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金色的牌匾

时间:2023/11/9 作者: 含笑花 热度: 19862
张一骁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因县城附近“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等十余种民族。据史料记载,砚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砚山文明的发展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并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从未间断,并孕育了众多优秀民族文化,是西南文明发展的重要拼图。

  除了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砚山还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英雄辈出的城市。比如,滇桂黔边区武装斗争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阿猛会议。1949年7月19日,林李明及两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在砚山县阿猛文庙主持召开了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议,会议历时15天,场所经过几次变动,先后在丘北县弥勒弯,砚山县者腊、阿猛,后转至路南圭山、师宗石洞等地召开,于1949年8月21日结束。因会议的重要决议在砚山阿猛形成,故此次会议又称为“阿猛会议”。“阿猛会议”是滇桂黔边区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统一云南、桂西和黔西南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为滇桂黔边区人民武装斗争取得最后胜利指明前进的方向。

  比如革命先驱王有德,他是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参加者、中国最早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者,是早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南昌起义参加者,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先锋,文山籍的第一个中共党员,更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1932年3月,王有德牺牲于上海淞沪抗战前线,是云南省第一个牺牲在中国抗战前线的高级军官。如今,王有德骑着高头大马的雕像屹立在砚山县民族文化广场上,迎出一个个朝阳,送回一个个落日。

  再比如,让无数人感动落泪的诗歌《寄给妈妈的日记》,其作者为砚山籍战士王建川,诗中写道:“放心吧妈妈/我已经懂得了“战士”的含义/当还击侵略者的炮声震撼大地/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战士的决心早已融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再见吧妈妈/孩儿即使在九泉也千声万声呼唤您。”诗句句句真心,字字催人落泪。这位年轻的战士,1984年4月28日,在边境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9岁。

  有英雄的城市,更拥戴英雄;有英雄的城市,更能体现军民鱼水情。砚山县图书馆便是做实做细双拥工作的典范。它坐落于砚华中路附近,一条典型的老城区背街小巷,静谧隐蔽,和车水马龙的砚华中路形成鲜明的对比,稍不注意便很难发现。虽然图书馆外观着实有些老旧,但内部装潢简约大方,干净整洁。三层小楼,楼道狭窄,各种宣传展板多以蓝色为底色,小巧精致,和白色的墙壁相辉映,看起来很舒服。从侧面也看得出来管理者在审美上的确下了一番功夫。

  三层小楼功能区划分合理,一楼有个小院子,供停车和休息。二楼以楼梯为中心,左边为图书阅览区,老式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桌椅周围是书架,书架子上书籍摆得满满当当,错落有序。楼梯口右边为电子阅览区,三十多台电脑正等着需要检索知识的人。走道中间摆着一排绿植。白色的墙壁、桌椅,黑色的电脑外观,绿油油的绿植。三楼为藏书区,门口的水泥地板光滑锃亮,很明显常有人来往。

  据图书馆馆长杨虎介绍,砚山县图书馆成立于1984年,现服务馆址占地517.93平方米,建筑面积1273.44平方米,藏书98446万册,内设书报刊阅览室、图书外借室、地方文献资料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公共文化服务展览室共6个服务窗口。2017年,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在办公区的陈列室里,我一边听着杨馆长介绍,一边环视着陈列的各种牌匾。一块块金色的牌匾,就像一枚枚影射着劳动与付出的“功勋章”。这些年,图书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在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创建文明城市、民族团结、拥军优属建设等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先后多次获得省州多项荣誉。

