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总是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自身才华的张扬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紧密相连,融入时代发展的主流之中。报告文学作为最能及时表现社会情绪、反映人民诉求、彰显精神力量的一种文体,以其灵活性与直接性,受到现实主义作家的青睐和广大讀者的喜爱。瑶族作家帕男是创作的多面手,出版了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近二十部,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他紧扣时代主题,聚焦重大选题,以强烈的使命感投身于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呈现那些史诗般的变革与进步,相继创作的《威楚雄彝》《滇,我的那个云南》《大江歌罢》《三张牌》等报告文学都是主题创作的成果,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选题风格,发挥了文学记录时代、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帕男最近出版的《大冲刺:云南15个特有民族脱贫记》是一部立意高远之作,显示了作家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记录时代足音的文学抱负。云南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因地理位置的偏远,生产条件的落后,贫困问题一直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牵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贫困发出宣战的宏大誓言之后,云南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了世界目光聚焦之所在。在近十年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之中,无以计数的扶贫队员投身这片看不见烽火硝烟的战场,挥洒他们的汗水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无以计数的国家公职人员把战场当作舞台,心怀苍生,以民为本,奉献出他们的心智与力量;无以计数的贫困地区群众在伟大的时代变革中经受了凤凰涅槃,从之前的等靠要变为搏击困厄、主动作为,书写了五彩的人生华章。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协同发力下,在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下,云南与全国同步摆脱了绝对贫困,同步步入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寨,实现了整村脱贫、整族脱贫,告别了延续数千年的悲惨历史,云南的脱贫攻坚成效以无可辩驳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这注定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现实。为了写好这个题材,记录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进步,帕男知难而上,主动担纲,确立了本书的写作框架,奔赴于云南的村村寨寨进行采访获取资料,采撷来自乡野平畴的感人事迹。本书以15个云南特有民族摆脱贫困进程中的横截面为线索,串联起脱贫攻坚的整体面貌。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做到应有尽有,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勾勒了云南历史发展的脉络,特别是15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当下面貌之间的鲜明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增添了文学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他奔赴村寨采访是带着强烈的主体情感的,没有那种常见的高高在上或故作姿态,而是把自己当作了农民中的一员,设身处地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对于战胜贫困的构想,帮助他们梳理未来发展的思路,让“好日子还在后头”成为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朝向更美生活冲刺的感召性力量。因此,作为客观观察者的作家往往成了主动参与者。只有走进人民中间,才能培育人民情怀,书写人民生活,抒发人民情感。为了增添感染力,他书写每一个民族时,都选取了几个典型村庄或人物作为案例进行专题呈现,其中涉及的产业脱贫如养殖、手工业、乡村旅游等又与相应的专业知识相联系。为了弄清这些产业背后的来龙去脉,他狠下了一番功夫,写出来让人信服。在采访中,体现了帕男深厚的生活积累,在关于各民族的特色农业和产业发展的书写中,他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也印证了其知识储备的专业性。好的文学作品在保持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同时,也需要较为广泛的知识型,读者才能从中有全面收获。当然,本书表现的重点还是那些在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宵衣旰食、舍身忘我的扶贫队员,那些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贫困群众,他们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幸福生活不是敲锣打鼓就能来的,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在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在帕男的娓娓叙述之下,那些隐藏着边寨角落中的人物身上就有了不一样的典型意义,他们的努力与汗水,他们的经验与教训,是一份独特的标本,他们之于这个时代的贡献,如一滴水汇入了海洋,拥有了波澜壮阔之势。
《大冲刺》除了选材的独具匠心,其可读性还在于叙述的生动。作者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在书中得到了展现,每个标题都新颖别致,切合主题,让人过目难忘。在叙述中,要么营造诗歌的意境,要么追求散文表达的畅快,要么以小说对话描写将读者带入现场,要么以科学说明文的严谨佐证叙述的客观性。几种文体的综合运用又和谐相融,整体上的流畅无碍,体现了作家对题材的把控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依然有着明显的不足。作家过于贪多求全,想在一本书中表现15个云南特有民族的脱贫攻坚面貌,势必对深度写作造成影响,无法在某些重要典型的挖掘上扎下根去,人物形象也就立不起来,许多描述浮游在表层。这种对细节把握的缺乏和对人物背后精神蜕变历程参与的缺位,使读者只能直观感受到主题的宏大,有较为浮泛的印象,但是难以形成情感的共鸣和深刻的思想启发。帕男还有诸多宏大的写作计划,希望他在以后的写作中继续发扬优势,弥补短板,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李 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