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那条山路,虽历尽沧桑,但她犹如我的母亲,至今仍是我心中的最爱。
这条山路很窄,很弯、很长。她随西北流向的一条小河蜿蜒而出,由西北向东南,曲折穿越五个村子,到达大庄镇。就像一列火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幸福与骄傲,是乡村百姓的经济命脉,精神家园。
听85岁的母亲说,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也就是从我曾祖父、祖父起就有这条山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远近乡邻都从这条路上过,人背、马驮,源源不断地将各种粮食、畜产品、蔬菜、水果、烤烟等一起运到乡镇街子上卖,又买回各种生活必需品。一路艰辛,一路希望、一路收获,都挂在乡亲们的脸上,沉淀在乡亲们的箩筐中、口袋里。去赶街的人一回到家,就拿出全家老少的物件,侃着、数着、笑着。就是这条路,带给乡亲们无尽的喜悦和幸福。家乡人的幸福就这么透明敞亮,简简单单。
沿着这条山路有五个村子,每逢镇上赶街,乡亲们都很辛苦。听母亲说,鸡叫头遍就得起床,准备好自家的农产品、副食品,举着红红的火把,披星戴月,满头雾水地往镇上赶,不过是图个大清早。到了镇上,已是衣裳尽湿,随便找个台阶一坐,抽袋草烟,喝口凉水,再吃上几口烤米饭团,一路的辛劳便烟消云散。
多少年了,乡亲们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家乡的那条山路上。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通往集镇的山路几经修建,和新农村的致富路一样,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阔。人背马驮的现象早已成为了历史,村里的青壮年用拖拉机或农用车运送农产品,街子散后又满载着一车欢声笑语的乡亲回家。
每当收获的季节来临,家乡山路又一次次热闹起来,又像热情奔放的少年,用健壮有力的肩膀,扛回农民的收获。秋粮卖完卖夏粮,肥猪卖了牛又可以出栏,这条山路成了乡亲们的生活命脉,只要有这条路,就永远有人流、物流、财流。
近几年,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大庄镇到县城的山路被修成了柏油路,镇到村之间修成了水泥路。一条崭新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老家门前,将西北方向的五个村子连通,再往上又与县城接了头。那条烙着祖辈足迹的山路从此彻底消失了,宽敞平直的致富路将家乡的父老乡亲接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有了这条宽阔的大路,农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现在,种植养殖出来的各种生态食品,经济作物、瓜果疏菜不愁运不出去,只要乡亲们能种出来、饲养出来的,有多少直接装上大卡车,拉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销售。通了路,一些外地的客商也纷纷到家乡订购优质稻米,早青蚕豆等农特产品,规模种植青花椒、美人椒,规模化养殖小龙虾、云岭黑山羊、滇中黄牛,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大力培植了一批种植户、养殖户,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
家乡的这条山间小路的变迁,足可见证新中国70周年来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脱贫攻坚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阔,农民的日子将越过越美好。
赞(0)
最新评论