  在众多金色奖牌中,一块“拥军模范单位”的奖牌映入我的眼帘,诸如“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授牌,很多单位都有,不足为奇,但是“拥军模范单位”授予图书馆,我感觉很奇怪。带着这个疑问,我专门请教了杨馆长,他说:“砚山县是一座有英雄的城市,县图书馆一直以来就有拥军传统,自己对军人也是无比崇敬,总想为军队做点事。”他继续介绍,图书馆坚持公共文化公益化社会化发展指导和统领双拥工作的思想,情系绿军营、心系子弟兵,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抓协调、促落实,在加强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仍然有些“一头雾水”。随着杨馆长的深入介绍,“军警民图书流通室”和“共建图书流通室”等词语多次被提及,让我眼前一亮。我不礼貌地打断杨馆长的话,希望他就“军警民图书流通室”和“共建图书流通室”这一工作做深入解读。因为长期以来,“科普大篷车”下乡、“送学送教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并不少见,但都带有知识的“流通”属性。但是军警民之间的图书流通,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随着杨馆长的详细介绍,我才明白,“军警民图书流通室”和“共建图书流通室”是图书馆专门为官兵量身打造的活动。为了满足部队官兵的知识需求、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军地两用人才尽快成长、实现文化智力拥军,图书馆主动作为,为驻砚山县陆、空军部队、武警官兵组建“军警民图书流通室”,帮助部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地读书育人活动。同时,组织开展阅读、图书推荐、书法美术学习讲座等活动,并为文山武警直属二中队、原轮训大队、县武警中队上党课,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已经开展读书活动230余场次,开展讲座23场次,邀请书法、绘画等名家到部队送文化10余次。

  在说到图书馆目前与驻地部队、武警营区共建成立的“共建图书流通室”已全覆盖时,杨馆长有些激动。他说,“我们的军人一定会能文能武,同时也能给他们枯燥的生活‘加点文化餐’。”我从他激动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热爱这块工作,他说他喜欢军人,拥戴军人是发自内心的。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说到高兴处,杨馆长向我说起,2019年他去看望慰问百岁老英雄崔光连的事情,他说那个场景让他感慨落泪。崔光连老英雄先后参加了中国解放战争、边境剿匪等多场战役,是位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当老人在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他的声音随词意的起伏转承而激昂顿挫,眼里依然充满着柔情和坚毅,似乎又把我们拉回到战火硝烟的年代。“我当时感受到了老革命家们对于党的事业的无上尊崇和追求,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军人永远是我们的靠山,我们的底气,拥军优属,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说到此,杨馆长还引用了时下流行于网络的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也就不难想到一个小小的县级城市,图书馆在人力物力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把“图书流通室”建到部队,并实现全覆盖,这和图书馆干部职工用心用情用力做事是分不开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拥军大事做好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也在杨馆长的介绍下逐步显现出清晰的脉络。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双拥领导小组,确定了“围绕文化服务抓双拥,抓好双拥促文化服务”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拥军的保障力度。每年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官兵技能表演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增强领导干部国防观念和爱国兴文意识,不断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同时加强协作和合作,增强官兵与图书馆的互助互动,参与到图书馆图书分类著录、图书上架倒架工作,积极帮助图书馆完成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近二十年来图书馆开展双拥共建和为部队服务的工作从来没有间断过,友谊之花越开越火红。

  20年,7000多个日夜。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它像一根根不会枯萎的常春藤,串联起军警民鱼水情,并在适宜的时间,开出一朵朵军民融合之花,友谊之花,和谐之花。

  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图书的流通和“图书流通室”的共建,图书馆还积极协调文化服务团队到驻砚部队、武警官兵中进行慰问演出。协调企业为退役官兵送温暖、投递上门服务等活动。每年新兵到岗、老兵退役,“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图书馆干部职工都要到部队过国防军事日活动,体验部队生活,掌握国防军事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慰問和文化服务活动。至今,军民共建流通活动达近百场次。

  采访结束,我再一次满怀敬意的深情凝视那一块金色的“拥军模范单位”牌匾,透过这一块小小的牌匾,我感受到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情怀。离开图书室,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图书馆及偶尔进出的人群,抬起头,我似乎也看到我们万千的人海中冉冉升起的小太阳,正汇聚成一块块大大的光斑,守护着人民不被黑暗侵蚀。

  322950190825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