远了。我不知道他们劳作的间隙里会不会忍不住高歌一曲,让群山也应和起来。如果几十年前的人能够想象到今天的场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的。如此美好而富足的生活,如此充满盼头的日子,怎能没有歌声呢?小小的山村,也可以有大大的希望。沉默的大山,正托举着人们创造幸福呢!

  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夕阳西下,几个周围村子的妇女正在来结算当天的工钱,看着她们满意的样子,我忍不住想起家乡的母亲。那个时候是那么辛苦,但所得却那么有限,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总是那么捉襟见肘,母亲每天劳作回来,总是满脸疲惫和愁苦,长吁短叹,哪里能够如现在这样,开心地笑一笑呀!

  回城的路上,我们还在聊起这里的发展,维他命赞赏不已。我们当然知道,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一部分,像这样的厂房一定还有很多。我们深深为当地的人民感到高兴,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家园建设越来越绿美,扎根在大山里,未必步入在城里舒服呀!

  当我们回到城里,和另外一群人相聚,听他们说起他们这一天的收获。最动人的就是余老师讲述的听到坡芽山歌的演唱,他一激动,当场给人画了一幅速写;他还说到他们观摩了一家人收八角的全过程,一切都让人惊讶叹赏。余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惹得我们五个人都心痒不已。我默默地想,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我一定还会再来的。脱贫攻坚一步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一家家建起了大房子,公路直接通道家门口,哪怕是在外打拼的人们也在听闻家乡的变迁后纷纷返回定居;乡村振兴正慢慢把这些青山中的农村变成宜居乡村,越来越美丽的家园让他们享受着小康生活。每天的劳动不再是一种苦苦挣扎的生活之痛,而是一种健康、幸福的奋斗。逐渐富足起来的生活,让他们迎来了安宁的日子,住在这绿水青山里,不就是最好在的地方吗?生活,不止在于诗和远方,更在当下的康宁安乐。我为他们的康宁幸福着,我为他们的幸福祝福着。

尾声

“绿美文山行”结束在美丽的普者黑。当我们在幽静的水道里穿行,当我们数着残剩的荷花,当我们欢声笑语为山水增色,我知道这一行仅仅是开始,是我与这一方山水缘分的开始。

  我无法忘记普者黑的山,连绵的丘陵一层层铺展开去,犹如水墨,却不知丹青圣手为谁;我无法忘记普者黑的水,寂静的、清幽的隐隐的在荷叶底下含羞,摆龙湖中的青绿在夕阳里被晕染得分外酣畅。我们并没有搅扰这一方面山水的宁静,哪怕我们有最开心的笑话、最深情的歌声、最爽朗的欢笑。

  我无法忘记一路走来的连绵不断的山,有时我调皮地想,如果那些浅浅的铺在上面的土壤被大风吹走,一棵树也不剩下,那这里的山会是连绵的石头林,甚至不必太费劲,我们就可以看见那些树根艰难地依附在岩头上,依靠着浅浅的土壤续命。那些无穷无尽的绿,疗愈了群山的寂寞,不让那些尖利的刺疼满山的歌声。

  我无法忘记坝美的群山与流水,当我们一群人一条船摇荡在那黑咕隆咚的溶洞里,当船头的灯犹如旧年里不灭的煤油灯微弱地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当我们围坐在神树下谁也舍不得先站起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一行是美好的。正在泛黄的水稻、正在灰黑的玉米棒子都是古老传说的遗迹,正在一点点把人多情的心融化。那热烈的温度,那世外桃源的景致,那一山的青绿和蝉鸣,那并没有出现却“和人们分享秋天的收获”的猴子,都成为了记忆里不灭的星辰。

  我们在高速路上飞驰,我的一个个梦还留在这片土地上。迎面赶来的,是正在回归的人吧?我想,只要他们坚定地跟随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乡村的振兴不仅仅会让他们越来越富足,更会让他们在这世外桃源一样的美丽家园变得精神富足。下一次再来,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听到这大山回荡着清亮的歌声,那是幸福的歌唱,应和着百灵鸟的鸣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