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石头站在石头上面

时间:2023/11/9 作者: 含笑花 热度: 17786
明妹

  1

  石头站在石头上面,站就站

  在西畴,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

  都没有坐着的石头

  石漠化顺着山坡上爬

  不是一般的陡,我看见

  天空小了些,仿佛磨损所致

  有专家断言:这里是基本丧失

  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西畴县9个乡镇,曾经

  半数以上村寨的交通

  就像一条绳子,又一条绳子

  把大山捆绑起来,年久失修

  松松垮垮弯成一张弓

  进山时,暗中的风突然袭来

  我就像弓上拉紧的一支箭

  差点被射回谷底

  山洪、滑坡、泥石流

  大地再倾斜几度

  离散之悲的水土,就会痛失

  在“石旮旯里刨饭吃”的亲人

  2

  1990年12月3日,最好的日子

  晨曦还没有出来

  喷薄的朝霞穿刺云层

  此刻的天空往下看

  西畴蚌谷乡木者村的山脊

  新一代“愚公”王廷位、刘登荣

  擎几束光,300多名群众迤逦而至

  第一声石炮,点亮日出

  我在一枚金色的太阳里看见

  炸石造地,无数轮铁锤

  升高了再升高

  升高到与山川平起平坐

  升高到与阳光灿烂合二为一

  升高到最大的一块石头

  西瓜一样裂开

  石头紧挨着石头,背着石头的人

  石头一样低矮、沉重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

  少年向上升腾的目光,远比石头坚硬

  3

  18岁的谢成芬出嫁

  夫家海子坝村,地无三尺平

  17户人家穷得用不起一盏电灯

  这里的春天徒有虚名

  难让石窝窝里的种子,活到开出花来

  1996年,冬雪消融,春风渐暖

  村里第一位“管家婆”谢成芬

  忍住了祖辈的心酸和泪眼

  一碗糙米细细品,慢慢咽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带领群众接通电、种下苗

  那些坚果,跟随核桃树的

  双臂和双手,向上攀爬

  它们与蔚蓝肩并肩,站在一起

  让我仰望的视线

  旗子一样随风飘扬

  无路难,开路更难

  石头依然弯曲有度

  弯成了海子坝村8.8公里的脊梁

  让岁月苍老,让人间悲喜溯源而上

  一夜细雨过后,谢成芬“累了”

  汗水泪水伴着药水,独自咽下

  作短暂的“休息”,听命一句

  亲人们不舍,你要好好活下去

  身患乳腺癌的谢成芬,好好活了下来

  在伤口结痂的地方,播种、发芽

  如今,一朵花接着一朵花

  向往着顽强的好收成

  4

  一根鋼钎,一把大锤,一个支点

  村里唯一的党员侯寿高

  与村民姚仕斌、姚仕元、邓招财

  四位“愚公”,一腔盟誓

  2006年夏末,一场生命之旅

  石头咬住岁月的钢钎

  让铆足劲的大锤

  仿佛想脱离他们的双手

  整整六年,从不间断

  一个声音,单调地

  一个节奏,反复地

  以蚂蚁爬行5公里石旮旯地的时速

  奏响一曲震撼山谷的交响乐

  大锤砸在钢钎上的声音

  落到树枝,变成了鸟鸣

  落到河流,变成了波澜

  落到天空,变成了春雷

  落到西畴肖家塘村民的心里

  就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希望

  5

  我走得如此近,又如此深情

  考虑到那些庄稼

  正在扬起的花容易激动

  我决定绕道眺望,曙光为我洗眼

  脚步为我丈量初心的宽度

  蓬勃的绿是寸土寸金的生命

  山、水、林、田、路、村庄

  西畴不仅仅是一个地质概念

  更是榜样,是我无力抵达的奇迹

  仿佛有什么在拼命阻隔

  我的心跳、我的呼吸加快了速度

  最后形成奔跑

  我爱这万里江山

  也爱这万里沧桑

  在云贵高原的南部边缘

  最伟大的建筑

  是新时代“西畴精神”

  是10多万亩炸石造地

  是24.4万亩良田改造

  是50万亩植树造林

  是87万亩封山育林

  是140多平方公里石漠变绿洲

  在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上

  最美的雕塑

  是“云岭楷模”的西畴人民

  历万代,守土为家,生死不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